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中山曾经提出过迁都伊犁的想法,网上流传很多。很多文章也不免对读者产生一些误导,如有的文章表现的观点就是孙中山不切实际、想法荒谬。那么孙中山关于“定都伊犁”的具体言论是怎么样的呢?
孙中山定都的言论记载于章太炎的《相宅》。文章记载了1902 年,章太炎和孙中山讨论了定都的问题,孙中山提出“金陵犹不可宅。”。因为孙中山认为,南京虽然有龙盘虎踞的地理形势,但是偏安东南,无法制约内陆地区。于是孙中山提出了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定都武昌。他说“定鼎者,南方诚莫武昌若”,“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他看到了武昌在中国版图中的重心位置,是南北铁路要道和长江水运的中心位置。
武汉地理位置
第二个方案:定都西安。他说“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孙中山认为,建都武昌是某本部,也就是能够实现对内地地区的管理控制,但是如果要能够好好管理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就要必须定都于西安,因为西安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西北地区。足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规律来看,孙中山的意见不如道理。
西安地理位置
第三个方案:定都伊犁。他认为“谋大洲则伊犁”“若定都关中,制御蒙古新疆虽足,然若欲为亚洲共主,又嫌狭窄,当迁都伊犁”。孙中山认为:如果要称霸于亚洲大陆,就必须要定都于伊犁。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伊犁靠近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定都伊犁,可以震慑中亚,影响俄国。
亚欧大陆地理中心
伊犁位置地图
但这并非孙中山第一次谈到定都的问题。早在1897年,他就设想过“一都四京”的方案。他说“仆常持一都四京之说:武汉,西京,东京,南京,北京”,这里的西京是重庆,南京是广州,东京是广州,北京是北平,东京是今天的南京。可以说,孙中山的这个设想是非常不错的,中国西周、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实行过“两京制”,而辽国、金国实行了“五京制”。这样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分散首都的压力。
一都四京
中华的民国的首都演变基本都在孙中山设想的一都五京。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在这里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3月,民国首都迁到北京;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来先后成了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南京成为了正式首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又先后迁都武汉和重庆。“一都五京”似乎成为了民国历史的身影。
从两次谈到的方案来说,孙中山都认为武昌作为首都十分合适,那为什么1912年却定都南京呢?原来武昌起义后不久,武汉却失手了,而南京却被江浙联军攻陷。孙中山回国后,鉴于形势的变化,也可好定都于此。
欢迎关注公众号:文史北斗。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文史北斗”,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