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冷水煮还是开水煮?都不对,牢记4个技巧,蛋壳一碰就掉



鸡蛋是每个人家中经常会备有的食材,鸡蛋营养丰富,吃法众多。
而在鸡蛋众多的做法中,水煮鸡蛋可以让我们身体吸收鸡蛋的营养率达到100%,比煎鸡蛋、炒蛋的吸收率要高很多。

并且煮鸡蛋特别方便,时间也比较短,很多人在早上的时候,都会自己煮鸡蛋来吃。
但别看煮鸡蛋制作起来简单,很多人煮得不好,就容易导致鸡蛋壳沾蛋清,也容易把鸡蛋煮老或是煮的半生不熟。 
那么煮鸡蛋应该怎么煮,才可以保持鸡蛋的营养,并且让鸡蛋壳不粘连呢?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浸泡鸡蛋
在煮鸡蛋之前,我们最好可以把鸡蛋放到清水中浸泡一下,再加入适量的白醋以及食用盐。

白醋和食用盐都有一定的杀菌消毒的功效,另外白醋可以软化鸡蛋壳表面的污垢,让我们把鸡蛋清洗得更为干净。
这样再放到锅内烹煮,就不用害怕鸡蛋表面的细菌污染锅。

2、加食用盐和醋
即使鸡蛋在之前已经浸泡过了,在煮鸡蛋的时候,最好也可以再往水里加入少许的食用盐和白醋。
食用盐能增加水的密度,防止鸡蛋在烹煮的时候开裂,而白醋也可以软化蛋壳,避免蛋壳触碰裂开。
同时能够让食用盐进入到鸡蛋内,让鸡蛋吃起来更加美味,同时可以加快蛋白的凝固,缩短烹饪时间,避免鸡蛋煮太长的时间而变老。

3、温水煮鸡蛋
有的人为了让煮鸡蛋时间缩短,会开水,再把鸡蛋放入锅中。
有的人为了省事,直接冷水时,就把鸡蛋放入锅内烹煮,但其实想要让鸡蛋煮出来不粘壳,那么最好是温水下锅。
因为开水是比较沸腾的,如果开水才下锅,鸡蛋很容易上下翻滚,一不小心触碰到锅壁,导致裂开。
而如果是冷水下锅,蛋液无法在短时间内凝固,就很容易粘壳。
越新鲜的鸡蛋,冷水下锅烹饪,就越容易粘壳,如果蛋白粘得太多,会造成浪费。
所以最好在温水的时候,把鸡蛋放入锅中,大致上锅内的水微微冒出小气泡,这种时候就可以放入鸡蛋了。

4、用冷水冷却
很多人在煮完鸡蛋之后就把鸡蛋装起来,或是稍微等鸡蛋冷却一下,就直接不可开动。
但其实想要让鸡蛋好剥壳,那么煮完之后要立即用冷水浸泡。
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鸡蛋经过热水的烹煮,蛋壳里的蛋液就开始膨胀了,蛋白和蛋壳十分紧密的相连,如果煮完直接剥壳就很容易导致蛋白粘下来。
因此把鸡蛋放到冷水中浸泡,经过冷却之后,蛋白就会往回缩,可蛋壳是硬的,因此蛋壳不会回缩,这样蛋白和蛋壳就可以分开,我们剥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另外最好注意烹饪鸡蛋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煮得太久会导致鸡蛋营养流失,太短则会导致鸡蛋不熟。
而如果想要吃糖心蛋,那么只需要煮5-8分钟就可以关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