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橙子
福建莆田疫情反扑之后,黑龙江哈尔滨又成为了风险地区。
与之相对应的是,哈尔滨的疫情防控措施迅速升级:
9月21日,哈尔滨市景点限流、线下教育机构等封闭场所暂时停课、大型会议活动暂停;
9月22日,哈尔滨巴彦县公共交通暂停营运,各乡镇“人不出小区”;
9月25日晚,哈尔滨巴彦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对外发布第25号公告。
一、将巴彦镇由管控区调整为封控区进行管理,所有居民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日常生活保障物资通过电话、网络订购由社区干部、小区包保干部或志愿者上门配送。小区内严禁人员聚集。
二、封控区内除初步选定的保障基本民生用品的超市、药店、粮油店、菜店等以外的经营性场所全部关停。
三、封控区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因工作需要凭有效证件(证明)扫码出入。
四、自即日起,巴彦县全县各药店暂停销售退热、抗生素、抗病毒、咳嗽感冒类药品。
以上管控措施浓缩成一句话:请涉疫小区市民严格配合封控管理,请在哈市民非必要不离哈。
由于这轮疫情紧挨着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为配合疫情防控,哈乐滨市民大概率是要在本地度过这个假期了,于是很多人对这波疫情的首例确诊患者充满了强烈的负面情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哈尔滨本轮疫情一位确诊女孩骂得狗血喷头,给她扣上了“哈尔滨毒王”的帽子。
女孩很难受也很无奈。
之所以被网暴,是因为她的流调报告中个人信息遭泄露,网上甚至还流出一份word文件,里面包含了女孩的真实姓名、男友的身份信息;甚至精确到她家的门牌号,以及女孩每天去了哪里、分别和谁吃饭、对方的具体姓名,连她玩剧本杀的经历也成为网友情绪发泄谩骂的理由。
事实上,每一轮新的疫情中,首位确诊病例几乎都逃不开以被疯狂臭骂的方式爆火网络,从疫情初始到现在,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无辜的患者被骂为毒王了。
这些患者一边遭遇病毒侵袭的同时,也遭遇着网暴的攻击,他们感染上病毒成为新冠患者已然够不幸了,还要承受着“社死”的舆论鞭打。
被感染上新冠病毒的人该不该骂?
如果是在出行过程中根本无视防疫管控,不配合防疫措施在外面瞎逛乱蹿成为传播源的,该骂。
如果是明明服从了防疫规定,日常也做好了防护措施,只是正常生活却仍然不小心被感染了病毒,为什么要挨骂?谁愿意感染病毒?
事实上,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就算你做好了各种防护,也打了疫苗,也并不能百分百保证就不会被感染上,钟南山和张文宏也早就说了,我们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心理准备;
这就意味着,在疯狂的病毒面前,人人都无法确保自己一定就不会中枪。说实话,面对病毒的神出鬼没,我去超市买东西都有种不安感,虽然口罩戴了,跟别人也保持了应有的距离,也总是心有惶惶,你千防万防也总有防不住的时候啊。
而且疫情发生这么长时间了,生活并不能因此而停摆,你得工作,你得生活,你得养家糊口,偶尔你也确实想外出放松一下,谁能做到365天天宅在家里?这不现实。
不少被感染的人,既不是从国外回来的,也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人家就是按正常的轨迹在生活可也没能幸免于难,这样的人,本身就是受害者,难道不应该予以同情?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骂成毒王,这样的行为其实比新冠病毒还要恶毒。
就像武汉疫情刚发生那阵子,武汉人被铺天盖地的骂,骂得人家简直就不配在世上活着了,当时我还写了篇文章《武汉人的艰难处境:生而为人,多些善良》(点击蓝色标题可进入阅读)呼吁网友们理性一些,冷静一些。
因为没准你今天骂别人,明天被骂的就是自己。
果然,病毒不断转场传播,这个月在那里疯狂,下个月就转到了另一个城市肆虐,大家慢慢不骂武汉人了,于是又开始骂疫区首例被感染的患者,情绪依旧激烈愤懑,恨不能把人家网暴至死。
这一切,跟因为病毒导致自由活动受限的生存现实有关,跟网友的负面情绪积压太久有关,更关键的是,跟有关部门对患者个人流调信息的不当公布有关。
作为流行病的权威调查报告,流调报告自然是越详实,越准确越好。
因为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尽快收治患者,隔离无症状感染者,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散。轨迹越详尽,越能对公众起到提醒作用,也有助于寻找密切接触者和提示有关人员自我观察。
但像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门牌号这种可以精确定位的个人信息一旦发布出来,必定会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困扰。
网络暴力的伤害力,我是真实领教过的。
做为一个号主,只要你哪篇文章的观点没有满足部分读者的心理期待,他们就会愤怒地跳起脚来痛骂你。虽然我现在已经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对别人的谩骂不care了,但如果一个人心理承受力不强,在巨大的网暴之下真会产生“生无可恋”的灰暗心理,严重的还会因此造成心理障碍,对人生彻底失去信心和希望。
你可以公布患者的行程轨迹,但不能随意公布当事人的身份住址电话、社交账号等信息,这涉及到了个人隐私的保护,如信息公布方式不当,是要为此承受一定代价的。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莆田两位医疗业相关工作人员,私自将患者相关信息转发至个人家族群,导致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地址及近期行程等隐私信息在网上大量传播,一些受害者收到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
这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据福建莆田市委政法委微信公号9月22日通报,莆田市两名泄露初筛阳性人员和密接者个人信息的医疗业相关工作人员,被处以500元的行政处罚。
去年四川成都一个女孩被网暴的例子也是,甚至惊动了四川省委书记。
2020年12月8日,成都市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20岁确诊患者赵某个人隐私被泄露,从7日晚开始,赵某的个人信息很快被广泛转发,包括其完整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照片、视频以及社交媒体账号等众多信息,围绕确诊患者赵某的活动轨迹,有网友对赵某的私生活进行猛烈抨击,同时被一些网友称为“转场皇后”、“毒王”等人身攻击,引发网暴狂潮。
其实这个女孩的活动轨迹是很多人的生活缩影,并没有多不妥的地方。
遭遇网暴后,一直有人给她打电话、发送短信肆意谩骂。
女孩不得已在今日头条上发声,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并向成都市民道歉。
针对网友谩骂她为何去酒吧肯定不是什么正经女孩的质疑声,她无奈澄清:
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她去酒吧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女孩最后表示:我在这里给成都的市民道歉,给大家带来了麻烦,打破了大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早日战胜疫情。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
四川省委书记对女孩遭遇的网络暴力表态: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加大疫情防护宣传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坚决制止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成都也针对性地发出了倡议书,向网络暴力说不。
紧接着,成都市公安局也在微博发布倡议书。
倡仪书呼吁市民疫情期间不要散布他人隐私信隐私信息。
早在去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就发布通知指出:
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
有关部门确实需要认真思考应该如何进行流调信息的发布了。
这一点,上海的做法就特别值得借鉴。
上海在发生局部疫情时,只公布感染者涉及的风险地区,不对应到具体个人。
要知道,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哪位被病毒感染的同胞。
白岩松说的好,即便做不了那个递上雨伞的人,最起码不要成为风雨本身。
—完—
*往期文章:《邢台耿局长在工作群发 “明天做一回吧,不戴套了” 我给他提了三条建议》《女人一自洽,痛苦就减半》《终于过上了有闲没钱的提前退休生活》《给不轨丈夫擦屁股的女人,谁比谁傻?》《“性侵门”之后的真实结局》《“双减”让家长更内卷了!女儿开学才知道,父母的焦虑频频升级,真实原因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和我家楼下65岁的婆婆聊了聊,才知道有的父母在儿子儿媳妇家里做全能保姆,原来是种巨大的心理享受……》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