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式?南开胡金牛教授简历火了,被称之为学术界一股清流,绝对是实事求是的炫耀


南开大学教授胡金牛,因为自嘲式的个人简介火了,被网友称之为简历界的一股清流。

胡金牛教授虽然也罗列了一大堆学习和工作的简历,包括发布的论文和学术成果,但他和其它教授的简介方式不同,别人都喜欢整的“高大上”一点,名头看上去很唬人,让人看上去不明觉厉,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著名的德国研究所当博士后和研究学者,说成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在国际顶级核物理研究期刊发表40多篇SCI论文,说成是在其它刊物发表不了。更气人的是,自己被评为天津131创新型科技人才,自己没啥成绩,是被人强拉进去的,他甚至还嘲笑自己的专业是夕阳学科,自己之所以能当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是承蒙前辈大佬的支持。

当然,虽然是自嘲,但并没有人轻视胡金牛教授,他越是这样自谦越让人认为是有真才实学。现实中的胡金牛教授也确实如此,他不但拥有让人艳羡的求学经历,还在多所业内著名的研究所或院校工作过,而31岁就被评为副教授。所以,与其说是在自嘲,不如说是凡尔赛。


对此有网友说:胡教授的简历才是极品。看似自嘲,实则非常自信的简历;里外都透着实事求是。同时这也让我想起有一类人的名片。上面印的头衔,我们经常是一口气都念不完,例:中国某某协会理事(享受某某级待遇),某某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某某协会特聘教授级专家,某某学院特聘教授,某某杂志特约顾问,……。

也有人说:看完之后,发现胡教授的简历相当有意思,用了大家都能听懂的大俗话进行补充,比如当时找不到工作,被人强拉进去,其实都是为了生存等,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大家发现教授也有接地气的一面。
敢说实话的教授必定是能做实事的,只要说真话,就会有人捧!南开胡金牛教授的一个简历处处透着一股真实。每一句正式的介绍后面必然是一句看似搞笑的注释。但也正是这一句句注释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教授的真诚!
在学术造假不断的当下,胡教授这个别具一格的简历就像是一颗薄荷糖,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清凉。这个简历说出了无奈,说出了不易,但也更说出了实实在在的真实!

南开大学核物理教授胡金牛人如其名。真是真实硬核的“金牛”,敢凭实力调侃自己的简历。
也网友说:能一路本硕博搞数学、物理的人大多数都是实力派。从胡金牛教授的简历来看,这家伙绝对是“牛”实力派。这个教授真不是造出来吹出来的。教授与教授差距还是很大的!不信看看有多少教授敢坦然诚实说说自己简历上的科研成果和各种头衔?
也有人觉得:胡金牛教授简历太好笑了,写的太真实了,比如:介绍自己的一长串学业研究经历,补充说明(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介绍自己发表论文的期刊,补充说明(被定义为水刊);介绍自己的教学课程,补充说明(常因为选课人少停课。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说最近比较火研究它都是为了生存。哈哈,教授太真实了。
还有网友说这个人是自己的同学披露了上学时候的细节:上本科的时候他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上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钻研场论等大部头,而且他对他读过的各种专著的优缺点了然于心。记得有一次自己要研究量子电动力学中的一个东西,知道他研究过场论的,就去找他请教问题和让他推荐教材,他随便就给我推荐了几本这方面的教材,并且一一指出其中的优缺点,他对这些专业书籍的熟悉程度,当时就让我大受震撼。
现在他都评上教授了,我离评教授的条件还差十万八千里,看来真的是以后的要努力了,要不然以后同学聚会都不好意思去参加了
南开教授胡金牛因为在简历中真实到让人无语,所以比较火了。

这种简历既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炫耀”,也是一种自嘲,其中更不乏学者的幽默。他把当年做研究的原因归结为找不到工作,把发表SCI论文归结为对方是水刊,把自己有的研究方向归结为生存的需要,还说自己的课程因为选的人少而停课……这样的描述在都喜欢浮夸的学术界来说,绝对是一股清流,而且是容易得到同行记恨的清流。
但很多时候,越是这样的大拿型人才,越会非常的谦虚和低调,越不会向公众显摆自己的成就;而有时候越没有取得多少成就的人,越要把自己吹上天,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从胡金牛教授身上,可以看出来什么是内心的强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