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嫁给青梅竹马的老同学,是老天的格外恩典



文|微橙子

有位读者说,她嫁给了青梅竹马的小学同学,如今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过去,她却表示,如果人生能够重来,她再也不想嫁给近在眼前的老同学了。
她和丈夫是她们小学、初中同学里面唯一走到一起的一对,当初结婚时收获了一大波羡慕嫉妒恨,觉得她和丈夫的爱情才是真正没有受过社会污染的纯爱,因为从小学开始双方就相互喜欢,知根知底,彼此都是自己的初恋也是前半生唯一的恋爱对象。
结婚那一天她暗自发誓要跟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家跟老公家离得很近,骑电动车也就3分钟的距离。婚后她和老公跟公婆住在一起,生了两个女儿,公婆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她和老公上班赚钱养家,她自己的父母因为离得近,两家走动得也频繁。
开始的时候她还挺享受这样的生活,女人近嫁的好处就是,年夜饭可以吃两顿,在娘家听到的八卦回婆家还能听到第二遍。但时间一长,各种矛盾就出来了:
1.比如年节她和老公给婆家采买的东西和给娘家采买的东西只要一有不同,婆婆就会心生不满,认为她对娘家妈才是真孝顺,对她则是假孝顺,她也想过不告诉婆婆给娘家妈买了什么,保因为两家离得实在太近,婆婆有事没事就会去娘家串门,很快就能发现物品的区别。
2.她跟老公也有吵架的时候,一吵架,婆婆就喜欢掺和进来,也不管谁对谁错,还老爱把她夫妻俩的事情跑到娘家父母面前叨叨,结果她父母一听,出于维护女儿的心理,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她老公,结果原本夫妻俩自己可以私下消化解决的问题,被双方父母一掺和就扩大化了,反而更难以收场。
3.由于她和老公的工作都在本地,所以婚后和公婆一起住就成了一件大家都默认且必须的事情,习惯了父母照顾的老公也不愿意跟他们分开住的,缺少小家庭的自我空间。
4.由于她生的两个都是女儿,放开三胎政策后,最近婆婆一直在鼓动她再生一个,她不想生又不好明说,只得说家里都有两个孩子了,一直这么带孩子你们不嫌累啊,结果公婆说,这怕什么,反正你爸妈就在附近,生下来我们要是没精力带他们不也可以搭把手帮个忙,你只管生就好,有什么可担心的!
5.同学聚会时,夫妻俩发现班上的同学后来的对象大都是工作之后相识再走到一起的,有的还不同省份不同地域,听着其他同学谈论自己的伴侣,说着过年过节要轮换着回对方老家度假的种种细节,夫妻俩竟然有些羡慕和向往,她和老公从小到大到结婚,实在是太熟啦,不管是对方还是对各自的原生家庭,都已经熟到了闭着眼睛都能说清楚每一个细节的地步,完全丧失了夫妻间应有的神秘感,夫妻感情虽然尚可,但已经不像夫妻,活得反而越来越像对兄妹,而且彼此的生活环境和相识的人都是同一个圈子的,该聊的话题早就聊透了,甚至于夫妻生活,在生完两个孩子后都因为“太熟,没感觉了下不去手”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她感慨道,没想到青梅竹马的纯爱,过着过着成了这个样子,原来所谓的纯爱都是爱情故事里的骗人桥段。
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嫁给了自己的老同学?
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初中的时候悄悄谈恋爱的同学还真的好多。当然这是被老师或家长定义的谈恋爱。
事实上,我们那个年代少男少女的这些行为严格地说起来也不叫谈恋爱,无非就是男生给女生写个纸条,送个小礼物,赠送相片、写写信什么的,充其量只能叫做表达好感,手都没牵的能算恋爱吗?
反正我只记得自己年少时很内向很腼腆,那个时候男生跟我说句话都会脸红,根本不敢正眼看别人。
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班里有个漂亮开朗的女生过生日那天,有好几个喜欢她的男生都给她送了礼物,其中一个家住街镇上的“高富帅”还大着胆子给她买了蛋糕,晚自习后和一帮同学在教室给她过生日,当时我们其他女生好吃惊,心想那个男生阵势搞这么大,就不怕被别人议论说闲话吗,传到老师的耳朵里可怎么得了哦?
后来初中毕业,这对儿同学也没再继续上学,几年过后果然结为了夫妻,但其他同学成年后好像大多没从同学里面找对象,基本到后来都慢慢走散了,甚至十几二十年都没什么联系,彼此之间的面目慢慢模糊,要不是有人热心建同学群,组织同学聚会,很多年前的那点记忆也都会一点点地忘记,难以打捞。
看来,虽说同学之间知根知底,但真要能从同学进化到夫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女孩多爱幻想,年少的时候,我也曾经觉得一个人能拥有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且还能修成正果那该多浪漫!
后来才发现,很多和初恋在一起的夫妻最后都后悔了。
有人说,越熟悉的人反而越难以有感觉,还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都是喜欢冒险的,就像旅游一般倾向于到陌生的城市体验陌生感与新鲜感。
一个你从小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很难让人产生紧张感也就是患得患失感,所以为什么有些同学成为夫妻后,容易走不下去,因为彼对对各自的人生都一清二楚,就连吵个架也会顺口就说出诸如“你什么样我早就看得透透的,在我面前装什么装,别人不知道你什么样我还不知道你的老底?”这样的话,彼此自然也就会失去探索关照的动力。
你要是问我,没有嫁给从小就熟悉的老同学,会觉得是一种遗憾吗?
年少的时候,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满脑子都在思考人生的出路,那时我甚至想过要是没找到出路非得困在老家一辈子,我就不婚不育做个老姑娘算了。
因为当时老家身边的已婚女性给我的感觉太不好了。
她们结婚后生儿育女,辛苦劳作却大多数得不到丈夫及婆家的半点尊重,而且几乎每一个女人最后都逃不脱必须给夫家生儿子的生育任务,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抓得很紧,看着她们为了完成生儿子这个任务躲东藏西、绝望横生还要被丈夫和公婆处处嫌弃的生活,真的觉得毫无尊严可言。
想起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里那句经典的台词:“那个人就像一条狗啊”。
就是那样,我年少时身边的很多已婚女性,真的活得像条狗一样,看着在生存压力、生育压力以及婆家的男权压力这三重压力之下讨生活的她们,无力抗争又不得不忍受的无奈辛酸,还有很多不堪压力喝下百草枯自杀了断的,常常让我难受得想哭。
我还有一个同学,早早被父母做主嫁人,因为连生几个都是女儿,为了完成丈夫家里生儿子的硬性任务,打过胎,引过产,身体被折腾得虚弱不已,可还是被逼着要生儿子,在生儿子的巨大压力下她直接抑郁了,让人好生心疼。
而我自己,曾经有一个同年级不同班的初中同学(跟他在学校时根本就没说过话毕业后也没任何联系连名字我都记不住的那种),不知怎么想的竟然让他父母直接上门找我父亲提亲,把我气炸了。
你连人家喜不喜欢你都不知道就直接来提亲,不是强人所难吗?
而且在农村是熟人社会,对男婚女嫁之事特别关注,只要谁家有人上门提亲,周围的左邻右舍马上就知道了,然后别人就会认为:男方家肯定是事先征求过你自己的意见,征得你本人的同意之后才会上门来提亲。
这种做法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了,所以我让父亲直接了当地予以了拒绝。
是的,打死我不愿意过那种生活,所以无论如何都想从那种环境里逃出去。
二十多年过去,当我回望来时的路,细数内心曾经的恐惧,忽然很感激那个不肯屈服于命运摆布的自己,命运之神没有让我跟别人一样嫁给年少时的同学,从而困在那个毫无人性的环境里,不是遗憾,而是上天对我的格外恩典——
不需要背负非要生儿子传宗接代的重重压力,不需要应对紧张的婆媳关系,也没有被传统男权洗脑被控制的生活氛围,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舒展地活着,不管是生男生女或只生一个还是两个三个,都不必看人脸色战战兢兢,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庆幸啊。
—完—
*往期文章:《中年少女早就不需要别人来提供情绪价值了》《生三胎算什么,我生了5个,还不是要自己去面对晚年的孤独荒凉》《你一女的,这么能吃,像头猪一样!》《一个单身妈妈的情与爱》《吴越:饰演凌玲这个小三,情非所愿》《临死前的最后两个小时》《《失乐园》:婚外有情,一分快乐,九分痛苦》
作者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