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吕后
关于韩信之死,历来总是有着各种猜测。
01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正在邯郸亲征陈豨叛乱。
留守长安的吕后,收到韩信一门客的弟弟的紧急密报,说韩信阴谋勾结陈豨要造反。
此时的韩信已在长安闲居了五年,手里也没了兵权,只剩下自己府里的一些门客可以调动。
只需派一支几十人的卫队便可将其就地拿下。
但吕后却不敢轻举妄动,她对韩信还是很忌惮。
于是,便找来萧何商议。
两人敲定,以陈豨已被刘邦诛杀为由,邀请长安的列侯们一同入宫庆贺。
(其实这个时候陈豨并没有被刘邦剿灭)
之所以找萧何商量,是因为萧何是韩信的领路人,韩信纵使眼高于顶,萧何的话,韩信还是听的。
不出吕后所料,韩信用生病的理由回绝了邀请。
但耐不住萧何不依不饶,一定要韩信去赴宴。
而一踏入长乐宫宫门,韩信就明白了......
一代兵仙,就此被诛杀,并夷灭三族。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史记》明确记载,韩信是因为谋反失败而死。
但很多人还是对此怀有很大的质疑。
质疑的理由无非就是:如果韩信真的要反,为什么非要选在最没有实力的情况下才造反呢?这也未必太儿戏。
说白了,很多人根本无法相信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汉廷军方第一号人物韩信居然会这样就死了。
韩信
02
先来看,韩信谋反的外部原因——陈豨答应在北方给韩信打配合。
陈豨当上赵相,上任之前,向韩信拜别。
韩信避开左右从人,拉着陈豨的手,二人在庭院里漫步。
忽然,韩信仰天长叹:“我有些话想和你说。”
陈豨:“都听将军您的。”
韩信:“将军统领天下精兵强将,又深受陛下宠信......你想啊,倘若有人告发将军谋反,陛下起初一定不会相信。但再告,陛下就会怀疑。三告,陛下就会大怒并亲自率兵讨伐。如果真有那天,我愿为将军在京城做内应,天下便唾手可得了!”
陈豨听完,郑重说了三个字:“谨奉教!”
这三个字,已经表明了陈豨的态度。
只要韩信肯在中枢策应,那么陈豨就必会全力配合。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至于韩信内心深处的想法,恐怕也很简单。
刘邦把韩信从齐王改封成楚王,韩信虽然不开心,但是忍了,好歹自己还是天下七大异姓诸侯王之首。
但刘邦又把他从楚王的位置上撸下来,降成淮阴侯。
西汉初年的列侯有多少个呢?
143个。
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韩信的下属,韩信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他对自己被列为和周勃、灌婴同等的地位的事情感到羞耻。
(羞于灌、绛等列)
而且有一天,韩信去樊哙家串门,樊哙行跪拜大礼迎送:“没想到大王今天竟然肯光临臣下的家,这可真是我的荣耀。”
而韩信从樊哙家出来,自嘲的笑笑:“我这辈子竟然混到和樊哙为伍的份上了”
(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所以经常称病不朝。
03
时间来到汉高祖十年九月(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叛汉自立。
刘邦
刘邦亲率大军出征,韩信称病,没有随军。
然后,韩信暗中再次和陈豨通信,告诉陈豨,他愿意在长安举事,以响应陈豨在代、赵两地的行动。
韩信开始正式召集家臣部将,并假借汉廷诏书,释放长安城中的奴隶,准备起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
我们来看,韩信的计划当真很可笑吗?
并不见得。
假使某人想要造反成功,那他的选择会有以下两条路:
1、在地方发动反叛,跟中央政府死磕。滚雪球式的壮大,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等到越滚越大的时候,自然就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2、在中央政府内部搞中心开花,直接夺取最高权力。
第一条路,是后世王朝末期农民起义的老套路,韩信本来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属于齐王韩信,不属于淮阴侯韩信。
第二条路,是各种权臣上位范本。可以试一试。比如三国时代,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就是这一路线的一次成功实践。
那韩信有机会吗?
有的。
在第二条路里,他只需要控制住长安城就可以了。
因为这时候的长安城城防很空虚,大部分的兵力都让刘邦带出去对付陈豨了。
这也是吕后忌惮的原因。
韩信面对的几乎是一个不设防的都城,比司马懿的情况还好。
如果韩信真的发动手上的力量,吕后是招架不住的。
而且,只要控制了长安,即便刘邦回军救援,那也不一定能讨好,因为刘邦手下兵士的家属都在长安城里。
刘邦的平叛队伍在收到消息后会是个什么样心理状态?
如果陈豨再在赵地配合的好,那新兴的西汉王朝立马就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因为没有了刘邦的主力,仅靠着齐、燕两国的联军,还能击败陈豨吗?
到时候陈豨横扫北方,先吞并燕、赵、齐三国,再和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结盟,天下大势立变。
04
韩信也差一点就成功了。
(“部署已定”)
但是他在部署完成后却并没有立刻起事,而是在等陈豨的回报。
他想等陈豨进一步把汉军主力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去,这样他发动政变的条件就更成熟。
韩信很有自信。
但是就在他按下耐心慢慢等的时候,事情变得不可控了。
坏事坏在哪里呢?
韩信失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自己被自己府内的门客背叛了。
由此也就让韩信在之后的每一步行动,都落在了吕后与萧何的算计之内。
这个门客,在韩信被诛杀后,被封为列侯。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慎阳侯栾说,为淮阴舍人,告淮阴侯信反,侯,二千户。十一年十二月甲寅,侯栾说元年。
一次就达到了两千户,当年亲自砍下项羽人头的那五个列侯也没这么高的封赏。
而我们知道,刘邦定下的铁律是“非有功不得封侯。”
之后同样是以谋反罪被杀的彭越,司马迁就直接记载了“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彭越就是被吕后诬陷的,一点毛病没有。
同时告彭越谋反的那个舍人,并没有像栾说一样大红大紫,却是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韩信谋反,就是板上定钉的事实,就算历史记录可以是假的,告状的人证却是真的存在。
05
实际上,就算韩信没有谋反的心思,刘邦也不会把韩信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刘盈去处理。
韩信的原罪,在于他的年龄。
韩信死时,年仅35岁。
而刘邦已经61岁了。
一个有本事把天下搅动的天翻地覆的人,刘邦怎么可能放心让他活着?
到时候主少国疑,汉室有谁能拦的住韩信?
刘邦得到韩信已死的消息,他的反应是“既喜且怜之。”
既高兴,又心疼。
高兴是真的,心疼可能就一会儿。
有没有谋反,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