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象郡到底在广西还是越南?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争论了上百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终于征服了南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南海郡位于广东一带,郡治就位于广州;桂林郡位于广西一带,郡治在桂平县一带;而象郡的具体位置却没有明确的记载。由于秦朝在南越地区统治只有五年的历史,因而难以在考古上发现证据。目前,关于象郡的位置,出现了广西和交趾两种观点,那么两种观点到底谁正确呢?
一,象郡到底在交趾还是临尘?
《史记·秦始皇本纪》描述秦朝的疆域“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可见,北向户是秦朝最南端。北向户意思是一年中窗户可能向北打开的地方,这些地方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横穿了广西、广东中部,因此这个范围只是一个大概了。

汉朝统一南越后,在越南中部设置了日南郡,所谓日南,就是北向户的意思。《汉书·地理志》中解释道“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水经注》进一步解释“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如此,日南郡的最南则到了北纬17度,在今天顺化一带。
《汉书·地理志》还记载:“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如果《汉书地理志》是正确的,那么象郡就应该管辖了到了越南中部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域犹”,“林邑都也,治典中……秦汉象郡之象林邑也”。按照这个信息,象郡就是象林了,后来这里从中国独立而出,建立了占城国。
在古代,中越两国的文人基本认可象郡在交趾。宋朝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百粤故地》记述:“交趾,象郡也。汉武帝……离象郡为三,曰交趾、九真、日南。”越南的史书《安南志略》也记载“古南交,周号越裳,秦名象郡……今安南居九郡之内,交趾、九真、日南是也。”
汉代的交州九郡
那么为什么会在近代出现争议呢?原来,《汉书》记载的内容自相矛盾了,《汉书·茂陵书》曰:“象郡治临尘,去长安万七千五百里。”临尘就是想在的崇左。1916年,法国汉学家马伯写出《秦汉象郡考》,首次提出象郡广西、贵州,在学术界造成了轰动。
马伯乐提出了三个证据。一,《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沅水出象郡镡城西,东注江,入下雋西,合洞庭中”,“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也就是《山海经》记载沅江和郁江都流经了象郡;第二,臣瓒注《汉书·高帝纪》引《茂陵书》曰:“象郡治临尘,去长安万七千五百里”;第三,《汉书·昭帝纪》记载:“元凤五年……罢象郡,分属郁林、牂牁。”也就是象郡只是贵州南部和广西西部一带。
而另外一位法国汉学家鄂卢梭则提出34条史料来反对马伯乐,但是由于鄂卢梭没有实质上的证据,因此两种争议就一直持续下去了。
二,广西发现了临尘遗址?
二战后,中国和越南都实现了民族独立,开始走向复兴。这时候,象郡的争议也就成为了中越两国学者的争议。在中国史学界,最初人们是比较相信日南说的,例如顾颉刚的历史地图和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地图》都将象郡绘制在越南一带。但是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可广西说,例如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象郡的郡治标记在崇左,谭其骧认为这里就是临尘。

谭其骧绘制的秦朝版图象郡一带
谭其骧的版图出现后,许多学者感到不理解。1984 年,谭其骧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作学术报告,钱宗范先生就给谭其骧递上了条子,问他将象郡画在广西的依据是什么,谭其骧就当着所有听众回答:“秦象郡南部画在今广西境内理由更充分些,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
我最初也是非常质疑谭其骧的,而且还写过一篇文章来说明象郡在交趾一带。然而,我越研究,越思考,发现临尘说越有道理。
秦朝十分短暂,始终未能完全控制岭南地区,秦设置的南海、桂林、象郡是秦朝在此地的三大军事基地,只有军政而无民政,只设郡尉而不设郡守。这些据点又通过水运线路和内地沟通,得到补给。而广袤的森林、山地则依然被瓯越民族占据,他们和秦军处于对峙状态。秦朝只能不断依靠据点,进行移民,逐渐去吞噬瓯越之地。可惜,秦朝很快就灭亡,此后的南越、汉朝继续秦朝的事业。
珠江水系
因此,三郡郡治只能在水路交通要冲。秦朝征服岭南,主要依赖于灵渠,灵渠的开通则为三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其中南海郡位于珠江口,是控制整个岭南的咽喉;桂林郡则位于西江干流之上,便于保障粮食运输的通畅。
临尘位于左江之上,而左江是郁江的支流,郁江又是西江的支流。临尘,是一个水运咽喉,古代广西一带进入红河三角洲的唯一水运线路就是从左江逆流而上。而广西到交趾一带隔着十万大山,没有河流直接沟通红河平原,临尘就是水运转陆运的一个要冲。秦朝在临尘设置象郡,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经略红河平原。
岭南三郡
2008年,靠西考古队对龙川县的花山古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汉代古墓群,出土了一批铜斧、铜矛、铜盆、铜碗、汉瓦等,还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这是广西西南地区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汉代遗址。这些古墓群的埋葬习俗和古越人的崖洞葬安全不相符合,可见是中原人创造的城市遗址。
秦代的象郡只有短短五年,考古上难有发现。而汉代曾经也设置过一段时间的象郡,两者的管辖范围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总体上应该是有继承关系的。
三,象郡设置如此偏远,到底是为了对付谁?
上文已经提到,象郡设置在了临尘,而这里是广西西南角,而且管理大部分地区也不方便。但是,岭南三郡都是军事基地,军事功能强于管理职能,象郡的设置不是为了管理广西西部地区,而是为了继续南征。从地图上看,象郡处于广西向红河三角洲推进的桥头堡,因此秦朝出征的方向是交趾。当时的交趾有谁在阻碍秦朝的脚步呢?
传说,越南最早的国家是文郎国,这个“文郎”也就是“纹狼”,纹就是断发文身,狼就是图腾符号。文郎是百越的一支,实际上并未进入国家阶段。
战国时代,秦国灭蜀,其王子泮带领部分族人转移到了越南,征服了文郎,建立了瓯雒国。我们来分析下这个瓯雒,瓯是百越的支系,广西一带多是西瓯,福建一带多为东瓯,雒实际上就是骆,也是百越分支系,为骆越。瓯雒,实际上就是西瓯和骆越的结合体。

根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派遣“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可见,秦朝和瓯越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而且牺牲很大。
随后,秦朝派遣任嚣为主将,对瓯越发动了战争,终于才征服西瓯,建立了桂林郡、象郡,此后任嚣担任南海尉,赵佗则担任龙川县令,那赵佗则驻扎在了前线了。前210年,任嚣准备对瓯雒发动战争,不过还未行动就去世了。此后,赵佗继承其事业,对瓯雒国开战。
秦征百越
这场战争并不顺利。由于瓯雒人射箭技术高超,赵佗损兵折将,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变为了传说。《交州外域记》记载:“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名臯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后来,赵佗和安阳王联姻,以平江为边界,但是平江在哪里已经不可考了。后来,秦朝灭亡后,赵佗称王,建立了南越国。在南越国时期,赵佗才灭了瓯雒国。

秦朝行政区划版图
近几十年来,越南在考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现了红河三角洲的青铜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联系。1954年,冯汉骥先生在红河三角洲进行考古,发现了“船棺”,而这种“船棺”也在四川多处发现,而且都是秦灭蜀之前的;越南北部出土了无胡蜀式戈,这是源于成都平原的一种兵器,出现于战国早期,秦灭蜀后走向消失,可见是古蜀国特有的。2006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陕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在越南考古,这次出土了几乎和三星堆一样的玉璋。
三星堆玉璋
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人们基本能够确定越南北部的早期青铜文化就是古蜀人南迁建立的,那么瓯雒国的存在也就有考古证据了。再结合种种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当时的红河平原的确有瓯雒国,该国直到秦亡后才被赵佗征服,因而不属于秦象郡。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公众号会坚持不懈探索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力图客观看待问题,深入解析问题。如果有合作可以加我的微信:songwain。交流交流,可以加QQ群:774334035。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