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好色文人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宋仁宗 曹皇后
01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正月,仁宗最宠爱的女人张贵妃去世。
仁宗悲痛之中,坚决要以皇后的礼俗来尊崇张贵妃。
当时的皇后是曹皇后,这个情况下采取这种做法,打压的是皇后。
说明的是皇帝眼里没有规章制度。
这种做法,许多大臣都不同意。
追封张贵妃为皇后,要翰林学士读封张贵妃追认皇后的诏书,仁宗让大臣孙沔去读。
孙沔说:
陛下您让我以个人身份宣读,可以。
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宣读,不行。
孙沔上这意见,就准备好被撤职,到地方去。
宋仁宗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同意。
让老孙到杭州任市长,还有个荣誉称号:资政殿学士——只有在两府中担任过要职的人才有这个称呼。
这时的孙沔快六十岁了,依旧有粪坑里的石头的味道。
又特别会表现,处处突出。
他当时的身份是枢密副史,两府的重要人物。
虽然被外派,到杭州去,又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去,这个级别,镇得住大半个中国。
老孙的脾气硬,皇帝宰相都敢顶,这在朝里是出了名的。
吕夷简是仁宗朝前期的名相,深得皇帝信任依重。
孙沔专挑大人物毛病。
不客气地指出:
吕宰相第一次引退,推荐代替自己的,是平庸的王随、陈尧叟这几位。
他们的无能反衬出宰相非吕夷简不可。
这正是吕夷简的狡诈之处。
又一次吕夷简生病,要退。
仁宗皇帝居然说:“恨不得让我来替吕宰相生病。”
这多么感人。
孙沔说:正因如此,吕夷简无比放肆,朝堂上总是以他说了算。官员没有好坏之分,这都是吕夷简造成的。
“尽南山之竹,不足以书其罪!”
因此孙沔在朝中呆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时间是在地方各州县任职。
这次到杭州,已经是第N次外放。
02
或许大家以为又是一个刚正不阿,正直为民的清官故事。
但恰恰相反,孙沔所作所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污”得不得了。
人性从来是复杂的。
当一群人对另一群人有生杀予夺的权利时,人性的恶就会非常不平凡地突出、放大。
孙沔同学,以耳顺之年治杭州,依旧做了很多小说中恶少衙内的坏事。
这个人,正好解释了很多人物“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发”的品行。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多么可怕。
杭州市民郑旻曾经和孙沔做过生意,卖给老孙的纱,价钱贵了点。
孙沔怀恨在心,刚好郑旻漏了点税,孙沔把他的帐本统统拿来,偷漏税让他一算,累计上千上万。
把郑家抄了,人发配到远恶军州。
等于把这人的害死。
人活世上,有个古话叫:匹夫无罪,怀壁为罪。
没权没势的小人物,家里不能有宝贝,这是祸根嘛!
乡下人有句老话:老婆太漂亮是个灾。
一样的道理。
富翁许明家有百来颗大珍珠,浑然天成,非常漂亮,价值千金。
还有一幅大画家郭虔晖画的老鹰图,四顾自雄,威武非常。
孙沔是文化人嘛,非常懂行,这些都是宝贝。
让这样强盗一般的权势人物盯上,许明危在旦夕。
孙沔的小舅子先上阵,仗势欺人,硬是压低价钱,把这些珠子买了下来。
许明怒火中烧,又无可奈何。
有人劝他把鹰画送给孙沔,破财消灾嘛!
许明不肯。
封建时期的太守、县令权力非常大,政、军、财权一把抓,在当地就是土皇帝,说一不二。
所以这个人的道德操守要求很高,才会约束自己。
孙沔正是反面教材,你姓许的不识抬举,要来硬的,看我怎么收拾你!
许明是他父亲向水仙大王祈祷求来的儿子,所以许老爹给他取了个小名“大王儿”。
孙沔就在这上面做文章:
你一介平头百姓,叫大王儿,这是僭越!
立即派人把许明抓了起来,那幅画理所当然地收入囊中。
把许明剌配远远地去了。
直到孙沔东窗事发,被撤职。
许明才敢到相关部门申诉,结果事过多年,没人理。
愤怒的许明砍断自己的一条胳膊来表明心迹,这才得以释放。
这些小人物,被孙沔折腾得家破人亡非常多。
最怕流氓有文化哟!

03
记得《水浒》中最招人恨的是高衙内,欺男霸女,胡作非为。
可和孙沔一比,那是小巫见大巫。
孙沔在处州时,一天在湖上游玩,见到美女白牡丹,惊为天人。
立即上前勾引,威胁利诱,把白牡丹搞到手。
在太守的淫威下,一个小女子能有什么办法抗拒?
孙沔的老婆边氏又妒又悍,以孙沔的强悍霸道,尚且怕她。
到各州任职,老孙就如脱缰的野马,肆意妄为。
恶棍总是打不死的,并且不会老去。
他们的精力特别旺盛,到杭州的孙沔快六十了,体内的荷尔蒙依旧勃勃向上。
对女色还是贪婪,态度和做法上,更加直截了当,更加无耻。
他在杭州街上看到金家女儿,太漂亮了!
马上派人一顶骄子,硬是抬进府内。
霸王硬上弓,什么国法王法,只有孙老爷的家法!
小赵已经许配给别人了,在游西湖时让孙沔看上了,这就是跨不过的一道坎。
孙长官设了个圈套,把小赵骗进了州里孙府,小赵只有屈服。
和老孙同吃同住,成为他的一个玩具。
这样的恶行终于被人告发,朝廷派人调查,都是事实!
老孙被撤职查办,但宋朝不杀士大夫的传统和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让他只是受到降级处理。
受个闲职到南京养老。
可怜那些被孙沔欺压的小百姓,投诉无门,只有咽下命运的苦果。
许多时侯,老天爷是不长眼睛的。
04
仁宗朝文臣之间的倾轧党争尚少,没有后来王安石变法引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孙沔运气就是这么好。
另一方面,孙沔的治军理民手段强硬,作风彪悍。
他在州府时衙门内放置大木棒十几根,动不动就是大棍子打人。
抓来的犯人,老孙一恼火,就把脚筋都挑断。
这种铁腕,让他有能吏之称。
不过工作手法,也的确有两下子。
他先后三次到西夏前线庆州为长官。
把战死沙场的士兵们的遗骸收聚在一起,埋葬,祭祀。
把将士们感动的哭了,官兵都服他管。
大宋每年逢寒食、冬至等节日,给边防军人特别赏赐,叫作“特支”。
有一次将发特支,价钱又贵,东西又不好。
军士们私底下纷纷抱怨。
大家看戏,演员就在戏中发挥,讥笑这次发的东西名不符实。
孙沔大喝:“这是国家赏赐!轮得到你们这种人胡说八道!”
叫左右把戏子绑了,推出去砍头!
吓得众戏子面无人色。
看戏的军官都站出来替戏子说情:“开个玩笑嘛!大人不要当真。”
孙沔就坡下驴,把戏子拉回来,训斥道:“你们这是私议动众!看在将士们的面上,饶了你们这一次!”
把这些人发配到岭南。
第二天发“特支”,士兵们都不敢动了。
南方浓智高叛乱,孙沔在延安,回到中央见仁宗,判断说:“目前西北不会有大事,陛下不用担心。倒是岭南情况不妙,敌军正强盛,只怕几天内会有坏消息。”
果然没多久,浓智高袭击贺州杀死宋将蒋偕,南方震动。
仁宗对大臣们说:“南方战事,孙沔预料真准。”
于是孙沔被派往南方,他请增加骑兵,调集二十八员将军,又要五千副盔甲。
有大臣笑话他:“太紧张了吧?”
孙沔道:“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战争可不是靠侥幸得胜的。没有提前准备,还装成镇定自若的样子,这才是败亡之道!”
分析反驳的非常有理。
宋军以名将狄青为主帅,孙沔副手。
狄青了不起,干脆利索地消灭了浓智高。
大军班师,广西方面的善后工作,由孙沔全权把控。
老孙也因为此次军功,升任为枢密副史。

孙沔请范仲淹为其曾祖父孙鹗撰墓志
05
孙沔被撤职后,闲居。
快七十岁了,但依旧飞鹰走马,精力过人。
到了仁宗去世,英宗继位。
英宗和大臣们讨论边事,有哪些将军可以为我大宋守边疆呢?
老臣欧阳修推荐孙沔:这个人熟悉军事,以前在西北庆州时,军中威望很高。虽然生活作风不好,被撤职,但现在用人之际,这老头身体还健朗,应该让他戴罪立功。
孙沔差点复活,但终究年纪大,没多久死去。
偏偏这样一个人,却经常满口的礼义廉耻。
西夏皇帝李元昊死,儿子李德明继位,政局不稳。
大将曹玮等都建议趁此机会,一举灭掉西夏这个大敌。
孙沔却站出来,振振有词:
“趁危伐丧,非中国体!”
——咱们大宋上国,怎么能乘人之危,做这种丢面子的事呢?
呵呵,最没廉耻的人最喜欢说廉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