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微橙子
春天的脚步近了,放宽三胎的政策风向也吹来了。
婚否?育否?二孩否?三胎否?
昨天我们还在讨论年轻人在过年期间被催婚催得生无可恋,今天又迎来了一系列刺激生育的政策组合拳。
这不,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已有18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三胎生育政策,各地也已经在陆续做相关调查了。
比如海南卫健委在1月30日发布的生育政策调查问卷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政策每个月补贴500元到孩子三岁,你愿否生育二孩/三孩?
浙江卫健委也在春节假期里针对省内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做了一项问卷调查,重点了解“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这项问卷调查里同样有这个问题:假设政府每个月给生二孩/三孩补贴1000元(自出生后至3岁),您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三孩?“
所不同的是,浙江比海南的补贴意愿提高了500元。
四川攀枝花则率先为生二胎三胎的家庭发放了每月500元的育儿补贴(至孩子3岁),从二胎开始,每个孩子可领取共1.8万元补贴。
甘肃张掖市临泽县的政策就更猛了,出台了一个购房优惠政策,对积极落实生育大计的家庭在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将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
江苏省海安市紧随其后,出台该市常住居民子女未满18周岁的二孩、三孩家庭购买预售商品房时,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00元、400元的优惠。
一波操作动静大,诚意足,为鼓励大家积极生育三胎鸣锣开路。为了提升生育意愿,这是动真格了。
看着这日渐低迷的生育率,大家都在着急,都在出谋划策,这不,我们的专家闪亮登场了,尤其是把我们的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急坏了。
任泽平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是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任专家积极为国分忧,他提出一个办法,还写了一个报告《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喜大普奔地告诉国人:
急啥,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有money就行!
大家不想生,给你直接发好多票票不就完事儿了。人家可不是像各级卫健委做调查时说的补贴个千八百儿,人家是让你只要生育造人就可以领大钞发大财,他说:
央行多印2万亿不就好了,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
当然,任专家的这个建议说出来之后,被骂得灰头土脸,赶紧又发了个声明解释他的”印钱生娃“论:
他说,唉,你们都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说把这笔巨款用来鼓励刺激大家生育。
任专家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我就忍不住笑喷了。
套用任专家的理论,还想这那什么呀,咱们只要遇到社会难题,只要开动央行的机器,快马加鞭地印钱就好了:
生育率下降,印钱;就业机会减少,印钱;养老难题,印钱;婚恋难题,印钱,买不起房子;印钱,乡村振兴;印钱,扶贫攻坚,印钱……
有钱就能解决一切,这世界上只要有印钱的机器,就天下太平,万民和谐了,还发展什么经济振兴什么实体行业呀,机器一开,把钱印出来发下去就OK啦。
按这个逻辑,我们人人都能当经济学家坐在书斋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你们这些智库干啥子?
哦,我忘了任专家是前恒大集团的首席智库,不知道他有啥子好建议能救恒大不?是不是也就这俩字:印钱。给许家印几十个亿就解决问题了。
同志们,如果印钱能解决问题,国家给每人每月发一万多好,共同富裕的目标瞬间就实现了,当然了,瞬间共同富裕实现之后就等着物价暴涨吧……
扯远了,回到前文的主题,就是目前出台的补贴刺激政策,年轻人(中年人)会买账吗?
为此,随机做了个小调查,我们来听听育龄群体到底是怎么想的:
➤@罗湖自有湖 :1000元在这个年代能干嘛?三岁前本就只是奶粉尿不湿废点钱,重头都在后面呢,最大的教育成本保守估计就算一个最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得到好点的教育资源供给,没有个五六十万上百万是不行的,就算农村要养大一个孩子上到大学,也得耗费几十万,这压力谁能扛?
➤@相信自己 :直接补贴这点米有啥用?没有配套的托幼机构,没有配套的教育资源倾斜,生下来夫妻要上班没人帮带,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 工薪族:乡下的孩子教育支出可能会少点但也不低,城里普通家庭多一个孩子不仅每月要多支出1千多元,还很可能间接导致前3年降低家庭月收入15%~25%,生活质量直线降低,补贴是杯水车薪。
➤@朴素的生活家:至少补贴到孩孩子上完大差不多。
➤@梦里有个家:还是先鼓励结婚吧,再鼓励生二胎三胎,家都没有,生存压力之下合适的对象都很难找,爱人都不知身在何方,谈生育太远。
我们无法忽略的客观的现实是,当下很多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单身不婚,离后不婚,多元化的生活观念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想要通过补贴一点点米来提升生育率,何其艰难。
从个人的意愿看,我理解当下年轻人的选择,从国家的层面看,不断下滑的生育率确实不利于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我们本身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新生儿出生率若持续过低,人口结构将严重失衡,对国家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人口问题是千秋大计,国之根基,民之根本。
没有人口,经济发展必然后继乏力甚至导致社会停滞。过去几十年里,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了人口红利才创造了如今来之不易的社会财富,人口始终是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
根据公开的数据,2017年至2020年全国新净增人口不断下降,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去年只有2017年的不到三分之一,2021年中国总人口净增量是48万,生育率首次跌破1%,创下了43年来最低。
这种速度变化是可怕的,按这种趋势发展的话新净增人口数量马上就会变为0甚至负数。
从以前敢生抢生、乐生超生到现在的拒生不生厌生,这种生育心理的变化,既有婚恋、生活观念的变迁影响,也是年轻人生存压力的具体展现。
或许,先解决结婚难择偶难的问题,解决就业生存压力,再谈解决生育,才能从根源上促进下滑的生育有效提升。
欢迎大家留言区讨论:三胎,咱生吗?对生育补贴,期待吗?
—完—
往期精彩:
*《上海官员不怕掉乌纱帽吗?》
*《苍井空感染新冠,男人们为啥如此愤怒?》
*《实录:初婚,退婚,和再婚,听听她们不一样的心声》
*《2022,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的》
*《再婚最难的不是夫妻关系》
*《被骂成狗的爱情》
*《阅人无数》
*《离婚了就实在点》
*《王力宏:李靓蕾疯了?》
*《纪录片《路遥》:人生至死孤独无奈》
*《丈夫当着重症妻子的面,示意医生拔掉氧气管,妻子没多久离世:如果是你,会如何面对?》
*《55岁退休阿姨爱心资助的贫困男孩,结果意外被截肢:你付出的每一次爱,都可能是错误的》
*《我在凌晨的地下通道,遇上刚离婚的她》
*《幸福就是没有内耗》
*《离次婚就好了》
*《八种婚姻内卷,差点就中招了》
*《女人一自洽,痛苦就减半》
作者 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长摁识别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