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孩王倩,每晚搂着21岁弟弟睡觉:不敢结婚,怕拖累别人




本文作者:萌木
责任编辑:丹尼尔李
青春是什么模样?
好好地谈场恋爱?与朋友结伴游玩?做自己想做的事?
别人的选择或许有很多,但对于25岁的王倩来说,答案却只有一个:赚钱养家、照顾弟弟和妈妈。
不只是青春岁月,从王倩记事起,整整21年的时光,这个出生在大别山深处小山村的普通女孩,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有人问她“后悔吗?”
她表示不后悔,她说:“我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对我来说,我会努力让它完整。”
作为一个95后,王倩都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呢?

1996年,王倩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龙门冲村一个特殊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她的母亲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
王倩没有遗传其母的先天缺陷,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这让其父决定再生一个男孩,继承王家的香火。于是,王倩4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其父对儿子充满期盼,取名王成才。
然而,王家迎来男丁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就被医生的一纸诊断书浇灭。
王倩的弟弟在5个月大时突发高烧,家人将他带到医院治疗,却被诊断出是先天脑瘫儿。
自那时起,年仅4岁的王倩,不得不“懂事”起来。
一家四口穿衣吃饭要用钱,弟弟看病要用钱,为了补贴家用,王倩的父亲到山上砍毛竹,再背到山下卖,照顾家人的重担就落到了年幼的王倩身上。
一边照顾不能自理的妈妈,一边给弟弟当“妈妈”,王倩每天忙完一大一小,还有各种家务事等着她,很快就成为家中的“小大人”。

春夏秋冬,日复一日。
尽管比同龄的孩子都要辛苦,王倩却从不抱怨,她从“小大人”变成“大人”,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中条件。
2017年,王倩离开家乡,在六安市找到一份工作,不料刚工作两三个月,她就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
父亲告诉她,她弟弟在家里已经快一个礼拜没吃饭,躺在床上也不动弹,情况很不好。
王倩放下电话就立刻请假回家,看到弟弟糟糕的状态,她当即决定带弟弟下山就医。
因为没有别的交通工具,王倩只能把弟弟背下山,山路不好走,好几次他们都差点滚下去,她就摔倒爬起来,再背起来继续走。明明弟弟比她还重,也不知她哪里来的力气。
好不容易到了一家医院,医生却表示治不了,让他们转院,而这一转就转了足足七八家医院。
当王倩终于安顿好弟弟,她才发现自己的双脚肿了,脚底全是血泡。
那次之后,王倩决定,哪怕再艰难也要把弟弟带在身边照顾,把爹妈也都从山里接出来,生活再苦,一家人也要整整齐齐在一起。

王倩的工资并不高,他们一家在六安市只能租房住,哪里便宜搬哪里。而她还要照顾家人,还要赚钱,日日忙得像一颗陀螺。
王倩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先简单地给母亲、弟弟喂点牛奶面包,为了防止她不在家时弟弟犯病,王倩就只能哄弟弟接着睡,然后她再把中饭需要的东西提前备好,这才匆匆赶去上班。
中午,王倩从不在公司午休,她要回家做饭,然后给母亲、弟弟梳洗,先安顿好母亲,再喂弟弟吃饭。
弟弟的智力就像是一两岁孩子,给弟弟喂一顿饭,王倩要又是哄又是塞,没有四十分钟下不来。弟弟吃完,王倩还要陪着玩一会儿,教弟弟做些关抽屉之类的简单动作。
等她好不容易能扒上几口饭,就又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
作为公司的市场运营,王倩时常需要加班,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她还不能立刻休息,要先给母亲、弟弟洗澡,再哄弟弟睡觉,等弟弟睡着后她再洗衣服、做家务,还有她自己的事情。

等所有事情忙完,往往已过凌晨,满打满算,王倩每天也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如此一天,只是正常状态。
王倩最怕遇到弟弟犯病,她怕弟弟伤人伤己,只能强制让弟弟静下来。因为弟弟的块头比她都大,她必须整个人扑上去才能压住弟弟,最后受伤的时常是她。王倩的脸上至今还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印,就是曾经被她弟弟抓伤的。
曾有人问王倩,“会觉得人生有遗憾吗?”
她说:“不遗憾……不把妈妈、弟弟照顾好,我也没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有人说,因为她无人可以依靠,所以不得不坚强。
坚强的王倩,把自己磨练成家人的依靠。

王倩很小时就明白,只有读书,走出大山,未来才能给家人更好的保障。
她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照顾好妈妈、弟弟后,再沿着山道去上学。放学后,她在照顾家人、操持家务的空隙,挤出碎片的时间投入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2年,王倩考上合肥一所职校,靠着校内外勤工俭学攒下的生活费支撑自己的学业,不仅没花家里的钱,有时还往家带钱。
 
有一年放假,父亲心疼她一个女孩子在外求学,把家中仅有的300元钱塞给她,可离家前,王倩又偷偷将这笔钱留在家中,身上仅带了路费返校。
王倩就像一棵劲草,顽强地生长。然而,生活的厄运却并未给她喘息的机会。
王倩的父亲因常年背毛竹,腰椎早有问题。2015年,其父腰伤复发,需要尽快住院手术。
2万元的治疗费用犹如天文数字,更让王倩苦恼的是,她一个人根本无法兼顾医院做手术的父亲,以及家中离不开人的母亲、弟弟。
王倩说:“打工吃苦,她都能坚持,但在那一瞬间,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照顾好这个家。”
手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顺利进行,术后,王倩的父亲却不能再做重活,相当于丧失劳动能力。
面对家中越发困难的生活,王倩曾想过辍学,想早点打工赚钱养家,是其父的坚持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才让她打消念头,如期从学校毕业。
步入社会的王倩,没有因为自己家庭的特殊,就希望得到额外照顾,而是用她的扎实肯干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令人放心的人。别人请她帮忙,只要力所能及,她都不会推辞。
付出总有回报。很快,王倩就从一名普通员工成为市场运营主管,她却未曾满足。
在出租屋的阳台上,王倩给自己留出一小块读书学习的地方。每到夜深人静时,她就翻开书本,投入知识的海洋。
曾经只有专科文凭的王倩,如今已通过安徽师范大学全部本科函授课程,而她依旧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近两年正在复习准备教师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
王倩曾说过,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她想用自身经历去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坚持读书,她想告诉学生们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命运给了王倩苦大于甜的人生,但她却并没有因此怨恨、放弃,而是用饱满的热情,奋力改写自己,乃至家人的生活。
一个努力奔跑的人,终将抵达梦想的终点。

王倩曾跟朋友说,她不知道什么是青春,她的生活要么在学校,要么在家,要么在工作,要么在家。
王倩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或许,她自己都未曾察觉,25岁的年纪,坚定的眼神,乐观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正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青春洋溢的王倩,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压垮,反而被催生出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王倩读职校时,有一位卢老师一直关心帮助她。
知道王倩舍不得买好吃的,卢老师就经常给王倩做营养美食,让她补身体。有年冬天,卢老师看王倩穿得单薄,给她买了一身保暖内衣,王倩穿上后,感动地说:“卢妈妈,长这么大,第一次穿保暖内衣,很温暖。”
王倩从卢老师的身上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毕业后还时常去探望她的“卢妈妈”,两人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因为家贫,王倩弟弟自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工作后的她就希望能带弟弟去大医院,再找专家看看,却一直苦无门路。
在当地一个栏目组的帮助下,王倩姐弟见到了安医一附院儿童康复科专家,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她依然十分感激提供帮助的记者、专家。
王倩常说,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她,也没有如今他们一家人稳定的生活。所以,她也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好事,去回馈社会。
王倩加入多个志愿服务队,时常参与社区义务活动。她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是这么评价她:
“她不但要照顾整个家庭,上班,还要挤出时间到我们社区做志愿,这种精神很可贵。”
 
霍邱县有一个十岁男孩独自照顾失明奶奶,王倩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合肥的爱心家庭组织,一起去探望男孩、给予慰问帮助。
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王倩成为一名志愿服务的“大白”,在社区进行走访居民、登记、测温、排查的工作。
六安固镇镇在2020年夏天遭遇强降雨,镇上多个村子被淹,王倩听说后,立刻加入当地妇联组织的抗洪支援服务队,赶到现场帮助安置被转移出来的老人。
2021年7月,河南因暴雨受灾,王倩在朋友圈发动捐助,并和朋友们一起把采购到的雨衣、矿泉水、面包等物资捐赠给当地救援队。
2019年,她被评为六安市金安区“好女儿”;2020年,她收获“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抗洪抢险志愿者”等奖状,被提名“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21年,她入选“安徽好人”。
这些外人看来闪着金光的荣誉,王倩却甚少提及,她说过,她只想做一个“抱薪者”,因为被温暖,所以尽力把温暖传递下去。

2020年4月,王倩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说:“我想把一切回馈给这个社会。”
这样的王倩,自带一种吸引人的光芒,可当别人给她介绍对象的时候,她却一一拒绝,她说不想拖累别人,也从没想过依靠别人。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出生在大别山的王倩,长成了翠竹一样的姑娘,坚韧挺拔,有情有义。
就像有句歌词所唱:“你一样骄傲着,那种孤勇。”

有人问王倩:在这样的家庭里,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她说:“正是因为难,就更想去改变。”
王倩不愿屈从于“命运”,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她坚信能续写一个关于坚强、勇敢、努力的故事。
 
每个人都希望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可当家庭不能遮风挡雨时,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顶起来,扛住了。否则,家庭面临的可能不只是风雨,还有离散。
一个完整的家庭,可能不完美,但“团圆”本身就是一种美。
每一个为家庭付出过的人,都值得称赞,而那些把家庭的重担扛于一身的人,更值得歌颂。
排版:小鹿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