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52年,一个20多岁的女子,连堵东璧堂大门3日,却不看病。李时珍气坏了,吩咐徒弟:“报官抓她!”突然,少妇“噗通”一声跪下,“您不救我,我就去死!”
李时珍愣住了,他对穷人,向来免费救治。这女子却三箴其口,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他扶起女子,疑惑地问,“莫不是得了疑难杂症?”女子抽泣着说,“不是生病,我家夫君蒙冤,即将问斩!”李时珍更是一头雾水,“我不曾结交官府,如何救你?”女子忽然嚎啕大哭,“为了一条蛇,他们竟然要杀人!”她口中的蛇,可不一般,俗称“蕲蛇”,又叫白花蛇,能治风痹、惊搐、癣癞,是名贵的中药材。蕲州的官吏,借口给皇帝进供,要求各家各户,上交一条白花蛇,实则偷偷倒卖敛财!可医书记载,这种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不但难抓,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为了应付官差,有钱的人家,都花钱,从蛇贩子那里买来交差。她家没钱,丈夫只好进山抓蛇,哪料头一天,同伴就被蛇咬伤,当晚就死了。村子里再也没人敢去,被逼得只能卖地换蛇。她丈夫年轻气盛,与官差理论,“蕲州那么大,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蕲蛇。官府让蕲州家家交蛇,分明是造假!官府一听,不由分说,将他下了大狱,下月问斩!女子说罢,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您是名医,定能鉴别真伪。可请您冒死抓蛇,我实在惭愧,这才犹豫不决,耽误了百姓就诊!真是该死!”李时珍拍案而起,药材造假,这可是图财害命啊!他立即动身,前往龙峰山,为了安全,他特意花钱,请了一位捕蛇高手。捕蛇人告诉他:找到又臭又辣的石南藤,就能抓到蕲蛇。山上有个狻猊(Suān ní)洞,洞口怪石嶙峋,灌木上,缠满了石南藤,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
人备足了干粮,用树叶打掩护,蹲守在洞口,终于,一条蕲蛇露出了脑袋。捕蛇人眼疾手快,用一根长2米,一头分叉的木棍,迅速叉住蛇的颈部,然后,徒手提起,扔进了布袋!有惊无险!李时珍整整守了2日,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制蛇的全过程!可这条蛇,分明和蛇贩子手中的,没什么区别呀! 他又查阅医书,仍一无所获。李时珍不解,将两条死蛇,仔细比对,猛然间,他发现了端倪:两蛇虽然都是“黑质而白章”,但蕲蛇助下,有24个斜方格,体型短小,并且死不闭眼。而蛇贩子手中的蛇,个头较大,死即瞑目,虽能除风湿、除筋骨痛,但远不及蕲蛇效果好。李时珍将2条蛇,呈给官府。官老爷大怒,将蛇贩子扭送到府衙。蛇贩子见穿帮,只好交代:这些蛇,是从江西兴国县山区逮的,以小虫和鼠类为食,无毒,且产量大!官老爷无奈,只得放了女子的丈夫,并传令,不再征缴蕲蛇。蕲州百姓敲锣打鼓,感谢神医为民请命!可李时珍却闭门谢客,长吁短叹。一天,李时珍突然对妻子说,“我要带庞鹿,出趟远门。少则3、5年,多则十几年。就让庞宪坐诊吧。”妻子吴慕榕泪如雨下,拦着门,死活不让走!两个弟子都跪下,哭着说,“古本医书,漏洞百出,屡屡害人性命,师父要亲验亲尝,重修《百草》,造福后世!求师母成全!”吴慕榕虽是妇道人家,却深明大义,她收拾好行囊,嘱咐二人:“万事小心!”然后转身,悄悄抹泪!师徒上路,头一件事,就是鉴别药性。他决定,先拿穿山甲开刀!穿山甲,学名“鲮鲤”,陶弘景说:它吃蚂蚁的方式很特别,就是装死!它白天爬上石头,张开鳞甲,一动不动,等蚂蚁爬进去后,迅速闭上鳞甲,钻进水中。然后再次打开鳞甲,蚂蚁浮在水面上,无处可逃,自然成了一顿美餐。
李时珍请猎人帮忙,捉到了一只穿山甲。剖开它的胃,竟然有一升左右的蚂蚁!果然,穿山甲是吃蚂蚁的!可它是靠装死捕食吗?他仔细观察,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果然有误!这些资料,来之不易。在书中,可能一笔带过,却需要医者,付出莫大的精力和代价!他们一路跋山涉水,数次遇险,甚至还有强盗拦路。可师徒二人不惧生死,尝遍百草的同时,还不忘治病救人!有位老妇人,便秘了30年,久治无效。李时珍拿牵牛子配成药,很快痊愈。还有个女子流鼻血,一昼夜都止不住。李时珍用大蒜切片,贴在她的脚心。不一会儿,血就不流了!这些偏方,都来自民间,李时珍亲验有效后,都录入了《本草纲目》。1596年,这部历时37载,修改10年的巨著,终于在南京刊印完毕。神宗为此书,特下了一道圣旨:“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之后,《本草纲目》被流传到世界, 达尔文看完后盛赞:“堪比《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