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唯一的一等功臣女战士解秀梅病危住院,却因为家贫交不起医药费被院方中断治疗。
解秀梅的儿子情急之下,向院方曝光了解秀梅的“功臣”身份。然而,院方也有自己的苦衷。当时,中国早已进行了医疗改革。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如果追本溯源,启动中国医改的第一句话是:“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医疗改革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不过多展开。
解秀梅是谁?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真实原型,1952年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之一,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0月25日,金日成元帅在平壤接见了解秀梅。回到家乡后,她被誉为"人民功臣"。
解秀梅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是因为她在抗美援朝中的优异表现。1932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家乡解放后,解秀梅在观看、学习村里业余剧团演出时,受到刘胡兰英雄事迹的影响,立志参军报效祖国。
其实,解秀梅的家庭是一个革命的家庭。家乡被日军占领后,她的哥哥就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解秀梅由于年龄小,只能参加一些站岗、放哨,送情报的简单工作。
家乡解放后,她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1950年2月,解秀梅光荣地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在68军202师当了一名文工队员。1951年6月,解秀梅随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
由于战况激烈,军情紧急。解秀梅所在部队连续18天艰苦行军,解秀梅咬紧牙关坚持急行军,不仅自己没有掉队,而且替体弱的男战士扛重物,鼓励大家坚持到底。由于在行军中的优异表现,解秀梅被评为文工队的行军模范。
李奇微发起秋季攻势后,志愿军68军与其他部队战斗任务十分繁重,出现了大量的伤亡。解秀梅主动向师政委李斌提出申请,要求去战地医院护理伤员。
由于田间艰苦,战场形势严峻,202师的战地医院设在赤水里附近的一个山脚下,由数十间茅草房组成。
解秀梅和广大护理人员毫不怨言,不讲困难和条件,将伤员们照顾地无微不至。
时至寒冬,由于缺少御寒衣物,很多战士被冻伤。解秀梅就将这些伤员的脚放进自己的袖筒里和怀里取暖。她还挤出时间上山砍柴,为战友们生火取暖。
由于美军掌握着制空权,他们很快对202师的战地医院进行了轰炸。解秀梅舍生忘死,冒着生命危险转移伤员。
在解救重伤的605团排长李永华时,解秀梅用自己的身体为李永华筑起一道人肉盾牌,被炸弹的碎片击伤多处。
解秀梅在战场上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她不顾
生死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所有的将士,令将士们钦佩不已。战后,志愿军68军政治部给她荣记一等功。
回国后,解秀梅1952年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留下了宝贵的合影照片。1956年,解秀梅从部队转业,后到河北华兴印刷厂担任领导工作,之后又辗转江苏徐州和山东临沂等地。1976年,解秀梅在河北石家庄定居。
那一代人都有着为国献身的崇高理想,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向组织、国家提要求,害怕给国家添麻烦,在他们的心里,个人事小,国家事大。
解秀梅虽然担任过厂领导,但是廉洁自律,一心为公,日子也不宽裕。另外,解秀梅深藏功与名,极少向外人说起自己的陈年往事,很多人并不知道她的“一等功臣”身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解秀梅因为脑梗住院,病情十分严重。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治疗2个月后,情况稍有好转。正当家人松一口气时,院方通知家属缴纳费用,否则立刻停药。
然而,为了给解秀梅治病,家属们已经花光积蓄,债台高筑,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多日之后,解秀梅又开始恶化,一分钱也没有筹到的家属心急如焚。
解秀梅的儿子苦苦哀求院方能不能先救人,差点就下跪了。院方的态度很明确:“必须缴费,否则停药”。
解秀梅的儿子看着病床上的母亲痛苦不堪,但又无能为力,一个大老爷们站在走廊里失声痛哭,院方的停药通知单依然准时送达。
万般无奈之下,解秀梅的儿子将母亲“一等功臣”的身份说了出来。结果,此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好心人纷纷自发前来看望并捐款。
院方急忙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全力抢救。然而,解秀梅病势严重,1996年1月因抢救无效而去世,终年64岁。
文中的人和事,功过是非,留给大家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