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治湿热肿痛的良方,送给痛风患者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古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说吃要有节度,生活要有规律。
如果没有节制,让脾胃超负荷运转,时间长了,脾胃的运化就会出问题。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一出问题就会生湿,湿邪日久又容易化热。
湿邪最喜欢往下走了,人的最下面就是双脚的部位。
最终湿邪带着热邪在双脚驻扎下来,并且越积越多,就会红肿热痛,就形成了痛风。
红代表体内有热邪,肿就代表体内有湿邪。
今天要说的这个方组,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元素之手—当归拈痛汤,能够除湿热,通经络。
清代医家张璐载《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此湿热疼肿之圣方”,由此可见它的功效如何。
来看一下方组:羌活、防风、升麻、白术、知母、苍术、葛根、人参、泽泻、苦参、猪苓、黄芩、茵陈、当归、甘草。
药材不少,仔细分析一番便知其功效。
羌活善于走关节,风湿的一大特征就是痛无定处,而羌活无孔不入,可以解表散寒。
再配上祛风止痛的防风,两药合用,放大了驱寒除湿的功效。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苍术善于胜湿,化湿浊。
这二者不同的是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要药。
猪苓和泽泻属于淡渗利湿一类的药品,在治疗水肿方面比较常用,帮助患者把体内湿气排出体外。
剩下的升麻、葛根、黄芩、苦参、茵陈、知母疏风散热、清热解毒,属于清热大队。
湿邪祛除了,热邪自然也不能放过。
最后用人参和当归把气血补起来,气血充足,则正气充足,正气足能更好地对抗邪气。
这样一看,整张方子物尽其用,临床上疗效才能好。
其实湿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用上红豆薏米也可清湿热,可为什么红豆薏米又不能通治湿热?
这就和中医分了针灸,中药,拔罐等相似,湿热侵袭人体,也要分情况。
当归拈痛汤,针对的就是进入血中的湿热。
湿热入血,藏血的肝当然很受伤,而肝主筋,所以筋骨关节不利是此症的明显表现。
湿热入血还有一个特点,伤正气。
正气一伤,风邪也会乘机入侵,引发人体第一站肺的抵抗。
且脾喜燥不喜湿,由此伤肺伤脾,而脾主肌,肺主皮毛,导致皮肤病。
湿热还会配合地心引力,下行伤脚漆,引起脚漆生疮,痛风等。
所以清热利湿之当归拈痛汤,既能治关节病症,又能治皮肤病,还能治一些正气所伤之免疫性疾病。
是扶助正气,托邪外出,利湿清热,疏风止痛名方。以舌苔白腻微黄为辨证。
扩展阅读
怕冷发烧,全身骨节疼还有点口渴,试试这个方子
解读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利骨节,带您了解桑寄生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
▽ 欢迎星标 和我度过每一天 ▽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