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赵襄子
承接前文>>>
一座晋阳城,半部三晋史(1)
07
自从中行家和范家消失后,晋国剩下智、赵、魏、韩四大家族相互制衡,明争暗斗。
赵氏宗主赵鞅的感觉很不好。
他最担心、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智魏韩三家想要干掉赵家,再分一次行李。
他们找的理由也很随意——之前智魏韩联名劝谏主公惩治始祸者,但是赵家安然无恙。应该杀掉董安于(赵鞅的首席谋臣),以示惩戒。
赵鞅是不会杀掉董安于的。
可赵家在与中行家和范家的斗争中消耗极大,已无力对抗智家。
赵鞅就准备再回到晋阳城内固守抗争。
但董安于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史记 赵世家》:“臣死,赵氏定,晋国宁,吾死晚矣。”遂自杀。
于是,董安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赵家的安宁。
智家胜了,而且胜的非常漂亮!
智赵两家也因此积怨很深。
08
前493年,智跞去世,智瑶继任卿位。
一上台,就展现出强大的个人能力,惊艳了晋国。
智瑶率领晋军,准确的说,仅带领智家军队,两次击败春秋老牌强国,齐国。
后来又成功歼灭了北狄国家厹繇。
要知道,攻击厹繇是非常危险的行动。
厹繇与晋国之间隔着崇山峻岭,道路狭窄,不利于晋国战车作业,适合厹繇军队据险固守。
只要智瑶的军队被厹繇纠缠住,按照晋国斗争的优良传统,其他三大家族就很可能会有想法,有行动……
于是,智瑶行动前,特地造了一口大钟赠送给厹繇,说为了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增强互利互信。
厹繇国王虽然感到意外,但也没想出来有什么问题。反正是白得一口钟,就派人去拉回来。
果然是一口大钟,大到必须定制专用的大车才能拉动,必须不停拓宽、平整路面。
厹繇国王一琢磨,为了一口钟,搭进去一条国道,不划算,下次不要了。
但不会有下次了。
道路修通了,来到厹繇的不只是大钟,还有智家的大军……
非常精彩!
智瑶
09
这么厉害的人,是死对头,这日子怎么过啊?
赵鞅认为,凭借自己的老奸巨猾,暂时可以与智瑶周旋一二,但自己年纪大了,儿子们资质能力不足以制衡智瑶,恐怕……
赵鞅找到张孟谈商议。
自从董安于死后,张孟谈成了赵家首席谋士。
张孟谈明白赵鞅的焦虑,他也有自己的答案,但没有说。
因为他不想参与赵家的家事,特别是涉及继承人的。
于是张孟谈推荐了一个人,姑布子卿。
就是找了个看面相的,据说非常准。
不管信不信,总是个办法,赵鞅还是请来了姑布子卿。
赵鞅把儿子们都叫来,让姑布子卿看。
看完了,姑布子卿把所有的评价总结成一个动作,摇头。
这个结果与赵鞅自己的判断很一致。
就在惆怅之际,张孟谈提醒姑布子卿,赵府有没有让先生眼前一亮的人选?
姑布子卿回忆了一下,见到的人不多,进来的时候,前院有个小伙子,额宽眼明,器宇轩昂……可惜是个搬柴火的杂役。
“去把那个小伙子叫来!”张孟谈命令到。
张孟谈
有赵鞅在场,张孟谈直接下命令,非常不合适。
但赵鞅此刻没心情理会这些。
小伙子来了,很陌生,但赵鞅感觉见过。
“主公,这是赵无恤啊!” 张孟谈提醒到。
赵无恤?
赵鞅想了半天,哦,是我儿子啊!
赵无恤确实是赵鞅的儿子,他母亲是赵府的仆人。
曾经,赵鞅凭借主人的身份对他的母亲耍流氓,就有了赵无恤。
但一直没给任何名分。
赵无恤只能是个野种的待遇。
所以赵鞅给儿子们看相,他都没有资格。
姑布子卿径直走到赵无恤面前仔细端详,然后眉开眼笑的评价到:
“此真将军矣!”
从此,赵鞅给予赵无恤正常儿子的待遇,上调了吃穿用的等级,发放足额的零花钱,也不用干杂役了。
但也仅此而已。
赵鞅这种老狐狸,是不可能轻易相信别人的。
09
他还要考察。
赵鞅发给每个儿子一个竹简,上面刻着赵氏家训,也没说干什么。
一年之后,某天突击检查,问,竹简上刻的什么内容。
只有赵无恤知道,并且全篇背诵。
而且,还从袖子里拿出了竹简。
赵鞅很满意!
一天,赵鞅又把儿子们叫来,说自己在常山上藏了个宝贝,没说是啥,但谁找到就归谁了。
常山,大致就是今天的北岳恒山,南边是晋国赵家的地盘,北边是个北狄国家,代国。
儿子们陆陆续续回来了,主要分两类:
一种是什么也没找到,一通牢骚抱怨;
一种是多少带了点东西,奇石、怪鸟、树根什么的,还有带了野生的柿子,说能延年益寿,换来赵鞅的尬笑。
赵无恤回来了,说自己找到了宝贝——代马。
代马是代国的特产,负重能力和机动能力远超中原的马种,而且没有Bug。
赵鞅很欣慰,这小子是可以和智瑶抗衡的,果断改立赵无恤为赵家继承人,史称赵襄子。
后来,赵鞅快要鞠躬尽瘁的时候,请来自己的姐夫代国国王,顺便把他也一起埋了。
代马也就被COPY到赵家了。
10
智瑶不断试探和挑衅其他三大家族,感觉他们都很怂,不敢也不会对抗自己。
就决定搞个大事情。
智瑶派人通知其他三家,说晋国国君已经穷的叮当响了,连奶妈都雇不起了。
他决定四大家族每家出1万户贡献给国君,补贴家用。
智家再多出点力,替国君管理起来。
说白了,你们三家各给我1万户,连人带地,赶紧的。
魏家和韩家都给了,他们确实不敢反抗智瑶。
赵无恤不一样,他不是怂,是一直在忍。
智瑶(右)与赵襄子(左)
这次不能忍了。
这回智瑶要的是人口和土地,是真金白银啊。
如果开了缝,后面肯定是个无底洞,国君还要改善生活,还有他二大爷和三舅姥爷……
赵无恤严正声明:赵家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然后通知全家戒备,准备和智瑶死磕。
张孟谈提醒到,这是在首都新绛,赵家没有优势,智瑶如果用国君(晋出公)造舆论,赵家会很被动。建议退守晋阳!
对!晋阳城!
这是父亲(赵鞅)为赵家营造的根据地,当年也是在晋阳抵挡住了中行家和范家的攻击,转危为安。
在智瑶动手前,赵无恤组织全家有序退到晋阳城。
然后……傻眼了!
11
打仗需要什么?
赵无恤在晋阳看到的是,空空的粮仓和军械库,普普通通的城墙,和一群欢歌笑语的人。
这仗怎么打?
这不是传说中的晋阳城。
赵无恤激动的抓着张孟谈的手:“老张,这几年晋阳城的建设经费,都被你们吃回扣了吧?”
张孟谈却胸有成竹:主公莫慌,先踏踏实实睡几觉,调调时差,五日之后,请主公巡视。
就是剁碎了张孟谈,也顶多吃顿饺子。
这么多年了,再信他一回。
赵无恤当时是这么想的。
果然,五日之后,晋阳城城墙加厚数尺,无比坚固;粮食满仓,军械满库;人民甲胄齐备,积极入伍,兵源得到有效的补充;各处都在拆房梁、融铜柱,制备弓箭。
张孟谈解释到,晋阳城最厉害的是人心。
在董安于及后继者多年的治理下,晋阳民众感念赵家恩德,与赵家荣辱与共。
晋阳城的仓库是有限的,老百姓的家藏是无限的,将所有物资都藏着老百姓家中,只要晋阳人还在,晋阳城就在,赵家就在!
赵无恤激动的抓着张孟谈的手:“老张,走,喝两盅去!”
12
智瑶终于来了。
当初听到赵无恤退守晋阳,智瑶不仅没有阻拦,还有些高兴。
因为这样,就有合理的理由打赵家了。
智瑶是带着魏家和韩家一起来的,他不想在后方留有隐患,他也想威慑魏家和韩家,让他们看着赵家的覆灭……
智瑶很自信,来到晋阳城外,就布置攻城。
要么三家一起攻,要么三家轮着攻,要么白天明打,要么夜里暗战,要么强攻,要么偷袭……
总之,能想到办法都用了。
可晋阳城就像个铁王八壳,巍然不动。
智瑶也不担心,他了解晋阳城,意料之中的。
然后下令,包围晋阳城,困死赵无恤。
这一围,就是三年。
三家联军都学会晋阳话了,巡逻的时候还和城上的守军打招呼,但晋阳城还是晋阳城。
魏家和韩家快疯掉了,三年了,家里都长野草了。
特别是最近,经常下雨,军营泥泞不堪,衣服都晒不干,一股馊味……
突然有一天,智瑶命令,全军移营到晋水南岸。
三军很高兴,城里的赵家也很高兴,那是三军回家的方向。
但是大家都错了。
到了南岸,智瑶开始搞水利工程,决开晋水北岸。
看着奔涌的晋水灌入了晋阳城,智瑶得意的笑了。
自从放弃强攻之后,智瑶一直在等机会,直到最近,连续的大雨使晋水水位暴涨,而晋阳正好处在地势较低的晋水北岸,所以……
三天之后,晋阳城受不了了。
据《史记》记载,“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13
智瑶相信,这一切很快结束了。
赵无恤也感到了绝望,他准备放手一搏,来个痛快。
关键时候,张孟谈再次劝住了他,分析到:
赵家即将覆灭,唇亡齿寒,魏家和韩家必定有所忌惮。
智瑶水淹晋阳虽然厉害,但却是把双刃剑,魏家大本营安邑旁边有汾水,韩家根据地阳翟附近有绛水,他们可以撑几天呢?
张孟谈建议,在一搏之前,自己出城去游说魏韩。
夜里,在赵无恤无限期待中,张孟谈悄悄出城了。
回来后,赵无恤只记住了一句话:明天午夜,共同举事。
这就够了!
第二天晚上,赵无恤召集一切可以调动的军队,全军出击,乘船,直扑智军大营。
赵无恤发现,全程水路畅通。
因为过了晋水,也是汪洋一片。
原来,魏家韩家按照约定,乘夜偷偷转移了部队,并决开晋水南岸。
智家的军队现在全成了鱼虾,在水中扑腾,并遭受三家军队的屠戮。
智瑶的心态崩了。
他不理解魏韩两家会背叛他,他不接受赵家可以起死回生,他不相信自己会失败。
他感到难以忍受的屈辱,拔剑自杀了……
赵无恤也没有放过智瑶,把智瑶的头骨做成酒器,宣泄自己的愤恨。
智家就此覆灭。
赵魏韩,瓜分了智家地盘,并相互交换封地,使各自的领地连成一片,形成三个完整独立的国中国。
晋国,完全成为一种概念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
公元前403年形势图
公元前376年,三家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瓜分的一干二净。
至此,赵、魏、韩三国被合称为“三晋”。
前376年形势图
14
赵无恤将晋阳定为赵家都城。
......
到了宋太宗时期,北汉长期占据晋阳城对抗宋朝,恶心了赵二好久。
赵二认为晋阳城有王气存在,不利于大宋统治,于是在拿下晋阳城后,水灌火烧......
从此,就只有书中的晋阳城了。
关于拆迁小能手宋太宗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