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30年后,有几个荷兰官员来到加拿大魁北克的蒙特勒尔,找一位叫莱奥·梅杰的人。
他们见到梅杰激动死了,一个劲地喊感谢,喊英雄,这弄得梅杰的妻子,和他们9岁的儿子万分惊奇。
你们搞啥呢?拍电影吗?
啊?你们不知道吗?我们那座城,你爹解放的,一个人!
啥?就我爹?一个普普通通,眼睛不好的管道工?你们疯了吧?
啊啊!梅杰先生从来没说啊!他也太谦虚了。
梅杰的儿子丹尼尔-艾梅梅杰,在2018年接受蒙特利尔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还觉得这事过于神奇。
我们当时都认为是胡说八道。
我妈曾经问我爸,为什么从来没听你提起?
(梅杰与妻子波琳)
我爸说,说出去没人会信,所以就没说。
你看,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没人相信,这也太疯狂了。
哈哈,但它是真的。
我后来才知道,荷兰那座小城的人,都知道我爸。那里有条街道以我爸的名字命名,那里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梅杰的儿子站在写着他父亲名字的街牌下)
2008年,我爸去世后,来了好多荷兰人。
参加葬礼的,有普通荷兰公民,荷兰将军,还有那座城的市长。
这真的很疯狂。
……
莱奥·梅杰作为二战传奇人物,其实不只有单枪匹马解放一座城的事迹。
他的战争经历被挖掘出来后,人们一面称他为“魁北克的兰博”,一面惊叹不已。
梅杰19岁加入加拿大陆军,于1941年被派往国外参战。
他首先在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中,一个人缴获了一辆装满通讯设备的德军装甲车。
然后没过几天,他又正面遭遇,单枪匹马消灭了一支德军四人小分队。
不过他在那场激战中,也因为手榴弹近距离爆炸,失去了左眼。
梅杰伤成这样,当然不适合继续参战。
所以他的长官说,你的战争结束了,回家去吧。
可是梅杰说,不,还没结束,我只需要一只眼睛。
于是他很快就戴着眼罩,重返战场。
1944年秋天,梅杰参加了斯海尔德河战役。他有一天奉命去接掉队的新兵,发现了一支德军特遣队。
梅杰趁着德军睡觉,杀了过去,这一次,他俘虏了93名德军,还带伤把他们押了回来。
(梅杰应该装了假眼,戴眼罩是为了方便作战)
梅杰立了这么大的战功,当然要授奖,他得到的,是仅次于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杰出行为奖。
但是他拒绝了。
因为他讨厌盟军元帅蒙哥马利,他说蒙哥马利就连授奖,都很无能。
梅杰那次的伤,其实也挺严重。一颗地雷炸伤了他的后背,还折断他一根肋骨。
但是他康复后,又回来了。
梅杰这一次,回到的正是荷兰战场。
他一个人解放一座城的经过,虽不像媒体说的那样玄乎,但也足够传奇。
1945年4月,加拿大参战部队接到的任务,是解放荷兰城市兹沃勒。
他们当时决定,要用大炮猛轰,直到德军投降。
兹沃勒位于阿姆斯特丹东部约100公里处,当时的人口只有5万,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加拿大人既然做出炮轰的决定,当然需要了解德军阵地的具体情况,于是4月14日,梅杰就和好友威利·阿瑟诺,自告奋勇地去了。
但是这两个勇猛机智的士兵,也都野性、独立、个人英雄主义,很不好管。
所以他们两个就打着侦察的旗号,干自己的事去了。
狂轰滥炸,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德军在城里,你再怎么侦察,怎么会打,平民也完了。不如咱俩去把德军收拾了。
这世上有些人就是敢想,哪怕是最没有可能的事。成了就是英雄,败了就可能成为笑话。
但是梅杰和威利出师不利,他们在午夜时刚刚进入敌区,威利就被枪杀。
好友牺牲,梅杰暴怒了,疯狂了。
他一个人干掉两个德军,吓跑了其他几个,越发要拿下那座城。
这一次,他又加上了为威利报仇,替他完成任务。
(梅杰重新出发的郊外农场)
梅杰再次出发时,背上了好友的冲锋枪和弹药。他在黑夜的掩护下,先抢到一辆德军军车,押着司机去了附近一家酒馆。
梅杰的目标是德军军官,他在酒馆里抓到一个。
梅杰冒险冒习惯了,这次用了一种看上去最不靠谱的策略。
他凭着有法国血统,懂点法语,居然用法语要求俘虏,帮他一个小忙。
你们现在都被包围了,抵抗下去,死路一条。你回去告诉你们的人,如果你们愿意离开,那就可以活着回家。
梅杰说完了,也不管俘虏会不会真心帮忙,就把他放了。
临走的时候,连枪都还了。
你看我多有诚意,多有信心。
(梅杰在14日与荷兰抵抗军部分成员在酒馆外)
梅杰接下来,为了让德军军官相信,让他带回去的信息发挥作用,就开始满城乱跑,到处打枪、扔手榴弹。
他可是狙击手出身,几乎每一颗子弹都长眼。他这样一闹,德军还真不知道小城里来了多少人。
他们慌乱之下,到处在传,对方的带头大哥,是一个戴眼罩的疯子。
然后,梅杰还摸到党卫军总部去了,在人家大楼放了一把火。
这下子,梅杰的虚张声势成真了,城里的荷兰抵抗组织,一看“大部队进城”,也跟着闹起来。
要知道,那是1945年4月14日,离德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到一个月。
当时的德军,全线溃退,早已斗志涣散。
所以之后不久,德军就纷纷放下武器,出来投降,剩下的,则赶紧“突围”逃跑。
(最后的梅杰)
梅杰发起的战斗,在凌晨4点结束。
德军弃城而去,加拿大军队当然省去了一场炮击。
而被俘的那部分德军呢?他们在天亮之后,一脸困惑。
说好的大部队呢?为什么只看到戴眼罩的带头大哥?
德国人很严谨的,他们对一个人包围一支军队的“数学”,当然不服。
可是这事没法重来。
梅杰不只是一个人解放了一座城,也一个人保全一座城,也难怪荷兰人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荷兰的球迷们,到现在都可能在球赛上,挂起画着梅杰的横幅呢。
他们这些年老的,年轻的,起初都没想到,他们的英雄,在战后回家当管道工去了。
没有鲜花,没有迎接,也没有人知道他做过什么。
这当然有点遗憾。
但我有时候会想,每一个人都有特长,每一个职业都有天才,有些人天生会在战场上发光。可他一旦离开战场,就成了凡人。
人不能吃不适合自己的饭,如果老是放不下过去的荣光,活在不可能的战场,那是会失衡的。
梅杰的选择,未必不是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智慧。他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带着一身战伤,平静地活到87岁。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