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恨不得倾尽毕生心血去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许多人发现,不少孩子到头来不仅没有变成父母期盼的模样,反而学到了父母不少缺点。
孩子和父母的缺点越来越像
比如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的习惯和思维跟自己越来越相似,有位网友说到,自己平时不太注重家中物品的收拾整理,喜欢进门把脱下来的鞋子乱踢,换下来的衣服裤子喜欢直接往沙发上扔。
有一次她无意观察到,自家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竟然也学会了乱扔东西,并且乱扔乱放的地方和自己一模一样!为了证实这是否是偶然,后来她又刻意观察了几次,确认自家孩子是学到了自己乱扔东西这种坏习惯。
再比如有的孩子发现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自我拥有的性格,跟自己的爸爸越来越相似。这位网友说道自己的爸爸属于性格比较急躁,做事比较马虎的人,虽然父母常教育他做人要温和做事要细心,可事实上在越长大越经历了更多的事情后,他发现自己为人处世的风格像极了自己的父亲。
不少父母和孩子发觉这种现象后都不禁疑惑,明明自己教孩子的都是好的,怎么学到的都是自己身上的缺点呢?明明自己知道父母的缺点是什么,怎么最后还是潜移默化地复刻到自己身上了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是耳濡目染的作用,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大半的时间是受到家庭氛围和父母影响的。
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心理暗示。都说水滴石穿,父母把再好的理念灌输给孩子100遍,都比不上孩子从父母日常的行为习惯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在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年纪里,父母对他们来说就是全世界,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成了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而人们总是容易在自己最亲密的人前暴露陋习,对于自己的孩子是完全信任的,做人做事没有任何避讳意识,因为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更不会想到孩子会去模仿自己所暴露出来的缺点陋习。
另一方面是许多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以及与孩子相处。有的父母会把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属品,于是做的最多的是管控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固然是没有错的,可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与孩子的沟通,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他们不询问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学习不擅长不喜欢的东西。
日日年年,许多孩子在父母这样强硬的管制下变得叛逆,变得讨厌他们的父母。如果当一个人开始对朝夕相处的父母产生厌倦情绪,便会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任何优点,而只看得到缺点,甚至还会因为逆反而刻意模仿。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良性的亲子关系是塑造孩子良好人格的关键因素。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首先,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便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好的一面,或者是想要交给孩子的一面。
如果想告诉孩子养成爱整洁的习惯,那么自己在平日的生活里,就要把如何收拾整理物品做给孩子看;如果想教育孩子做一个温和的人,那么自己在孩子面前就要轻声细语讲道理,为人处世得温和。
其次,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里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一方面是可以增强孩子不断尝试的信心,在尝试中去寻找到自洽的处事方式;另一方面是可以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就算吃亏也不怕没有重来的勇气,会觉得父母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最后,是需要给孩子更多自我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和他们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虽然说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任,需要正确的教导,但这并不代表要一味地去控制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孩子。
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情时,父母可以适当给其空间去判断这件事情怎么做如何做该不该做,然后跟孩子沟通,如果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便可以鼓励他放心大胆去做;如果他的想法不够成熟或者错误,也可以用讲道理和分析的方式去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这样的相处不仅会让孩子慢慢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甚至会让他们对引导自己给自己讲道理的父母产生崇敬感。
其实一个家庭的发展,不过是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的过程。不只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当孩子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后,也有引导父母的责任。
学会如何和父母相处
虽然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但人无完人,父母也会有自己的缺点。外人常常不好当面言道,只会背地讲小话。但孩子是父母最亲密和信任的人,当我们看到父母的缺点时,其实是可以指出来然后予以沟通和探讨的。
父母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比较听取自己孩子的意见的,所以他对于孩子言之有理而自己不足的缺点,是比较容易接纳和改进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保有自己的思想,对于父母的教导和言论,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即使是从小到大被父母教导的事物,如果长大后经过思考自己觉得不对,也应该及时改正。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地方,而摒弃他们身上的缺点。
任何一段好的关系都是彼此成就的,有时候不妨静下来与他们相处,才会发现原来在这世界上,最像我们自己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也最能从彼此身上到另一个自己。
作者/啦啦 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