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学生去挖坟包,往棺材里一看,突然尖叫:2500年了,这两个老东西,还要斗个输赢?”


1983年,一个女学生去挖坟包,抱怨道“这么寒酸,瞎费劲!”可一跳进墓室,往棺材里一看,突然尖叫道,“这两个老东西,2500年了,还要斗个输赢?”

助手纳闷儿,不就是一把脏乎乎的剑吗?可一看上面的铭文,立刻不淡定了!他们受老师谭维四嘱托,挖掘马山5号墓,因为规模太小,压根儿不抱希望,没想到,一开棺,竟发现了“王者之剑!”剥去厚厚的淤泥,和绿色的铜锈,上面清晰刻着:吴王夫差自作用!女学生激动得直拍腿,向谭维四汇报道,“埋在同一个村子,不到2000米,这两个老东西,又碰面了!”不用猜,她说的,就是夫差的死对头——勾践!当年,勾践献上西施,放羊牧牛,才从夫差手里,捡回一条命。之后,便有了流传千古的佳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惜后来,夫差忙着享乐,到底死在了勾践手上!但人死了,剑还在!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剑,已在玻璃展柜内,等了“老对手”18年!而这两把剑,与主人的性格,竟神奇的一致!“吴王剑”,坦坦荡荡挂上大名——夫差!而“越王剑”,却跟专家玩儿了个心眼儿!

时间回到1965年,湖北荆州,在修漳河水库,挖着挖着,突然发现8座大墓。而最大的望山1号墓,竟然用了双层套棺!专家们打开棺室,一具腐朽的尸骨左边,竟躺着一把带鞘的青铜剑!这让专家兴奋不已,能贴身陪葬,这把剑,一定大有文章!果然,他们飞奔回道观(考古临时驻地),在灯光下,拔剑出鞘的那一刻,惊呼一片:宝剑寒光逼人、千年不锈!而更令众人震惊的是,剑上的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要知道,越王剑,名振春秋!公元前492年,勾践灭吴,向楚国借兵,楚王恺窥宝剑,竟大言不惭,提出“以剑换兵!”勾践有5把剑,后来,有一把流落到楚王手中。秦王得知,竟挥师伐楚,并威胁道:不交宝剑,就灭了楚国!可见,越王剑,在那个年代,已是稀世珍宝!

可问题来了,剑上的“鸠浅”二字,是鸟篆文,无人能解。而越国,从勾践父亲开始,到被楚国所灭,共有10位君主,宝剑的主人,究竟是谁?文学界专家,开始了声势浩荡的讨论。郭沫若来认为:主人应该是邵滑——楚所扶持的越奸!后被封为越王玉。然而,经过考证,虽有邵滑一人,封王却是无稽之谈。正在这时,故宫博物馆的唐兰,突然来信:“鸠”与“勾”音近,“浅”与“践”仅偏旁不同,是通假字。此剑主,为越王勾践!而在50多封的讨论信中,大部分人,赞同唐兰的观点。那么,问题又来了,这里明明是楚地,怎么会陪葬越王剑?有人说,勾践的女儿,曾嫁给楚王为妃,宝剑应该是陪嫁。还有人说,这是楚国灭吴的战利品。在我看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勾践胸怀大志,宝剑又是权利的象征,他岂会拱手相让?1965年,这柄冠绝古今的宝剑,一出土,立即令世界瞩目,被公认为“天下第一剑”,孤独地立于湖北博物馆。但老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18年后,“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剑”,这对曾对峙了2500年的兵器,竟同聚于此,仅4步之遥!“越王剑”吹毛断发,且千年无绣!谭维四曾在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一个《古剑》的片子中,拿着剑,轻松滑破20多层纸!而“吴王剑”受到腐蚀,已布满沧桑!果然,宝剑传神,也延续了主人的命运!如今,千年已过,这两支上古神兵的恩怨,也该散了!令人感叹的是,国外近几十年,才发明的冶炼技术,我们的祖先,早在2500年前,就已掌握!只可惜,青铜铸造技术早已失传,我们已无法重复和模仿!有人调侃,传神的“越王剑”,还比不上厨房的一把菜刀!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尚古,不是盲目跟风,推崇古人的技术,而是以谦卑的心态,学习古人的精神,以古鉴今,激励后辈!哪怕无所获益,我华夏民族,千年的文化,也值得一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