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人远兮
说起游戏,看过《最强大脑》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有一款孩子们非常热衷的沙盘游戏,登上了最强大脑的舞台。郑林楷在游戏里,玩的游刃有余。他早早完成比赛任务,还调皮的在游戏里找到对手,好好打闹了一番。
在节目的整个比赛过程中,郑林楷所表现出的,都是一种认真在“玩”的心态。
而且,节目设计的很多题目,除了考验人的各项能力之外,都兼顾了游戏性。其实,就是把游戏的难度加码。可见,游戏并不是百无是处。
玩游戏,是人的天性,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游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现象,伴随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便有意无意地在游戏中锻炼生存技能,放松紧张情绪,以及锤炼自由与规则等意识。
从古至今,没有人完全不玩游戏。
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我们中国古人玩的都很文艺:投壶(以剑投壶)、双陆(棋类)、六博(类似飞行棋)、樗蒲(六博升级版)、藏钩(墨画花脸,类似我们贴纸条)、握槊、长行(hàng)(双陆、握槊、长行一脉相承)、射覆(盲猜)、簸钱(掷钱,猜大小)、斗花斗草(比谁的多,谁的好)、斗鸡(比谁的鸡战斗力强)、曲水流觞(类似击鼓传花)。
现在,我们的选择可就多了,有了智能移动端,几乎所有的游戏,都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
我们不需要约地点;也不需要迁就大家的时间,人不够攒不成局。
一部手机,随时随地,打开游戏端,注册,进入。永远都有人在里面,等着我们的到来。
于是,游戏成瘾,成了困惑家长的一大难题。
家长们未必不了解,玩游戏也能开发孩子的智商,但仍然唯恐避之不及的要砍断孩子与游戏之间的联系。这是为什么?
因为,家长经常把“爱玩游戏”等同于“沉迷游戏”或“游戏上瘾”。这种焦虑心态,让家长们无视了游戏的正向作用,只看到了游戏的负面影响。为防患于未然,而不顾孩子对于游戏的天然需求,贸然切断。怎样处理孩子的学习生活
与游戏之间的平衡呢?
一、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孩子是“爱玩游戏”,“沉迷游戏”还是“游戏上瘾”。
爱玩游戏,表示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在健康范围内,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沉迷游戏,表示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超出健康范围,还不很严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容易纠正。
游戏成瘾,表示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严重超纲,对其家庭,个人,社交,学习,生活等,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且已经心理成瘾,难以戒断。
以游戏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来判断孩子玩游戏的沉迷程度。
前段时间,印度男孩打游戏6小时猝死,平时非常沉迷游戏,家人强制删除后,他就绝食抗议。这种情况就属于游戏成瘾。
视频中,孩子的姐姐和爸爸都呼吁政府停止游戏。我们中国也有家长因为孩子沉迷游戏,进群大闹的情况。禁了游戏,问题就解决了吗?
二、正确看待游戏,正面引导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交软件的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游戏也成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解压的方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游戏界面下方的温馨提示:“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怎样不沉迷游戏,关键还是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及时引导。
我看过两则完全相反的研究报道:【爱玩游戏的孩子,都有学霸潜质】&【爱玩游戏的孩子不容易成为学霸】。
我想,他们之间只隔着一道墙:引导。
游戏的好与坏
▶︎玩游戏的好处
①玩游戏的孩子更有决策力。
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学者研究显示:爱玩游戏的人,大脑皮脂层厚度会增加。皮质层越厚,意味着特定脑部区域的密度越大,而这会让人更容易做出决策。
②玩游戏的孩子,专注力强,反应速度快。
很多游戏的设置是以闯关、对抗为主,速度快,得分高的获胜。这就要求孩子全心贯注,快速反应,才能达到获胜的目标。
玩游戏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式专注某一件事,从而做出快速反应。
研究表明在反应速度中的测试,爱玩游戏比不玩游戏的孩子更加优秀。
③增强与人的交流,学会团队合作
如今的游戏与过去的宅男游戏已然不同,许多游戏需要玩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达到目标。不合作、耍小性子等性格,在团队协作中,会被人踢出队伍。所以,玩网络游戏所形成的社交关系与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且,游戏中的玩家来自天南地北,游戏之外的社群交流,可以打开孩子的许多固有思想,让孩子从更多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
④益智,开发大脑,寓教于乐
不同的游戏,对孩子的大脑有不同的刺激和开发。
俄罗斯方块,提升人的思维敏捷度,和手脑协调能力。
棋类游戏,锻炼人的记忆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沙盘游戏,提高人的空间能力、计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战斗类游戏,也不全然是暴力,里面也蕴含着团队协作,策略部署、反应速度等能力的应用。
儿童识字、计算闯关类游戏,提高孩子的识字量和计算能力。
⑤减压,获得正面情感
李开复在微博中表示:
玩游戏可以获得十大正面情感:喜悦、解脱、爱、惊奇、自豪、好奇心、振奋、敬仰、满足、创造力。
美国研究表示,玩游戏的老年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也能更好的调整情绪。即使偶尔玩游戏的老年人也显示出这样的特点。
▶︎玩游戏的坏处
玩游戏的负面影响,几乎都与玩游戏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久坐、久视、熬夜、饮食不规律、抵抗力降低、猝死等等
有节制的玩游戏,可以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但是玩游戏一周超过20小时,就会适得其反,沉迷游戏。
所以,控制游戏时间至关重要。
控制游戏时间
家长面对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总是不能冷静对待。看到他在玩游戏,就炸毛。
解决问题的思路总是围绕在:我怎样能让他别玩游戏了。
这是个无解的思路,只要游戏存在,孩子不可能不玩。
当我们过度压制孩子玩游戏的欲望,孩子就会陷入“稀缺”思维。
游戏时间的稀缺,让孩子对游戏的关注度大幅上升,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当孩子获得玩游戏的机会时,很可能会更加疯狂的沉迷游戏。
处理问题,宜疏不宜堵。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他每天可以玩游戏的时间以及时长。例如,在写完作业之后,可以玩半小时。
最近,我跟我儿子也在为这个问题做斗争。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移交他的自我管理权。
我跟儿子约定,写完作业,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每天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游戏。
我给他列出放学后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他能够按照任务表去执行,我就把第二天的对他的管理权,移交到他的手里,让他进行自我管理。如果,他在自我管理的时候,管理的不到位,他的管理权就回到我的手里,并且当天不能碰游戏。
对于这个安排,我儿子似乎很是信服,能够自觉完成。完成不了的时候,自觉把对他的管理权交给我。
我还记得网上有一个孩子玩游戏,玩哭了,说:“我妈就让我玩2个小时,你们这帮大人,全部都挂机,一点责任心都没有。”让人哭笑不得,也说明,只要引导得当,孩子知道自己能玩游戏的时间是多少,并能自觉遵守。
有效控制游戏时间,还需要对游戏内容进行把控。网络上的爆款游戏,由于其针对玩家精心设计的目标,奖励,声乐等游戏设置,很容易俘获玩家的注意力,让玩家欲罢不能。而孩子的三观尚未成熟,意志力非常薄弱,对于外界的诱惑,抵抗力几乎为零。
单单控制游戏时间,有时效果也很不理想,所以,帮助孩子选择游戏也非常重要。
选择游戏类型
市面上游戏类型繁多,为孩子筛选适合他年龄的游戏,是我们家长的重要责任。
孩子2-4岁,可以选择一些识字类,故事情节类、模拟厨房类、梳妆类等,画面比较简单,富有操作性的游戏。
孩子5-8岁,可以玩一些棋牌类、智慧闯关类、迷宫类、策略类、沙盘类的游戏。
孩子8岁以上,可以选择一些编程类游戏。郑林楷就是编程游戏的资深爱好者。
大型网络游戏,不建议孩子过早的玩。大型网游多数是成年人在玩,以团战策略为主。不乏血腥暴力场景,以及成年人之间的粗暴对话。很容易让孩子模仿,跟随,沉迷、上瘾、以及盲目崇拜。
我儿子比较爱玩沙盘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认识了很多字。因为里面有许多功能模块,他不认识,不知道选哪个,就很着急。每个模块都让我给他念一遍,他跟着念一遍。每次使用模块的时候,都能听见他在念模块的名字,遇到不会的,再问我一遍。久而久之,模块的名字都认识了。
平时,他也不可避免地看到别的孩子在玩王者、吃鸡或穿越火线,每次央求我让他玩玩,我都坚决拒绝了。我跟他说:那个游戏不适合小孩子玩,等你13岁之后,有了自控力,我就让你玩。把沙盘游戏玩好就行了,里面有很多功能等着你去探索呢!
一款好的游戏,能探索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这个沙盘游戏,就很锻炼人的空间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等。
在知乎有一个提问《学霸玩起游戏也比别人厉害吗?》
有一位玩家,回答了提问:
学霸玩游戏,用的不仅仅是技巧,还会将自己的学习习惯带入游戏,仔细研究游戏的世界观、历史背景、背后的逻辑关系等,通过自己的分析、运算等,快速升级。
可见,游戏并非洪水猛兽,游戏是当今移动社交时代的一把剑,其所带给我们的正面与负面的导向作用,全看我们如何使用这把剑。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不能一味的禁止孩子玩游戏。未来的世界,是游戏影响现实的世界。家长若能以身作则,正面引导,孩子将从游戏世界里学到一些,在现实世界需要头破血流才能学到的经验和知识。
一样玩游戏,郑林楷却能玩成“脑王”,为什么?因为他在认真“玩”游戏。
—感谢阅读—
如果你有什么想跟我分享的
欢迎私信我哦~
关注 点赞 转发
我是素人远兮,
分享教育那些事儿,
有观点,有态度!
个人账号,良心原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您的喜欢
是我更文最大的动力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