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黑三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
自己的存折不能取钱?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17号上午,一位老人去成都一家银行取钱。他提供了存折和身份证,却被告知没有手机认证不能取钱。
老人一听,气愤地将身份证重重拍在柜台上:“我身上有手机不啦?!我的身份证就是证明,全国通用!”
目睹着老人的无奈与不满,保安柜员无动于衷。
这事儿不是个例。
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安徽宿州的大爷曾连续6次到售票窗口询问从上海至宿州的车票,都被告知时间点内的车票网售一空,就这样,大爷迟迟无法出发。
原来,在上海打工许久的老大爷就是想回家看看女儿,可他不会网购买票。说着说着,大爷竟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恳求起来。
大爷可能怎么也想不通,大家掏的是一样的真金白银,为什么自己想见女儿一面这么困难。
办事是这样,出行是这样,买个东西吧,居然也逃不过。
一位老人在超市买葡萄。排了长长的队伍,到柜台了却被拒付,原因是超市不收现金。老人气得到处找人论理,并感觉到羞辱。
发现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父母或是身边老人的生活,变得战战兢兢力不从心。
出门坐个车要健康码,进地铁要通行证,餐厅吃饭要手机下单,就连想卖菜赚点零花,没有收款码都不行。
《济宁晚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几个老人出门旅游,到了景点门口,由于不会扫码操作,在烈日下空站了几个小时,无功折返。
一切都变得不友好。
这个再熟悉不过的社会,似乎在一瞬间冲老人们竖起了高高的壁垒。
现金不收了,身份证不管用了。哪哪都是二维码,别问,问就是智能。
干啥啥不行,手机第一名。不会扒拉个微信支付宝的,吃喝拉撒都被困在原地。
生活成了人与机器的对话,老人的生活更变成了自言自语,无人理会。
科技攻克了我们,时代抛弃了老人。
微电影《局外人》中,父亲想进城看一趟儿子,却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出发前一天,父亲细细点数了随身携带的钞票,准备了个简单包裹。
上好闹钟,想着第二天就可以见到儿子,他沉沉地睡了。
清早,父亲到了车站。检票口一溜长队要求出示健康码通关。父亲不知道怎么摆弄,与保安吵了起来。激动的父亲血压飙升晕了过去,一阵闹铃,这才发现是一场梦。
虽说是梦,但父亲心里怀了忐忑。他赶紧又背上包裹出了门。
这回,父亲在保安的指点下刷出了健康码,可居然是红色码。
穿着隔离服的医护一拥而上,父亲挣扎着,醒来发现还是一场梦。
惊喜不定的父亲再一次背上包裹出门。这一次总算进了门口,可惜,就算父亲赶了个大早,票还是在网上全都卖光了。
不会网购的父亲沮丧极了,还好在小伙子的帮助下,他搭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大货车,颠簸了三、四天。
终于到达重庆的父亲发现,满大街都是二维码和网约车。不懂得手机支付的他,吃不上饭坐不了计程车,连手机欠费都不能充值。
满身疲累的父亲只能啃着自己带的馒头,躺在公园的椅子上睡着。梦里涌进各种各样二维码,每一个都代表了父亲的问号。
不懂智能操作寸步难行,他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困在梦境中的父亲,一次次惊醒后又重新回到梦里,然而,还是没有答案。
而新科技,就是父亲现实的困境。不会用手机,城市就不给出口,父亲怎么都找不到自己的儿子。
就算儿子最后报警,警察也查不到踪迹,因为,父亲没有任何乘车记录啊。
没有了二维码的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科技加快了生活的步伐,却“惩罚”了那些跟不上的人们。
社会痛恨金钱的贫富分化,却追捧科技的“贫富分化”。
大家都忙于往前冲,少人想过去拉拉那些落后的人,更甚者,还有人只顾着自己便利,急着将落后者赶出局。
年初,一段“抚顺老人坐公交不会弄健康码被司机赶下车”的视频在网络引起热议。
视频中看到,老人一面提醒说,上面规定可以登记的,一面卑微地恳求司机让他登记一下。
可司机不但不理会,还骂骂咧咧。他不断用手指戳着老人催促其下车,还吓唬说:你在这里站着我就报警了!
其他乘客也冲老人开了火:人不让你登记你还登记?下车下车!
真像一场精神群殴。
老人成了众人的靶子,只不过是因为他不会用手机出示健康码。
可这是老人的问题吗?
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才2-30年,二维码被广泛应用也不过就是近10年的事,年轻人学习这些新知识很快,但老年人就不同了。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39岁时大脑生产的髓鞘到达高峰,之后,衰老便开始了。
而老年人的遗忘曲线是逐年增长的。什么意思呢?
年轻人对于新知识,重复几次就可以牢记,老年人却可能越记越忘,甚至有些老人连自己儿女的名字都开始记不全。
所以,无法适应新科技,还真不是老年人的错。
换句话说,用时代的速度去要求老人的进步,太苛刻了。
当我们在讨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时,我们在说什么?
弱者。
那些因为大大小小的原因被生活主流抛下的人们。比如,
35岁就被互联网公司赶走的人们;45岁下岗,从公司隔壁的高楼跳下去的人们;公司倒闭不敢告诉家人,一个人在大冷天的户外吹风的人们。
又比如,刚工作时想着攒钱买房的年轻人,没等钱攒够,就眼睁睁地看着房价坐上火箭越飞越远,一辈子没了搭乘的希望。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与他们一样,失去了部分赖以生存的本领或机会,在生活的队列上被挤到了下风,成为弱者。
他们都是真真切切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还记得信小呆吗?那个锦鲤女孩。她原先是个程序员,辞职旅游一年后想着再做回原职,发现知识早已脱节了。
没错,仅需一年时间,就可以淘汰掉一位30岁的程序员。
知乎作者cris讲了一个故事。
儿子玩乐高编程,手动组合一个机器人在客厅满地打滚。985、211的cris也想着参与进去,可发现编程里除了英文都懂,其他的自己学了好久还是不知所云。
37岁的“老”cris不禁感叹被孩子的科技碾压了。
科技日新月异。今天只是二维码和智能手机,明天呢?无人驾驶、远程医疗、虚拟空间、机器人,甚至克隆技术,或早或迟都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
今天的年轻人或是中青年人,未必在将来都能时时都跟得上节奏。
可以说,只有一辈子保持高质量学习激情与水平的人,才有资格说一定跟的上。
与科技脱节,真不会只是老年人的事,它关系的是时代,是时间,是人人躲不过的成长、老去,与无奈。
而我们都将老去。在年龄面前,也在科技面前。
所以,当我们在谴责老年人不合时宜的时候,试着多一些包容吧。
因为,我们忽略与嫌弃的现在,正是我们自己要迈向的未来。
而我们现在的拒绝与冷漠,都将化为一件件习以为常的社会武器,向每一个老去的我们袭来。
多为老人想想吧,遇到不会用手机的搭把手,掏现金的就收了吧。
售票窗口多留些线下票,银行或政府办事柜台,多给老人些便利与温暖。
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而绝非使人匍匐于它的脚下。
文明带来的应该是人间的温暖,而不是让弱者舍弃尊严的声声催促。
如果科技的洪流确实携带了时间在奔跑,也请停下来等等跟不上步伐的老人们,
毕竟在我们还学不会走路的小时候,他们也曾放慢了前行,
微笑着,站在了我们身边。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本文作者简介:黑三,一个被文字拽入深渊的肤白姑娘。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