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安徽枞(zōng)阳县一个小村庄的吴大爷在离家不远的小河水捕获了2两河虾,正当他准备烹饪享受美食的时候,执法人员上门将其带走,最终被判拘役1个月。
吴大爷的案子被当作反面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当然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吴大爷的真名被刻意隐去了。吴大爷的案子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论。
有人认为吴大爷实在是太倒霉了——不就是捕了2两夜虾吗?结果还被邻居举报进了大牢。其实,不仅是许多网友同情吴大爷,觉得他憋屈,而且吴大爷本人也觉得自己冤屈——对执法人员直呼:“你们管得也太宽了吧!”
枞阳县的地理位置优越,河网密布,长江支流横穿而过,也是一个鱼米之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吴大爷自幼就跟着父亲在河里捞鱼,去年刚满60岁,也算是一名老渔民。
一辈子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老实巴交的吴大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犯法而蹲大牢。吴大爷错就错在他的捕鱼技术太高超了。
由于多年捕鱼,吴大爷跟着父亲学得了一身本事,尤其是他编织的地笼又细又密,他的地笼所到之处,别说大鱼了,就是小鱼小虾也会被一网打尽。
“地笼”的危害性就不用再赘述了,使用地笼捕鱼就是竭泽而渔,毫无可持续性。然而,很多渔民是追求眼前利益,是不考虑子孙后代的事情。
国家因此出台了《渔业法》,明确规定:禁渔期、禁渔区严禁捕捞作业,禁止使用一切尺寸最小的渔具从事捕捞作业,捕捞的数量也有明确规定。
吴大爷也收到了相应的宣传,还有人告知其编织的地笼是违法渔具。吴大爷均不以为意,他一方面认为自家祖祖辈辈捕鱼为生,天王老子也没有管过,现在谁又能把他咋样?
另一方面,吴大爷生活的地方是偏僻的乡村,他认为天高皇帝远,就是使用地笼捕获一些野味,谁又能知道。
2021年的一天,吴大爷的家里来了贵客,吃惯大鱼大肉的客人提出想尝一尝乡村小河中的野味美虾。热情好客的吴大爷二话没说,拿着自己编织的地笼就出发了,不曾想,自己的行为被邻居举报,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举报吴大爷的邻居看新闻的时候得知,安徽农业农村厅在2020年底发布红头文件,明令禁止在安徽境内多条河流进行捕捞,其中就有吴大爷进行捕捞的那条河。
政府的禁渔力度很大,禁渔期到2030年才结束。禁渔的河流、湖泊均有专人进行巡逻。吴大爷躲过了巡逻执法人员,却被热心的邻居撞个正着。
当地派出所接到举报后,迅速赶到吴大爷家。吴大爷认为自己不就捕获2两野虾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五一十告知了民警所有的询问。
看到已被做成美食的夜虾,民警严肃地向吴大爷普法,吴大爷满不在乎,还十分憋屈地向民警抱怨:“你们管得也太宽了吧!”
最终,吴大爷还是被民警带走关进了看守所,不久后就收到了检察院、法院认定其涉嫌非法捕捞,判处1个月拘役的通知。
吴大爷收到通知后,痛哭流涕!公检法考虑到吴大爷的特殊情况,尽量轻判。比如,免除了吴大爷的罚款。虽然判处拘役一个月,但是缓期2个月执行。也就是说,吴大爷可以在家中“服刑”,如果2个月内悔罪表现突出,一个月的拘役也就免了。
这次经历,对于吴大爷来说教训深刻。对于吴大爷本人来说可能是虚惊一场——不用坐牢。但是,吴大爷是留下了案底,对于直系亲属和后代是有较大影响的。
吴大爷的案子确实具有典型的以案促改,警示他人的作用。长江流域很多鱼类和其他物种濒临灭绝,其实都是附近水域渔民过度捕捞造成的,国家立法也是为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管得太宽”,而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