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1938年的叛逃,肯定谋划很久,而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张国焘与毛泽东合照)
第一个。
红军长征之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尚有8万人马,远远超过红一方面军。
他竟然野心膨胀到忘了整个红军统属中央,不归任何个人,他是来革命的了,要另立“中央”。
张国焘的分裂行为,造成巨大损失,此后曾遭到批判,个人声誉、地位直线下降,难免会郁郁寡欢。
他投靠蒋介石,当然是为另找出路。
但这不是三国时期,草头王纵横的时代,而是一个内忧外患之下的觉醒时代、理想时代、热血时代,真正的革命者无不以国家、民众、理想为第一原则。
故而张国焘的叛逃变节,以仇为友,丧失的远非一个自我。
第二个。
张国焘的叛逃,与观念无关,与个人利害得失相关。所以这之后,等王明从苏联回来,带回“肃反”的消息,并找他谈了几次话后,他就更坐不住了。
张国焘以前在类似的运动中,曾经枉杀过很多人,他担心自己也会遭遇重大危险。
于是此时的张国焘,就更加顾不了许多了。而他当时所担任的职务,也有叛逃的有利条件。
也就是那个陕甘宁边区代主席。
张国焘担任的这个职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它的关键点在于,它是国民政府认可的。国民党可以不认中共中央主席,却不能不认这个边区主席。
它一开始由林伯渠担任,正因为林伯渠在国共两党,都是德高望重的元老,双方都能接受。
而此后转到张国焘手中,则是因为全面抗战之际,林伯渠要去主持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张国焘毕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曾经是党和军队著名的领导人之一,他犯了如此重大的错误,仍可以担任如此要职,足见中央对他的诚意,和重视程度。
却不料,这成了他叛逃的机会。
中华远祖黄帝的陵墓,地处西安与延安之间,国民党方面,在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派大员过来祭奠,这一年更不例外。
而中共中央考虑到当前形势,此事对团结各族人民,联合抗战的意义,也决定由毛泽东亲自书写祭文,派人参加。
那么张国焘作为边区主席,论认可度,论职务对等,当然就是必然的人选。
时间是1938年4月4日。那天,张国焘是带着一个排的警卫,坐着大卡车,从边区第四检查站离开的。
边区当时设有四道检查站,这是最后一道,他当然不需要检查。
后面张国焘叛逃,他妻子、儿子、小姨子等人去西安找他“统战”,也是从这里离开的,只是那一次就没这么简单。
检查站接到延安保卫处处长布鲁的通知,检查得非常仔细,直到确认没有携带任何文件,才准予放行。
陕甘宁边区的这四个检查站绝不可小瞧,国民党特务很难进入延安,与它们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延安保卫处,论哪方面能力,都已超过早期的特科。
张国焘当年就是这样大摇大摆地过境,去向主持祭祀的国民党天水行营主任蒋鼎文,和政治部主任谷正鼎“投诚”的。
张国焘这种级别的“投诚”,当然让蒋鼎文和谷正鼎喜出望外,蒋鼎文立刻试探性地邀请张国焘去西安,而张国焘也立刻抛下警卫和随行人员,钻进蒋鼎文的小汽车,跟着走了。
那对张国焘其实已是一个决定,而不是接洽。
张国焘突然行动,擅自离开边区,进入国统区,又在到了西安后不去八办,这显然已经不是违纪,而是存在重大企图,延安方面自然要紧急寻找、联系。
但张国焘那时避开中共视线,躲进了西京招待所。
张国焘是4月7日才露面的,那时候,他已经跟国民党方面谈妥,要坐上火车去武汉了。
只不过他这时仍旧要耍些手段,以便瞒天过海,顺利到达。所以他就在车站上通知林伯渠,见了一面。
并告诉林伯渠,他是要去武汉找周恩来,做蒋介石的统战工作。
张国焘的话完全经不起推敲,林伯渠立刻进行了规劝,但是他们谈话不久,火车就开动了,林伯渠只好回来发电报报告。
林伯渠一份电报发给中央,一份发给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当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的周恩来感到事态严重,立刻命令秘书长李克农,务必要找到张国焘,将其“请回”。
张国焘当时并没公开叛党,依旧还是边区代主席,那只能请。这种操作既需要注意影响,掌握分寸,又得有能力找到,并在特务的眼皮子底下将人带走。这种重任,当然要交给李克农这位“特工之王”去办。
李克农带着邱南章、吴志坚等人去的,事先已迅速查明了来武汉的各趟列车车次及时间表。但是他们从9日起开始死等,一直等了两天,张国焘也没出现。
11日晚7点,又一趟列车进站,等所有旅客走完,张国焘还是没有出现。李克农认为张国焘很可能在这趟列车上,于是就上车逐个车厢查找。
最后一节车厢中,张国焘果然出现了,他身边还有两个特务。李克农见面客客气气,说是奉命过来接他,张国焘变了脸色。
他本以为到了武汉,就万事大吉。
邱南章、吴志坚等人穿的都是第八集团军的军装,也个个带枪,两个特务不敢阻拦。李克农半请半拉地把张国焘弄下车,然后又个个手按枪套到了外面,这让来接张国焘的特务也犹豫不决。
于是李克农就带着张国焘上了事先准备的小汽车,扬长而去。
李克农是要把张国焘带到长江局去,但张国焘死活不肯进去。李克农最终没法,只好先找个了小旅馆,让他住下。
其后,周恩来赶到,与张国焘谈了一夜,张国焘无奈之下,发电报给毛泽东和张闻天,承认了错误。但他仍旧坚持不去长江局。
12日,毛泽东、张闻天、康生、陈云、刘少奇等联名回电,请张国焘以抗战大局为重,早日回去,周恩来也跟张国焘又谈了一次,但张国焘仍旧不去长江局。
13日,张国焘忽然要求去见蒋介石,周恩来同意了,并指示李克农向蒋介石侍从室预约时间。这期间,张国焘有两次想要开溜。
第一次。周恩来陪他游览武昌,一边做思想工作。返回汉口途中,他趁周恩来与人交谈,偷偷跑了。
李克农等人整整找了一天,才在一家小旅馆找到了化名张特立的张国焘,这次终于把他带回八办。
第二次。次日早上,张国焘让警卫员张海,去楼上告诉周恩来有事汇报,又趁机逃走。李克农判断张国焘这次一定住豪华旅馆,结果武汉地下党很快查明,张国焘果然住进了太平洋饭店。
于是张国焘再次被请回。
那之后,邱南章与吴志坚,就只好做了张国焘的“贴身保镖”。而张海,也就是毛泽东称赞过的那个警卫员,他虽然曾追着张国焘到了武汉,却始终不肯投向国民党那边。
他不但告诉张国焘:“你不革命,我还要革命!”还曾经把张国焘的行李偷偷拿走,送入八办,让张国焘一个文件都没带走。
所以毛泽东后来就说,张国焘没有带走一个人,连自己的警卫员都没带走。
16日,张国焘终于见到蒋介石了。但这是他正式叛党前的事。
张国焘那次跟蒋介石见面,曾非常露骨地表示:“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周恩来当即痛斥:“你糊涂,我可不糊涂!”而蒋介石则支支吾吾,敷衍而已。
国共联合抗战之际,又有周恩来在场,这种事老蒋只能走个场面。
然后,在当天下午,张国焘又要逃跑。他说他要出去转转,可是到了天黑又要过江。
张国焘很机灵,也很滑稽,他磨磨蹭蹭,直到客人走完,铁栅门要关的时候,才跳上船去。
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甩掉吴志坚,却不料一回头,吴志坚就在身边。
吴志坚可是特科的老人,情报工作的高手,张国焘怎么可能把他甩掉。
但是逃不走的张国焘,又开始放赖了,他赖在武昌就是不回。吴志坚打电话报告后,八办派人来接,张国焘也坚决不回,于是大家就只好又把他安排进太平洋饭店。
17日,周恩来、王明、博古,一起来见了张国焘,这已经是最后的挽救。
但是张国焘在好说歹说之下,拒绝改正错误,回去工作,表示他只会考虑请假休息一个时期,或者声明脱党,再由中央宣布开除他的党籍。
他实际已确定了第三条路。
于是等周恩来等人离开后,张国焘立刻打电话联系胡宗南办事处,约来特务,抱住身边的邱南章,正式投靠了。
张国焘在表演滑稽剧的过程中,周恩来等人已经仁至义尽。他们请回后不关不杀,数擒数放,一直准他自己选择,足见胸襟气魄。
要知道,张国焘可是中共的重要领导,掌握了许多高层机密。
那么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中共中央也只能宣布开除他的党籍了。
张国焘当初大搞分裂,想自立山头,其实是高估了自己,而他投靠国民党,依旧是高估了自己。
前者已经由他的失败,和带不走一个人可以证明,而后者,则由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的相关回忆,和张国焘后面的遭遇、结局,可以证明。
康泽是复兴社的创始人之一,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他在国民党特务系统中的地位,一度高过戴笠。
他曾经说,据我所知,张国焘过来后,蒋介石始终没有召见。
张国焘当年的叛逃,曾经造成很大的轰动,他这种级别的人物,按理说无论从影响和价值来看,都很有分量,那么蒋介石为何会不见呢?
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翻云覆雨、分化瓦解之事,蒋介石颇为擅长,但他对叛徒的态度,一向是“用其才不信其德”。
张国焘这种人,他也是瞧不上的。
第二个,限于当时的局势。
张国焘1938年一到武汉,康泽就曾接到侍从室通知,要他担任联络、接待工作。
康泽与张国焘的第一次见面,是张国焘来拜访他。康泽当时曾问张国焘,你是如何离开的,为了什么?
而张国焘对为什么,却不愿深谈。他只回答了一句:“意见不合。”
于是康泽不再勉强,转而问他衣食住行之事,每月需多少费用,并在张国焘表示一百就够之后,批了他每月二百元。
张国焘正式叛逃后的最初几个月,并没公开行动,他是见了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后,才逐渐露面的。
其后,蒋介石曾经多次召见康泽,询问抗战敌后计划,但从没有提起张国焘。还是康泽有一次提醒道,委员长是不是该约见一下了?
但是这事立刻遭到张厉生的反对。张厉生当时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长。
他说,委员长现在不要见,免得招致中共反感,说我们招降纳叛。
此事的利害关系,蒋介石当然不会不明白,他果然没有答应,并以后也没提起。
第三个,张国焘叛逃后并无贡献,还价值越来越小,就更没必要召见。
康泽很早就感觉到蒋介石对张国焘不怎么重视了,而张国焘后面的去处,就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张国焘到了重庆后,居然被安排到戴笠麾下,他从一个高级别的中共领导,居然沦为一个国民党特务。
张国焘到重庆之初,曾经宾客盈门,那时候人们都想看看这位“大人物”什么样子,而戴笠也曾对张国焘寄予厚望。
他给钱给人,还给了张国焘一个“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主任的官职。
可是张国焘说这说那,最终一件事都没办成。就是招降红四方面军,也一个都没招来。这之前,他本来信誓旦旦,打了保票的。
所以戴笠就曾指着他的鼻子大骂,还终于撤了他的职。
只不过倒是有几个特务觉得张国焘“挺冤”。
他们说,张国焘其实非常卖力,他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办法。只可惜中共组织严密,防范周密,想取得成绩太难了。
张国焘怎可能不难?周恩来拖住他的时候,难道只是为了挽救?各种防范措施,肯定也在同时进行。张国焘再努力,也不是周恩来的对手。
张国焘后来也就再转投到朱家骅门下,才过了几天好日子。但也就几天而已。因为他在中统那里非常受排斥。
中统特务们都觉得他是来抢饭碗的,经常公开骂他是叛徒、笨蛋、饭桶。然后他好不容易谋到了一个江西善后救济署署长的肥缺,却又不幸遇到了王陵基。
王陵基当年曾经败在红四方面军手下,差点被枪毙,而他那时已是江西省主席。
王陵基只能把这笔账记到眼前的张国焘头上,他只用二个月,就把张国焘整跑了。
张国焘作为叛徒的下场,是极其可悲的,据说国民党撤退时,毛人凤还曾让他“卧底”大陆。他早先没价值,后来更无价值,那根本是彻底抛弃的意思。
张国焘最后是找人求了老蒋才离开的,但是他到了台湾,却又只能自己谋生。就这样,还有人抢走了他的房子。
张国焘带着妻儿离台北,到香港,是在1949年冬。后来又于1968年,去了加拿大。
张国焘实际在1966年,就开始为美国服务了,美国人需要了解中国领导人的经历、性格、人际关系等等,用以制定相关策略,张国焘拿这个换钱。
他那时候也在为美国堪萨斯大学写回忆文章,即那本后来整体出版的《我的回忆》。
张国焘的回忆录特不真实,不妨说一个与他叛逃有关的事。
张国焘在他的回忆录里曾经说,他1924年被捕时,曾遭到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概以不知道三字答复”,“使他们一无所得”。
但是北洋军阀政府内部档案里,却是这样记载的:
张国焘在1924年于北京被捕,即叛变,供出李大钊是党在北方的领袖,并供出张昆弟、黄日葵、高君宇、范鸿劼、陈佩兰、缪伯英等多人为共产党员。
这就是说,张国焘的确曾遭到严刑拷打,但他也叛变了。他供出的名单,使许多人被捕。
而且相关资料还说,当时任京畿卫戍司令的王怀庆,仍旧想枪毙张国焘,最后是军阀齐燮元说了句,“给他个永久监禁,让他瘐死狱中”算了,这才使张国焘活了下来。
不能不说,张国焘意志不强,但隐瞒历史的本事还是够强的。
张国焘死于1979年,终年83岁。他当时半身不遂,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养老院里。那天夜里,他翻身时毯子落地,自己没能力捡起,又身边没人,结果就冻死了。
不知道他在那段时间,在最后一刻,会想些什么。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