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湖北孝感一个村庄的开明地主杨长银拿出400大洋资助路过的红军队伍,红一军团一分队队长涂杏收下后写了一张欠条。2015年,杨长银的孙子拿出欠条要求湖北孝感民政部门偿还,最终换来一笔巨款,网友们为何说给得太少了。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惨遭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无数共产党人惨遭反动派屠杀和迫害。
面对血雨腥风和白色恐怖,共产党人并没有屈服,他们先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暴动,从此走上独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道路。
为了扼杀革命,消灭我党的武装力量。国民党反动派无所不用其极,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封锁革命根据地,断绝红军队伍的一切物资补给,一边疯狂进行军事围剿,一边进行封锁围困。
因此,红军队伍时常出现缺衣少粮、弹药物资紧缺的情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队伍依然坚持战斗,不断转战各地,同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
1929年,红一军团转战的时候路过湖北孝感。当地群众被红军队伍严明的纪律所感动,他们纷纷拿出钱粮、衣物等物资帮助红军。
在他们眼里,这群衣衫褴褛的队伍秋毫不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不帮助他们还能帮助谁呢?
当地的一个开明地主杨长银听到红军来了,刚开始心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后来,红军了解到杨长银虽然家庭富裕,但是取财有道,为人善良,也就没有对他怎么样?
杨长银心中的石头落地后,出于对红军队伍的善意和敬佩,他从家中拿出400大洋资助红军。红一军团一分队队长涂杏坚辞不受,杨长银态度坚决,强烈要求红军必须收下。
为了不伤杨长银的一片好意,涂杏收下了400大洋,但是坚持写下了一张欠条,并告诉杨长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找到革命队伍,都可以要回这笔钱。
红一军团并没有在孝感停留多长时间,而是转战各地,参加反围剿作战。之后的历史,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中央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损失惨重,被迫长征。
烽火岁月,遍地狼烟。杨长银和红军之间几十年再无联系,对于杨长银来说,他是没有打算要回400大洋的,只是将那张特殊的欠条珍藏起来,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全国解放后,杨长银已经垂垂老矣。临终前,杨长银将那张欠条留给了儿子把它视作自家曾为革命出力的光荣象征。
杨长银临终前又将欠条留给儿子杨明荣认真保管。杨明荣不敢辜负长辈们的嘱托,十分珍视这条欠条,为了不让久经岁月的欠条发霉,他还特意用防水漆刷过的小盒子存放欠条,平时绝不打开。
岁月沧桑,沧海桑田。杨家到了杨明荣的时候,家道中落,杨明荣的日子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慢慢竟然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
有一天,杨明荣竟然连一日三餐也难以为继,他就打起了祖传欠条的主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拿着欠条走进了孝感市民政局。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相当重视,开会研究后又将欠条送给文史专家们进行鉴定。确认无误后,民政局的领导承诺会给杨明荣兑现一大笔钱。
究竟该给多少呢?在相关专家的建议下,最终民政部门“还给”了杨明荣4万元,一次性结清了这笔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性欠款”。
对此,有些网友们觉得“给得太少了”,也有一些网友说“钱不在多少,关键是表明了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