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年,岳飞大胜,宋高宗气坏了,骂他蠢货,还断了他粮草!岳飞一气之下,回庐山隐居。高宗急了,说尽了软话,可岳飞就是不搭理。秦桧讨好高宗道,“对付他,还得窝里斗!”
高宗对岳飞,真是又爱又恨!明明离不开,可一见面,却恨得牙痒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岳飞在洪州,跟赵秉渊喝酒,结果喝大了,差点把对方打死,高宗都舍不得责骂,而是劝他别伤心。1134年,高宗下诏,封岳飞母亲姚氏,为“荣国太夫人”;1135年,又让贴身侍卫,捧着茶药,到军中犒劳岳飞。可见,早年间,高宗对岳飞,极尽笼络!而岳飞也不负众望: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以至金人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随着一路升迁,岳飞渐渐发现,他和高宗,压根儿不是一路人!岳飞主战,誓死收复中原,高宗却是投降派,只想苟安于东南的小朝廷。他很清楚,高宗笼络他,不过是给和谈,增加筹码罢了!可“靖康之耻”,国仇家恨,就这么算了?他岳飞绝不将就!
1137年,岳飞领兵,讨伐金贼,捷报频传。这可把高宗气坏了,打赢了,还怎么和谈?可连下几道圣旨,岳飞就是不听,实在没招了,高宗想了个馊主意——釜底抽薪!他传令,断了岳飞的粮草,让他孤立无援,不信他不回来!岳飞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直接写了个辞表,不等回复,就跑回庐山,给老母亲守墓去了。高宗乐坏了,大刺头一走,其他的喽罗,还不好对付?他一纸诏书,凡是主战的,统统罢免!岂料,如意算盘落空了!金人胃口太大,求和失败!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高宗只得厚着脸,请岳飞出山!可岳飞也是要面子的,他直接打脸高宗,“能力不济,另请高明!”高宗被怼,却只能忍气吞声,再次腆着脸,求他领兵出征。哪料岳飞倔得很,告诉使者,“我还要给老母亲守孝,不去!”
这下子,高宗真的恼了,他咬牙切齿,恨不得宰了这个老匹夫。狗腿子秦桧忙奉承道,“绑几个岳家军,逼他们窝里斗,才能治了他!”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高宗喜上眉梢,忙传令,绑了岳飞的心腹王贵、李若虚,并威胁他们,请不动岳飞,就杀头!二人昧着良心,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才劝动了岳飞。可没想到,他下山说的话,差点把高宗气晕!岳飞启奏,率岳家军北伐,并且让高宗迁都,搬到他的驻军之地!这不是胡闹吗?高宗胆小,才向金人求和,你让他去驻地,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死活不答应,岳飞又一次斗争失败!岳飞无奈,只得不停请战,可高宗有自己的小算盘:朝廷一年的收入,只有1100万贯,而岳飞的军队,每年要花700多万贯。连年征战,他的小金库,何时才能装满?岳飞郁郁不得志,奋笔写下《满江红》,人人为之动容!然而这些小事,都不足以离间君臣二人,真正逼高宗痛下杀手的,是储君之争!众所周知,高宗在逃命的路上,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而唯一的儿子赵旉,早早夭折!南宋无后了!而恰在此时,被俘的宋钦宗长子赵谌,突然被金人立为太子,并造谣高宗得国不正。岳飞急了,立刻进宫,请立养子赵瑗(即宋孝宗)为太子。这下,可闯了大祸!高宗才30,难言之隐,竟被搬到明面上!更何况,大宋明令,武将不得干预立储,岳飞这次撞到枪口上了!高宗羞愤难当,却压住火儿,客气地说:“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1141年,高宗一意孤行,割地赔款,向金人俯首称臣。对方却说:“必杀飞,始可和!”( 出自《资治通鉴》 )于是,高宗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飞,并指使秦桧、张俊私设公堂,诬陷岳飞谋反!大理寺内,岳飞义正词严,并袒露出背上 “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主审泪目,试图翻案。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又让万俟卨主审此案。卨用尽手段,岳飞宁死不自诬,绝食抗争,幸好岳雷照顾,才勉强活下来。11月初7,宋金“绍兴和议”达成:淮河以北,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贡奉银绢各25万两匹。已赋闲的大将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何罪?”,桧回答:“莫须有。”韩世忠大怒:“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岳飞终年,仅39岁,供状上,只留下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南玉觅路 高宗心里的“忠臣”,是秦桧,是张俊,他要守的国,是南宋的小朝廷!而岳飞背刺的“精忠报国”,是收复失地,抗击金贼!他所想的,是民族大义!区区高宗之流,何以懂得?自古道: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不拿出信任,还谈什么守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