【鸣谢】同读一本书,共饮一壶茶。本文由读史悟道战略合作伙伴梁父吟茶庄赞助发表。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17年
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操爱之。操欲以女妻丁仪,丕以仪目眇,谏止之。
仪由是怨丕,与弟黄门侍郎廙及丞相主簿杨修,数称临菑侯植之才,劝操立以为嗣。修,彪之子也。
【译文】曹植生性机警,才华横溢,深受曹操钟爱。曹操要把女儿嫁给丁仪为妻,曹丕以丁仪双眼大小不一为由,劝阻了曹操。
丁仪因此怨恨曹丕,与弟弟黄门侍郎丁廙[yì],以及丞相主簿杨修,多次称赞临淄侯曹植有才,劝曹操立他为继承人。杨修是杨彪的儿子。
【解析】当时丁仪刚刚取代崔琰成为丞相西曹掾,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材料中曹操想嫁给丁仪的公主是清河公主。
初看这段材料,给我们的感觉是,曹丕因为阻止了曹操将清河公主嫁给丁仪,平白无故罪了丁仪,以至于丁仪转而支持曹植夺位。
但咱们细品看这段材料,就会发现,论帝王之才,曹植差曹丕甚远,储君之争输给曹丕,那是一点都不冤枉。
敖让何出此言呢?这还得泡上一杯梁父吟野生红茶,从头说起。
一、丁仪其人
《三国志》:初置西园八校尉···司徒许相罢,司空丁宫为司徒。
话说灵帝时期,曹家有太尉曹腾,丁家有司徒丁宫。而且曹家和丁家同为沛国望族,于是乎,曹操娶了丁家女,即原配丁夫人。
丁夫人无子,收小妾刘氏子曹昂为养子,亲恩甚厚,母慈子孝。后来曹操在宛城之战没管住裤裆,张绣反击,曹昂战死。
本来曹昂是当作曹操的接班人培养的,现在曹昂一死,曹操就只能在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植、曹彰、曹熊中间选接班人了。
母凭子贵,既然未来接班的是卞夫人的儿子,那丁夫人也不好总占着正宫的位置,卞夫人迟早要上位,与其等别人赶,不如自己主动走。
于是丁夫人伤心欲绝之下,主动和曹操离婚,搬回了沛国老家住。曹操和原配离婚,看似绝情,其实也是对丁夫人的保护。
曹操和丁夫人离婚了,但和丁家的关系往来并没有断,此时的丁仪,便是沛国丁氏的代表。
二、曹操嫁女
《三国志》: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丁仪此时任丞相西曹掾,这是原来崔琰的位置,论功绩丁仪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论资历丁仪又如何跟崔琰毛玠相比?
丁仪从捉刀小吏骤然进入权力核心,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丁仪扳倒了崔琰和毛玠。
是时西曹掾沛国丁仪用事,玠之获罪,仪有力焉;群下畏之侧目。
说是丁仪扳倒的,但背后站的不还是曹操,曹操为什么要扳倒崔琰和毛玠?因为这两个人掌管权力中枢太久了,门生故吏遍天下,久到让曹操开始害怕。
曹操跟毛玠情谊深,下场是罢官回家;崔琰就没那么好运了,曹操本来就不喜欢崔琰,只是想利用崔背后的资源而已,现在曹操站稳了,直接就是赐死。
曹操扳倒崔琰和毛玠,对权力中枢进行了洗牌,再也没有人能对曹操造成威胁,但无法改变日久天长之下崔琰毛玠在体制内提拔了很多人的现实,总不可能全杀了。
奸臣也好,酷吏也好,都不过时曹操的影子。兔死狐悲,无论是崔琰毛玠的同僚们,还是他们的门生故吏。这些人不敢说曹操的坏话,自然就将所有的怒火发到丁仪身上。
如果说曹操一死,丁仪马上就会被这些人冲上来撕碎。这就是曹操想将清和公主嫁给丁仪的内在想法,有了公主丁仪就有了张护身符。
三、曹植差在哪?
文章写到这里,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曹植不如曹丕了吧?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崔琰毛玠执掌官员选拔几十年,同僚遍朝野,门生遍天下,丁仪帮助曹操扳倒了崔琰和毛玠,该有多少人恨丁仪?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爱屋及乌,就储君之争而言,谁接受了丁仪,谁就失去了这些人。
朝堂上不管是崔琰毛玠几十年来共事的同僚,还是崔琰毛玠提拔起来的门生故吏,谁接纳了丁仪,谁就是在和这一大批人作对。
曹丕比曹植聪明多了,曹丕反对曹操嫁女给丁仪,丁仪必然预判曹丕敌视自己,一旦曹丕继位自己退路全无。
出于自保的考虑,丁仪自然转而支持最有机会竞争储君之位的曹植。结果就是,随着丁仪全力支持曹植,曹植得到了丁仪,却失去了很多可能潜在的支持。
所有的人,无论是元从老臣,还是崔琰毛玠这些年提拔起来的满朝文武,无论之前是支持曹丕还是反对曹丕,一见曹植接纳丁仪,立刻就会毫不犹豫的调转枪头全力支持曹丕。
因为这些人占大多数,因为这些人跟崔琰毛玠有太多共性,可以想象,一旦曹植成功上位,这些人都是丁仪的打击对象,你说他们能不害怕吗?能让曹植赢吗?
所以我说,曹丕比曹植的政治意识强多了,说白了,丁仪支持谁,谁必输。
当然了这背后可能有有贾诩司马懿等大佬的指点,但贾诩司马懿为什么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正是见识到了曹植的不可辅。
曹植的失败就在这里,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随着曹植接纳丁仪,他就已经沦为少数派了。
曹丕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修身养性当个孝子不出错,以朝野之势败一丁仪,何其简单,自然有人想方设法将曹植拉下马。
若曹植不收丁仪还有胜算,收了丁仪就彻底输了。曹植的失败,都是丁仪害的。
但究其根本,还在于曹植自己乱打算盘,殊不知,曹操可以杀一崔琰,杀一毛玠,同样可以杀一丁仪,旦却杀不了满朝文武。
丁仪一个犯了众怒的人,满朝文武都跟丁仪不对付,即使曹丕莫名其妙死了,因为丁仪存在的缘故,也没有曹植当皇帝的份,这算盘真的是错得离谱。
曹植的失败,就败在乱收小弟,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到人物背后的利益关系,各势力之间并不完全兼容,有时候你捡起了一颗芝麻,却失去了一个西瓜,这与毛主席说的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是相违背的。
当然了,收下丁仪,这只是曹植缺乏政治眼光的具体表现,其内质,还是曹植的大局观不强,缺乏必要的人生智慧。
退一万步说,曹操一看曹植收丁仪当小弟,心里也是直叹气,这么没有智慧,怎么放心把江山交给你?这孩子脑子没阿丕好使,这个时候曹植就已经凉了一半。
(全文完)
【鸣谢】同读一本书,共饮一壶茶。本文由读史悟道战略合作伙伴梁父吟茶庄赞助发表。
点击即刻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通鉴网:www.dushiwudao.com 获取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