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有一个民间方,堪称退烧神速,就是由内蒙古老中医李凤林老先生所创的五根汤。
儿童发热发烧到医院里挂水吃药,还可能持久不退,但来李老这儿,几贴中药就能轻松解决。
这个方子本是李老在上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个治疗小儿发热的经典药方。
原方药物组成为:葛根6g、板蓝根6g、山豆根6g、白茅根6g、芦根6g、藿香6g、红花3g、大黄3g。
后在临床上加以改良调整,亦可用于治疗成人外感发热:
葛根20g、板蓝根30g、北豆根6g、白茅根15g、芦根20g、藿香10g、红花12g、大黄6g。
五根汤中的“五根”,其实分别为五种不同植物的根茎,五根汤的名称也来自于此。
这几味药历史悠久且十分普通常见,巧妙地配伍在一起却可以收获奇效。
葛根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消渴,身大热。”
性味甘辛偏凉,既能发汗解表、解肌退热,又能于清热之中鼓舞胃气上升从而生津止渴。生用效果最佳。
芦根性味甘寒质轻,归肺胃经,能够清透肺胃气分实证。
祛痰排脓,解毒降火,清热生津,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口渴咽干等症。
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最是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对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热毒炽盛之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等作用,在防治感冒、流感病毒等方面疗效明显。
山豆根性味苦寒,能够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对肺热咳嗽亦有很好的效果。
山豆根有小毒,需要严格控制用量。
白茅根性味苦寒,归肺、胃、膀胱经,能够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对于肺热咳嗽、咯血有良效。
《本草正义》中记载:“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
众所周知,发热的患者因热气蒸腾,极易损耗体内津液,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咽干目赤、咯血、小便短赤、烦躁等症状。
而以上五位药物互相配伍,能起到发汗解肌,凉血利咽、清热解毒之效。
又因为有葛根、芦根的养阴生津作为保驾护航,不至于苦寒清降太过而出现热退津伤的现象。
五根汤的方药组成还有另外非常重要的三味药:藿香、红花、大黄。
藿香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作为芳香化浊的要药,藿香既能化湿,又能解表。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最能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因为热邪容易壅滞成瘀,而红花恰恰善于活血化瘀,能够使得体内瘀血得散,从而加速邪气散去,防止瘀血进一步壅滞脉络。
大黄性味苦寒,寒能清热,苦能泻火,可以泻下攻积,荡涤胃肠积滞。
而发热患者因为火热炽盛,消耗津液,多会出现腹胀、便秘、烦躁等症状。
适当的使用大黄泻下导滞,釜底抽薪,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患者发热的同时咳嗽较重,伴见咳痰、痰色黄质黏量多,喘息、胸痛等症,可以酌加黄芩、栀子、桔梗、百部等清热止咳、泻肺平喘的药物。
《医学心悟》曾曰:“药不贵险峻,唯期中病而已。”
五根汤中的方药组成皆为临床上非常常见、也常用的药物,价格亲民,药性也比较温和,非虎狼之药。
经过临床巧妙配伍组方之后,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扩展阅读
1、怕冷发烧,全身骨节疼还有点口渴,试试这个方子
2、仲景的解表散寒首选方,助你祛除体内的邪气,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皆可用
3、一个清热解毒的中医名方,家中常备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五根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临床心得》(李冬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