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2018)去世。
这位当代最伟大也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留给我们众多指引或是警告,比如,人类应当考虑探索地外星球来延续人类的发展;通过虫洞前往其他行星或者进行时间旅行是可能的;如果外星人真的造访地球,其结果就会像哥伦布最初登上美洲大陆那样,这对于美洲原住民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好奇,实在是人类的本能。面前有一座山,我们会想山那边是什么,面前有一片海,我们会想海的尽头是何处。
从有文字出现开始,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也不过6000年。在这6000年里,我们努力了解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丛林、沙漠、冰川、河谷。如今,我们开始好奇,地球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但我们的想象始终无法脱离现有的认知。在我们的科幻文学/电影中,其他星球总是地球在某种程度上的延伸,外星人与人类也总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我们想寻找按我们的样式理想化出来的图像;我们寻找一颗星球,寻找一种文明,比我们的星球、我们的文明更完美,我们希望在其他星球找到的,是以我们的蒙昧过去为原型的东西,它也许已进入更高的进化阶段,但它也一定是基于与我们文明中一样的进化原则。”
1961年,波兰作家斯塔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面世。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对外星文明完全不同的设想:索拉里斯星上存在的这种“智慧”是一种海洋一样的胶质物。它不是“人”,不是碳基生命,不沟通,不交流。它像一面镜子,复刻星球来客心底的秘密与情感。
这种构想的出现,实在是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一直以来,人类会不会过于自负了呢?宇宙浩瀚,为什么地外生命一定会是外星“人”呢?或许外星“智慧”的样貌,本就不在人类自身的尺度之内。
你希望有一天,可以遇到“天外来客”吗?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