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落下帷幕,在252天的展期里,上百万人次的观展量让它一跃成为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艺术双年展。
与这次双年展一同亮相的天府艺术公园也由此给许多成都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态公园里的大型公共建筑、充满设计感的造型、丰富的艺术作品,在不少人心中,这里已成为成都的又一处艺术人文地标。
许多人来到天府艺术公园逛展、看书、感受各种艺术作品的魅力,他们沉浸于这里的艺术文化氛围之中,也更加期待天府艺术公园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新气象。
漫步于天府艺术公园,当人们流连于三大场馆之间时,湖畔的一片开放街区早已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它的名字叫做天府111。身处天府艺术公园之中,与城市人文新地标为邻的天府111有什么与众不同?又将为“西贵”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呢?
传承“西贵”的人文艺术气质
天府111身处天府艺术公园之中,这里坐拥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和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三大城市人文新地标,又有迎桂湖的生态场景相伴,更有刚刚落幕的成都双年展,可以说天府111生来就有着非常明显的艺术气质。
上:成都市天府美术馆;下: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和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 摄影:Simon©ZSDC
当我们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天府111,便会发现它的这种艺术气质不仅是与生俱来,也是历史的传承。
天府111所在的天府艺术公园身处成都城西的价值高地,以金牛宾馆为核心的国宾板块。古往今来,在成都人的叙事语境中,城西常被唤以“西贵”之名,而在这个称呼的背后其实是城西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它塑造出了城西延续千年的人文艺术气质。
天府111与金牛宾馆隔湖相望 / 摄影:Simon©ZSDC
早在三千多年前,成都城建历史的序章就在今天城西的金沙遗址一带开启了。两千三百多年前,今天的天府广场一带就是当时成都的政治中心大城,大城以西则是商业中心少城,彼时的城西形成了早期成都城的完整城市形态,此后至今,成都城的扩建与重修更是一直以此为中心。
天府广场 / 摄影:雨婷
位于少城片区的人民公园 / 摄影:邹邹©ZSDC
后来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城西迅速发展,并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带动了整个成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展。
于是当我们在今天看向城西的许多著名历史遗存,如宽窄巷子、青羊宫、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文翁石室等等,它们无一不承载着成都的悠悠历史,见证着城西富有人文艺术气息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宽窄巷子 / 摄影:ICY©ICYWORKS
杜甫草堂 / 摄影:牧之©一筑一事
另一方面,城西延续千年的人文烟火也在传承中经历着不断的创新,最终一步一步地塑造出如今城西的形象。
尤其是当杜甫在浣花溪畔的草堂望见“西岭千秋雪”之后,这里愈发受到锦官城中文人雅士们的喜爱,成为交流相聚的重要目的地,更在今天成为成都最有历史文化气质的价值高地之一。而在文翁石室育人初心的影响下,城西还逐渐培育起丰富的教育资源。
杜甫草堂 / 摄影:牧之©一筑一事
浣花溪/ 摄影:邹邹©ZSDC
人文艺术早已成为成都城西重要的城市底色,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年代,无论是以西村大院、峨影厂为代表的的城市更新实践,还是以金牛宾馆为核心的国宾板块象征的城市价值高地,人文城西的形象从来都是丰富且有内涵的。
西村大院 / 摄影:牧之©一筑一事
峨影厂 / 摄影:雨婷
而在天府艺术公园,三大人文艺术地标建筑更是以当代的艺术表达诠释着“西贵”的新形象。天府艺术公携成都双年展上演的首秀不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作品,也吸引着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观众。
当多元的艺术表达在一个如此包容的环境里遇见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观众,这座艺术公园也真正走进了这座城市的市民文化生活。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在天府艺术公园,艺术与成都市民生活的距离前所未有地近。
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年轻的艺术公园在与这场双年展的互动中,已经成为成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文化热土。
上:成都市天府美术馆;下:“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 / 摄影:Simon©ZSDC
更重要的是,天府艺术公园在双年展后仍然吸引着许多成都市民。
无论是数量众多的艺术品和书籍馆藏,还是各种不同规模与主题的展览,或是迎桂湖畔公园绿道的生态环境,人们总能找到一个来到这里的理由,甚至许多人一待可能就是大半天,他们不只是附近的居民,更不乏从城区各方向赶来的人。
到天府艺术公园看书、观展,已成为许多成都市民的一种生活日常 / 摄影:Simon©ZSDC
当人们往返于场馆之间或在公园里散步时,天府111——这片川西青瓦坡屋形制的街区建筑群,很自然地成为了重要的通道和不容错过的风景,它不仅带来了市井烟火的多彩闲适,也融入了天府艺术公园所营造出的艺术文化生活的日常感。
从天府111望向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 摄影:Simon©ZSDC
天府111的街区 / 摄影:Simon©ZSDC
同时,天府111作为这座艺术公园里的商业核心,不仅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也创新出艺术、公园、商业相结合的新型商业场景,艺术商业让公园城市里的艺术生活变成更具体、更触手可及的一种生活方式新场景。
天府111的街区 / 摄影:Simon©ZSDC
艺术商业,
公园城市的生活方式新场景
走进天府111的开放街区,漫步于22座平均层高达6米的独栋建筑围合出的街道、天桥、连廊、广场与庭院,约8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给艺术氛围浓郁的天府艺术公园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市井人文烟火气息。
天府111 / 摄影:Simon©ZSDC
街区还引入了迎桂湖水,用街道与水景的互动营造出湖滨水街的公园式景观,柔化了商业街区与公园生态之间的边界,提升了街区环境的宜人感,也丰富了场景的多元程度。
天府111 / 摄影:Simon©ZSDC
作为天府艺术公园商业功能的核心载体,天府111在业态引入方面也更加多元,涵盖新零售模式、新生活方式、商务餐饮、主题餐饮、休闲娱乐等全业态,为不同期待与需求的客群提供了丰富而高品质的消费场景选择。
而天府111开放式的水街场景所具备的社交属性与艺术公园场景的融合,也有丰富的可能性与入驻的众多品牌共创出更具体、更有想象力的“艺术+商业”的生态,为品牌的价值表达和形象展示提供更自由的空间,为消费者创造更新鲜的消费体验。
天府111 / 摄影:Simon©ZSDC
同时,相邻的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和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三座人文地标也进一步提升着天府111的人文亲和力,在不断推出的新展和丰富的图书馆藏之外,逛街、游园也将成为来到这里的市民们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
场所之间共享的客群终究会通过口碑传播而逐步扩大规模,整座公园都会朝着一种更符合当代人生活美学需要的新场景去演化。
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和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 摄影:Simon©ZSDC
从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望向天府111 / 摄影:Simon©ZSDC
当我们把天府111再放置于它所处的城市方位之中,我们会发现它的出现也的确是会为成都城西的商业发展带来了一种令人激动的期待。
多年来,无论是光华片区、沙湾片区,还是国宾片区,成都城西似乎都一直缺乏一个真正有足够能量的商业综合体,这种能量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体量大小,它更重要价值在于融入所在的区域,并通过对消费者和品牌的可持续吸引力,来提升整个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以实现互荣的发展。
生于天府艺术公园的天府111乘着国宾板块发展新阶段带来的机遇,以成都最大的湖滨商业体之名,将艺术与商业融合所营造的生活方式新场景无疑是独一无二,且令人期待的。这样的新型商业场景也将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带来更丰富多元的生活体验。
天府111 / 摄影:Simon©ZSDC
2022年6月9日,在2022年中国商业零售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天府111获得了中国西部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奖。今年下半年,天府111也将正式开启试运营。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成都“西贵”生活的当代新表达,正在天府111逐步呈现。
天府111 / 摄影:Simon©ZSDC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昨山
撰稿:昨山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Eva
设计:阿吉©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