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龙应台去港大演讲,曾经问台下,你人生的启蒙歌是什么?
一位中年人回答,《我的祖国》。
龙应台不信,问他,真的吗?第一句是什么?
结果全场声起,来了个大合唱。
那一刻,龙应台震撼了,他说:
让我惊讶的是,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
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艺术不分时间,爱国不分时间,美好不分时间,纯净不分时间,乔羽的歌曲不分时间,他那一千多首歌曲都经得起考验。
这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命里注定的民族,不管你后来怎样,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这个民族的血液。你没有理由不属于它,也没有理由不报效它。”
但是乔羽不只是一个歌神的存在,他还是一个代表了一种多姿多彩人生的“乔老爷”。
他是歌神,也是神童、酒仙、情种、顽童、生活家和爱国者。
他是传奇,也代表了一种性情,一种情怀,一种古典雅韵,一种现代浪漫,一种天真童趣,一种雅俗共赏的美和朴素。
《我的祖国》是《上甘岭》的主题歌,当年沙蒙请乔羽写歌,曾经说,我希望我拍的电影将来没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乔羽做到了。
他本人其实就是这样一首歌。
所以刚刚仙逝的乔老爷,注定了会是一种永久的存在。
1 乔羽为什么叫乔老爷
乔羽被称为乔老爷时,还不到40岁,他这个名号其实与电影《乔老爷上轿》有关。
它拍于1959年,大体意思就是:
书生乔溪赴京赶考,稀里糊涂被抢亲的蓝老虎抬进府中,乔溪为救民女,将错就错,却不料被蓝老虎的妹妹蓝秀英看上。
蓝母为家丑不可外扬,只好将错就错,于是就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电影中的乔溪正派儒雅,但也是个书呆子。
他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却什么事都敢管一管的人。
他那句“谁敢打我乔老爷”,傻里傻气,倒很唬人,就如张飞的断桥怒吼,曾经弄得蓝府上下不知道来了多大的人物,谁也不敢动他。
这句话一度传遍大江南北,我们这帮小孩子看过后,在大街上喊过很久。
乔羽年轻时恰恰也很英俊儒雅,一副老爷范儿,所以这剧一火,大家就开始叫他乔老爷了。
但是他这个名字能够叫响,是因为周总理。
1964年8月5日,乔羽奉命参加中国史诗《 东方红 》的创作,当时的领导小组组长,正是周总理。
那阵子,总理见了他就一口一个乔老爷,还动不动跟乔羽说,乔老爷,你喝不过我,所以乔老爷就必须大名远扬了。
乔羽在中国文艺文化界人缘广泛,他与王蒙关系深厚,除了个人原因,还因为王蒙的父亲做过他的哲学老师。
王蒙、丛维熙等文化名人提到乔羽,都说他有派有范,但是跟踪采访乔羽十多年的周长行却发现了乔羽最原生态的一面。
乔羽一进菜市场,小商贩们立刻像触电似地,大呼小叫起来。
“(他们)有喊乔老爷子的,有喊老乡的,有喊小老头的,有唱着他的歌跟他开玩笑的……”
有一个卖鱼的,还立刻哗哗弄好一条鲂鱼送过来,拿走,不要钱。
乔羽给钱,卖鱼的不要,乔羽嘻嘻哈哈,白吃鱼不好消化,得了胃病你负责啊?谈笑间,付钱走人。
1999年5月12晚,乔羽为躲避索稿,曾经跑去采访者周长行等人住的招待所。
他那时候早已是中国艺术界的泰斗,还是中国歌舞剧院的院长,但他在简陋的住处如鱼得水。
喝酒没酒杯也可以的,就跟那群年轻人拿着瓶盖喝。
周长行他们感到不安,可乔羽却喝得聊得神采飞扬,直到把小伙子们全都干倒。
乔羽文化艺术气息浓厚,骨子里确实有一股“老爷气派”,但乔羽又是很平民化的,他其实讨厌贵族。
他曾经说,我的世界观,是凡人的乐观主义;我不是贵族的乐观主义,我是平民百姓的乐观主义。
他甚至还说,名人气是一种“庸人气息”。
他因为看不惯官僚习气,还曾经讽刺他们是跳梁麻雀,“跳上跳下,一片喧哗,哈哈,鸟儿不大架子大。
他因为反感某种“款爷”,还曾经说,“吃喝嫖赌,小流氓的样子。”人一摆架子就完了,架来架去,最终是把自己架空。
所以乔羽的老爷范儿,其实是文化范儿,是无论见到何种大腕、名流、高官,和乡野村夫、贩夫走卒、杀猪屠狗之辈,都一视同仁的那种气派。
他是李白与洪七公的结合体。
2 “我家就在岸上住”
乔羽的祖父乔东垣是前清的贡士,但因为没钱没背景,并没有做官。
这老先生很了不得的,他不怨天不怨地,也没死抓着功名不放,有一天竟撑起一叶孤舟,玩起了漂流。
他从东平湖到大运河闯荡了一阵子,最终爱上大运河,就回去把家迁到济宁,做了岸上人家,从此靠教书、算账、写文为生了。
乔羽的“我家就在岸上住”,果然没错。
乔东垣是有学问有胆略,很务实的人,他后来经商了,所以乔家不久改观,拔贡先生、乔家私塾、乔家小院的名声,就通通造了出去。
只可惜,老人摊上的儿子不行,乔羽的父亲乔熙民不能守业,乔羽的二叔好赌,他们败家都有一套。
而乔熙民之所以39岁才结婚,不只是因为家道中落,还因为他那弟弟。
当时一有人给乔熙民提亲,他弟弟就大吵大闹,非把事搅黄了不可。
这二公子怎么想的,外人没法知道,乔熙民是在他暴病而亡后,才修成正果。
不过乔熙民虽然不是创业守业的主,却跟弟弟完全不同。
他从小聪明过人,读书就像玩儿似的,博学之外,琴棋书画、饮食茶酒之道、文物鉴赏都是一流。
他8岁就从茶馆老板那里学到一套不凡的茶道功夫,用来伺候父亲了,他注定了是一位闲云野鹤般的风流人物。
乔熙民23岁考上州府书记员,工资不高,不大合群,但他悠哉悠哉,自有一套活法。
他发了工资,自己留点小钱,剩下的就都交给妻子。
然后他就整天在茶馆、酒肆、书画花鸟虫鱼市场、说书弹唱之地游走,就是在家,也是一壶茶,一本书,自得其乐。
乔羽对他这位顽主父亲,曾经说道:
“他仿佛天天都是闲人,却又忙活得脚不沾地。他的人生态度之逍遥自在,之恬淡旷达,他天生就具有一种化解痛苦的能力,活得比谁都愉快,而且总是沉浸在自己制造的神话里。对我影响至深,却又让我难以望其项背。”
后来的乔羽,大约是又像祖父,又像父亲了。
3 乔羽的国学造诣哪里来
乔羽生于天下大乱的1927年,8个月会说话,9个月会走路,当年家里人因为那句“会说不会走,不愁喂了狗”,都怕他会夭折,但他还是伴随着船夫的号子,一年年长大。
乔羽一岁半时,父亲指着墙上的“大小毛巾”四个字教两遍,他就能不出差错地连读八遍。
接着再教给他“天下为公”,他就能不到一天会读会写,显然天赋极高。
所以乔熙民发现之后,高兴极了,赶紧就开始教育。
乔熙民不是迂腐之人,他绝对会教。
他不但从鸡鸭猫狗花鸟虫鱼开始,做了许多识字卡片,还会时常带着儿子走向广阔天地,进行实物教学。
结果小乔羽到四岁时,就已经能够读写3000多字。
乔熙民望子成龙,不但要乔羽读书,写诗,还要他练书法。
但他自己读书很杂,也没要求乔羽只读圣贤之书。
所以乔羽进步很快,老早就《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等,及《绿牡丹》、《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说岳传》等等,通通滚瓜烂熟。
他还一年级读了4个月,跳到三年级,三年级读了半年,跳五年级,6年小学,二年完成。
乔羽天赋过人,乔熙民寓教于乐,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他就连《西厢记》这类小儿不宜的名作,也会给儿子详细讲解,指出文字与情感的妙处。
他还尤其重视朗读与背诵,说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气势和神韵。
于是乔羽就从小与古文、诗词结成了玩伴,如他后来所说:
我读古文跟读白话文一样轻松,就得益于此。
乔羽是从无用之学入门的,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陶冶了他的情怀,优雅了他的气质。
他后来之所以能够各种典故随手拈来,用白话现古意,化腐朽为神奇,靠的正是这种功底。
我们不妨从他那些比较另类的歌词,来看看他多元的意趣和韵味。
比如他写《红楼梦》的秦可卿,会说:“请君听我一席话,谁把这个情字看轻了,天要罚他,地要罚他,我要罚他。”
写三国貂蝉,会说:“女儿如花,女儿薄命,只为颜色好,误了一生。”
写杜十娘,会说:“金丝笼儿无价,玉石碗儿豪华;这生涯,十分优雅,不是咱,鸟儿的家。”
写樊梨花,会说:“樊梨花,樊梨花,你也怕她,我也怕她;樊梨花,樊梨花,你也爱她,我也爱她。”
这些歌词看似浅白、轻易,其实功力深厚,充满诗意,看似简单、直白,其实才情斑斓,充满睿智。
它们是举重若轻的手笔,也正是那种平民化的气派,就像白居易。
功夫在诗外,乔羽提及当年,曾经说,我一生得益,至今不为时尚所惑。
而他这种不为时尚所惑的人,就能创造时尚,引领时尚。
4 乔羽家的格格,与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家族,是一个文化家族,现在已经繁衍七代,有130多个子孙。
乔羽曾经说,他们家不管如何贫困,都会追求文化富有,他的祖父与父亲,当年在济宁,一直被人视为“贵族”。
但这是文化贵族,精神贵族,不是乔羽妻子那种身份贵族,所以他们是有冲突的。
(从左到右:庄奴、乔羽、佟琦)
且说乔熙民有乔羽时,已经64岁,他在乔羽14岁时,就去世了。
临终之际曾经叹息,你太小了!
乔熙民再怎么闲云野鹤,当然也担忧孩子们的将来,所以他在生前其实是有安排的。
那就是乔羽大哥乔庆祥负责养家,两个姐姐做工填补家用,次子庆瑞、老五乔羽,必须将读书进行到底。
不能不说,乔庆祥是一位负责任的大哥,他在父亲去世后,果然牺牲了自己。
他就是在拿不出一块银元给弟弟买校服的情况下,也没有让两个弟弟辍学。
乔羽1944年中学毕业,不久就悄悄去了晋冀鲁豫边区。他是1948年开始专业创作,1954年加入中国作协的。
而他与妻子佟琦的恋爱结婚,也正在此年。
佟琦是康熙佟皇后的后裔,真正的皇亲,货真价实的格格。
这位格格大姐,虽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她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是抹不掉的,所以她们结婚后,就经常会产生矛盾。
不同的家庭教养、生活习惯,一度使两个人争执不断,最终还是乔羽选择了妥协。
1994年,乔羽结婚40年,当时有个年轻人曾经问道,是什么使两个人能够一起生活四十年之久?
乔羽回答,我就一个字,忍。
佟琦回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这惹得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乔羽对佟琦,其实是这样一句话:
“我老婆是贵族,我是平民。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习惯,两人有冲突时,不要那么较真儿,让一步海阔天空嘛。”
他们两个的感情其实很好,晚年的乔羽,写“一条大河波浪宽”,送给佟琦时,那落款竟是:
“写给我的蝴蝶、玫瑰、小月亮——佟琦”。
乔羽与佟琦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其实也吵,但是那期间也发生一件趣事。
1954年,乔羽与冰心、叶圣陶这几个童心不泯的作家,都分到了作协儿童文学组。
当时严恭要导演《祖国的花朵》,想来想去乔羽最为年轻,又写过几部很受欢迎的儿童作品,就选了他来写主题歌。
乔羽喜欢儿童题材,当然爽快答应,他一开始觉得小菜一碟。
但是等他真要写的时候,他却写不出来了。
因为这是儿歌,它不该求意义,求诗意,求深度,它应该最符合儿童心理。
乔羽是亲身经历过战争中的人,他不想让孩子们的世界里再有悲惨与苦难。
他复杂的经历,深厚的文化功力,高远的文学理念,此时都成了他的框框。
但是没想到,他和佟琦的恋爱,却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4月16日那天,乔羽去跟佟琦约会。
乔羽当时还在想着他的歌呢,他因为创作组在颐和园昆明湖畔,就对佟琦说,我们就在这玩吧。
但是佟琦说,不行,我要去北海。
乔羽说,在哪不一样啊?
佟琦说,我说不一样就不一样。
于是乔羽只好投降。
两个人随后去北海租了条船,悠悠荡去。
泛舟之际,乔羽看到好些少年队员也在划桨来去,兴致大起,不由跟他们玩了起来。
乔羽玩得高兴,孩子们也玩得高兴,可是玩着玩着,乔羽忽然脸色大变: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上岸,上岸,快上岸!”
乔羽忽然变脸,佟琦一时惊呆,这次没吵。
等船靠了岸,佟琦看到乔羽拿出小本子开始写词,她才明白,原来是大才子的灵感来了!
有趣的是,下一年7月,作曲家刘炽也是在北海跟孩子们一起玩时,突发灵感,以腿为桌,写下了这首歌的旋律。
刘炽写完,当场唱给孩子们听,孩子们都喊,这就是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传唱六十多年,陪伴了好几代人成长,成了不衰的经典。
老人们现在想起,个个都会记起纯真快乐,一去不返的青春。
乔羽后来说,再让我写类似的歌词,我绝对无法超越了。
5 “一条大河波浪宽”,来得绝不简单
乔羽出生10天时,曾经有一枚炸弹穿过房顶,直接落到他的床前。
尘土飞扬中,乔熙民一家都以为必死无疑,所幸那颗炸弹没有爆炸。
乔羽出生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时代。
一个人不曾经历过灾难、烽烟,不曾与大地一起震颤,不曾与千万勇士一起战斗,就很难真切感受到国家是什么,胜利是什么的。
所以也就很难真正了解,当主席喊出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21岁的文管会成员乔羽,为什么会站在金水桥上眼望国旗,热泪盈眶。
以及乔羽为什么会写出《我的祖国》,这种“爱我中华”的绝唱。
沙蒙拍《上甘岭》,是在1956年,那时的乔羽29岁。
那年夏天,他正在闽赣一带搜集素材,准备写作《红孩儿》。
但是沙蒙的电报接二连三地来了,他说这首歌非乔羽莫属。
他最后还只管发来电报说,速到上海转长春,切!切!切!
于是乔羽就只好出发了。
乔羽坐火车一路上览长江,过故乡,思绪万千,但他到了长春,却又一次发现大脑一片空白。
写英雄赞歌,写爱国精神,写反侵略,这些主题本比较简单,但乔羽要的是不落俗套,有更好的切入点。
电影不久拍完了,每等上一天,就要花掉2千。
那时的2千可是一笔巨款,所以时间一天天过去,沙蒙着急,乔羽也着急,但他就是找不到感觉。
又大约半个月过去,一场大雨突然袭来,苦恼中的乔羽在雨后出去散步,偶然看到一群孩子正在积水处忘情玩耍,他的灵感忽然汹涌而至。
水!大运河!江河湖海!眼前迥异于故乡的滚滚稻田!
于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句子冲脑而来,之后的乔羽,水到渠成。
战争是为了和平,刚刚走出灾难的中国人更需要阳光,中国也需要有更艺术地表达。
同样是爱国热情,英雄主义,山河壮丽,但是乔羽的歌词里,却有了乡情、乡愁,有了亲切,有了委婉,有了江河帆影,有了田野稻浪,能够让万丈激情,澎湃在美丽的图画之中。
这就是乔羽,这就是乔羽的卓越之处。
乔羽终于写完了!沙蒙说好。
沙蒙接着问,大河是长江吗?
乔羽说是。
那你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
乔羽说,这更是每一个人家乡的河,心中的河。
沙蒙彻底动容。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