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诺贝尔最著名的事,是发明了矽藻土炸药,和设立了诺贝尔奖。
这恰好有些矛盾。
因为炸药跟世界上许多发明一样,是把双刃剑。一面造福世界,一面割伤世界。
本来就割伤来说,这跟科学家、发明家无关,就像菜刀,有人非不用它切菜,而要干些不好的勾当,你总不能说是造菜刀的罪过。
但是诺贝尔在发明炸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确实态度暧昧。
也就是没有任何清晰的言论,表明他对他的发明,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是反对的,不安的。他实际上还参与了炸药的武器开发、应用。
比如诺贝尔对和平运动的热衷,据说始于1876年,但他在1887年,仍旧取得了喷射炮弹火药的专利。
所以那时候,和平主义者的称号,跟诺贝尔好像并不十分搭界,“炸药之父”,及一个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100多家公司和工厂的富豪,与一个一心科学,具有最高和平理念、人文关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伟人,也不十分搭界。
那么诺贝尔到底是如何转变的呢?西方史学家们说,有一个事件是公认的,真正的催化剂和分水岭。
诺贝尔一生至少拥有355项发明,他的公司、工厂,以及积累的巨额财富,都是以此为基础。诺贝尔对科学发明的热情是惊人的,这一点在炸药发明上得到最大的体现。
他之前就对炸药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真正的实验,始于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奥·索布雷罗 (Ascanio Sobrero),首次合成硝化甘油之后。
索布雷罗之前,最成功的炸药,是中国发明的黑火药,索布雷罗因为硝化甘油太易挥发,不稳定,太危险,本来一再警告,不可将它用于炸药研究,但诺贝尔却积极结识了索布雷罗。
他认为他可以找到一种办法来加以控制,确保安全。
于是这后面的诺贝尔,就在炸药实验、研究上,一马当先,再也不可阻挡了。
就是1864年的爆炸摧毁了他的工厂,炸死了他的兄弟和其他几个人,他自己也曾多次死里逃生,都不能阻挡。
他之后还一直在拼命发展它,直到它终于可以更完美地呈现。诺贝尔那个“科学疯子”的外号,当然就是这么来的。
诺贝尔发明的炸药,首先彻底改变了建筑业和采矿业,他的巨额财富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项发明。后面,当炸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时,他的专利就更加值钱。
诺贝尔那时候忙得不亦乐乎,谁能想到呢?他可是说过——“枪炮应该下地狱,那才是展示和使用它们的恰当地方”——的,可是他先后建立了90多个,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工厂。
那时候的诺贝尔一手发明,一手财富,自己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可真不像是能够捐献全部财富,设立大奖,对全世界在学术、科学、文学、和平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者,给予表彰的人(诺贝尔因为要表彰全世界的成就者,而不限于母国,还曾引发遗产争议),直到有一天……
1888年,诺贝尔的兄弟路德维格去世了,诺贝尔忽然看到法国报纸上,登的是他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讣告。
法国的《费加罗报》,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型日报,他们其实是把开油田的诺贝尔,和造炸药的诺贝尔搞混了。但是《费加罗报》的措辞却相当不客气,而且它也造成了其他报纸的跟风。
《费加罗报》当时曾把诺贝尔称作“死亡工匠”,而有家小报刊则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死亡商人死了”(Le marchand de la mort est mort')。
讣告里还有一句话特别雷人:诺贝尔先生,是一个“通过找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快杀死更多人的方法”,而致富的人。
法国报纸的“搞错”,或许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真有诺贝尔将炸药卖给法国对手意大利的原因,但他们的这个“盖棺定论”,还是把诺贝尔惊着了。
诺贝尔到底是一个伟大的善良的科学家,一个骨子里倡导和平的人,这样的人既是理性的,也是善于省身的,他不会过多考虑动机,而会认真考虑其合理性,所以诺贝尔从那场惊悚开始,就特别在意自己行为的后果,和身后评价了。
而这,在史学家们看来,也正是他与奥地利和平主义者,贝尔塔·冯·苏特纳 (Bertha von Suttner) ,加深友谊的开始。
贝尔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1905年),据说曾经对诺贝尔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诺贝尔的遗嘱,是在她的影响下修改的。
甚至有材料说,那时候的诺贝尔,会一再请求贝尔塔:“通知我,说服我,然后我会为(和平)运动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1888年,离诺贝尔去世已经不到十年了,他的遗嘱最终在1895年确定。那是他的第三份遗嘱,他曾经特别声明,以前的通通作废,如果有所发现,一切以最后这份为准。
诺贝尔最终留下的财产,超过3100万瑞士克朗,伟大的诺贝尔奖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诺贝尔留给世界的,更多是精神财富。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