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想母仪天下,爹爹大惊:皇后健在!女儿:弄死她!


公元前66年,汉宣帝将霍家满门抄斩,皇后霍成君抱着他的腿哭诉道:“陛下为何如此薄情寡义?”汉宣帝一脚将她踢开,愤怒地说:“这得问问你的‘好’母亲!”

这件事,霍成君确实冤枉。她打死也不想不到,母亲霍显为了她,竟敢杀先皇后!母亲说,当今的汉宣帝,受祖奶奶卫子夫牵连,流落民间几十年。要不是她爹霍光做主,如现在还在村间务农。女人嘛,思维简单:我给你天下,你得分我一半,让我女儿当皇后!可霍光是个老顽固,他一辈子认死理,老实本分,不占别人便宜。如此态度,可把小老婆霍显气坏了,她四处联络大臣,拜托他们请旨赐婚,并暗示这是霍老爷子的意思。大臣们都是人精,一点就通,第二日,纷纷请立霍成君为后。然而汉宣帝念旧,吩咐道:“朕微寒时配的剑在哪?给朕拿来!”群臣们面面相觑,果然,次日汉宣帝颁旨:立贫贱之妻许平君为皇后。汉宣帝冒天下之大不韪,守护自己的心上人,可没想到,此举为爱妻招来灭顶之灾。妒妇霍显捶胸顿足,发誓要灭掉许平君!说干就干,趁着皇后生孩子,她买通女御医,偷偷放了几片药,不出片刻,许皇后就断了气。御医本以为滴水不漏,可没想到,汉宣帝看了一眼,立刻识破,一道旨意将她投入死牢。这下子,霍显傻眼了,怎么办?

她决定破罐子破摔,将此事和盘托出,让老爷子看着办。霍光一听,差点气晕过去,他一辈子光明磊落,怎么娶了这么个混账?可气归气,烂摊子还得他去收拾。第2日,霍光一大早奏请皇帝,“许皇后的确是病死的,别为难御医了。”汉宣帝听了一肚子火,可他即位不久,不敢得罪权臣,只好下诏不予追究。回家以后,霍光严正警告:“蠢妇,休再动当皇后的心思!”霍显听了焦灼难安:老头子身体已经很差了,一旦死去,女儿这事,就成了痴心妄想。时间紧迫,霍显瞒着丈夫,找到老好人丙吉,并痛哭流涕,“小女的前途,全靠大人了!”丙吉不傻,以霍显的性格,谁当皇后都活不久,还不如称她的心,免生事端。于是,他身着一件大红袍,跪下说,“臣为皇帝保媒,霍家次女成君,有母仪天下之态。”汉宣帝拜拜手,“没心情!”可满朝大臣一看,霍家小姐当皇后,对我们百利无一害呀,纷纷叩头请奏。这叫什么话?前皇后尸骨未寒,当丈夫的,哪能找新欢呢?于是,他又找了个借口,“我大汉刚刚大战,国库空虚,以后再说吧。”不料,丙吉朝管钱的魏相递了个眼色,魏相会意,跪下说,“陛下呀,钱不是问题,国库充裕着呢!”汉宣帝一下子火了,“皇后许平君的父亲,至今没有封侯,而霍成君的父亲,却贵为大司马,我可高攀不起。”他这是较什么真呢?一个身份有这么重要吗?当然重要,许平君还有一个儿子,若想立他为太子,外公必须是王侯。

在旁边看热闹的霍光,听到这儿立刻来了精神,“陛下,许广汉是刑余之人,万万不可啊!”霍光心中无私,坦坦荡荡,可另一边,汉宣帝也不退步,这可把丙吉愁坏了。无奈之下,他找到许平君的父亲,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徐广汉是个老实人,不愿给大家添麻烦,亲自去劝汉宣帝,让他改立霍成君。岳父发话,汉宣帝不得不听,只好下旨:立霍成君为皇后,大家同乐!而这次婚礼也很奇怪,不但没彩礼,开销还是老丈人霍光掏的腰包。老霍咋想的呢?也许他觉得,欠人家一条命,只有自降身份,才能赎罪吧。可霍老爷子低调,女儿和老婆却对着干。霍成君自小奢侈,到了宫中更加放肆,与大汉“孝“、”俭“的风格格格不入。这还不算,霍贤这个丈母娘,更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丝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汉宣帝每每见到这二人,又气又恼,更加思念前妻,可他势单力薄,此刻的策略只有一个字:忍。一个月后,大汉发生地震,伤亡惨重,汉宣帝决定,利用这次地震收买人心。很快,他下了一道旨意,大致三个意思:1,这是上天的警示,朕深刻检讨2,大赦天下,开仓放粮3,两千旦以上官员开大会,批评朕的不足4,每地举荐2名贤臣,送入朝廷这份诏书,感动了很多人,但鲜少有人知道,他的目的,是要培养自己的人马。而另一边,老霍正躺在病床上,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开始动手。他先削夺霍党的领兵权,然后立前妻的儿子为太子,并重用祖母、皇后许氏的族人……霍显大感不妙,又指使女儿毒死太子,可没想到,保姆看得严,根本无法得手。事情越来越棘手,霍显怕东窗事发,只得召集两个儿子,铤而走险,密谋政变。走上这一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最终,霍家被满门抄斩,霍成君被废。可怜霍光一世英名,竟毁在一个蠢妇人手里。所以说呀,娶妻娶贤,哪怕长得丑,也别人品不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