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广东省高州市的一家银行前,铺满花圈和纸钱,银行大厅内还有一群人在哭丧,银行门外更是围满了看热闹的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原来,一行一位老人客户病重急需钱,银海却要求必须本人取钱,家属无奈,只好将老人抬到银行,结果猝死!
记者联系上了当事人邓汉林,其父邓锦芳中风住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为了给父亲继续治疗,想要把父亲存折的三万块钱取出来,没想到父亲却因此命丧银行。
据邓汉林说,为了这三万块钱,他已经来银行多次了。
第一次,因为是替父取钱,邓汉林特意带上了,自己和父亲两人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但是因为不是本人,且父亲身份证和存折姓名不一样,无法取钱。银行告诉他只要去村委会开个证明,证明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就可以了。
第二次,邓汉林带着村里开的证明又去了银行,没想到银行又说只有村里的证明不行,还需要去当地的派出所盖章签名,证明村里的那个证明是有效的。
此时邓汉林心里已经不舒服了,为什么不能一次说清楚了呢?让人跑了一趟又一趟,但是为了取钱,也只能忍气吞声了。
第三次,邓汉林带上了派出所的证明,满以为可以取钱的邓汉林,在银行的一顿操作之下,竟然只是完成了更名工作,银行告诉他,如需取钱必须本人来。
这下邓汉林不乐意了,第一次我就明确告知是取钱。我前后已经跑了三次办理资料,结果只是更名,而且自己的父亲正在住院,本人无法到场。
忍无可忍邓汉林和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起了争执,他们的争执引来了大堂经理阿强的注意。邓汉林本以为阿强是来解决问题的,没想到更加激化了矛盾。
作为银行大堂经理的阿强竟然对邓汉林说:“你不会借钱给老人看病吗?贷款也可以的,如果必须取钱,可以拨了老人的针头,用车拉过来,让银行拍个照就可以取钱了。”
邓汉林被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回到家后,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带着父亲来银行。
第四次,邓汉林在农用的木板车上铺上被子拉着老父亲来了银行,为了防止父亲出现意外,还请了几个亲戚作陪。
虽然邓锦芳本人到了银行,但是银行又开始推三阻四。眼看着邓锦芳老人快不行了,银行才给取钱,最后钱是取到了,老人也在银行去世了。三万块本是救命钱,没想到最后却要了老人的命。
邓汉林在银行哭丧,誓为去世的父亲向银行讨要说法。这也引来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银行的成家崇主任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成家崇主任的说法和邓汉林的说法略有不同。银行不给取钱的主要原因是邓锦芳的老人的存折是无密码的,对于无密码的存折,为了保证户主资金安全,必须有本人来领取。
对于大堂经理阿强说的话,成家崇主任没有做太多回应,只是说他不懂为什么阿强这样说,这只是他个人的行为,不能代表银行。
实际上,银行对于老弱病残的客户,是有上门服务这项业务的。邓汉林只是说了他父亲生病了,并没有说病得这么严重,因此银行没有提供这个便利。如果邓汉林一开始说清楚父亲的病症,可能后面就没有这些事情了。
再说,如果邓汉林当时办理完业务,可以及时送父就医,而不是和银行讨要误工费,更是在银行打了120之后,又阻止医务人员抢救,那么邓锦芳老人也可能就不会去世了。
父亲在银行去世,邓汉林觉得,这一切都是银行的错误。他要求银行赔偿40万,而且不同意火葬,必须土葬,情急之下还说出要大堂经理陪葬的气话。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大堂经理让他拔针带着父亲来银行,父亲就不会去世。
银行不认为自己有错,自然不同意邓汉林的要求。无奈的邓汉林,只能在银行内置办灵堂哭丧,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工作运行。
无奈之下,银行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赔偿了邓家人安慰金十三万,除此之外,还对大堂经理等三名职员进行了停职停岗调查。
至此这一闹剧才得以结束,但是侧面反映出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国家也正在加强此方面的管理,推出各项便民服务,让其变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