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年,吐蕃为求亲,放话血洗长安,结果被唐太宗大败。使者耍赖,“输就输了,我们非要娶公主!”唐太宗哈哈大笑,“就喜欢你这样的!”
噶尔东赞,汉名叫禄东赞,因智斗唐太宗,搞定文成公主,成为吐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伦(宰相)。他机敏聪慧,曾与光胄王3次舌战,甚至不惜大兵压境,只为给16岁的吐蕃之王,求娶美丽的尺尊公主。他对国君松赞干布,如同老父对幼子,满怀疼爱。因为,这个国王太不容易了。松赞干布13岁丧父,背负血海深仇,可环顾四周,叛乱不断、仇敌四起,千斤重担,让一个懵懂的孩子,迅速蜕变为男子汉。3年内,他缉凶、练兵、平叛,并大力发展经济,让敌人闻风丧胆。对这样英明、悲壮的君主,噶尔东赞满怀敬爱。因此,当突厥与大唐和亲时,噶尔东赞挺身而出,要为君王也讨个公主。然而,大唐昌盛,公主更是尊贵,不是你想娶,就能娶到手的。为此,噶尔东赞软硬兼施,尝试了各种办法。他先是带珠宝求亲,结果因抢亲的黑历史,被唐太宗嫌弃。随后,他又说服松赞干布,与大唐开战,再抢一次,并放话血洗长安。可惜,大唐不是好惹的,出兵5万,就击溃20万吐蕃大军。你以为噶尔东赞怕了?不,他没有,他又带上珠宝,入长安赔罪,顺便,再求一次亲。
唐太宗哭笑不得,没想到,吐蕃的大臣,还真是能屈能伸。按帝王的脾气,这样的人才,得挖回来自己用啊!他下旨,将长公主的外孙女,赐婚给噶尔东赞,条件是,他留在大唐效力。大唐盛世,远非小小吐蕃能比,可噶尔东赞是个倔骨头,他叩拜道,“我家有老婆,是父母给娶的,不敢得罪,况且,君王都娶不上公主,我一个臣子,哪里配呢?”既然如此,那就公事公办,去和天竺、大食、仲格萨尔、霍尔王竞争吧。因为文化差异,唐太宗出了6道智力题,不料,噶尔东赞一一破解。他巧用蚂蚁,将绫缎穿九曲明珠;他将松木扔进河里,辨识根梢(沉入水中的为根,飘在水面的为梢);他买通老仆人,从30位美人中,找出公主……一番斗智斗勇,他终于将文成公主迎回了吐蕃。众人都说他傻,做大唐的女婿,不比在吐蕃当官强,对此,他总是笑而不语。按理说,这次求亲,噶尔东赞功不可没,可他一点好处也没捞着。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吐蕃的大相尚囊,四处开疆拓土,有盖世之功,地位无法撼动。对此,噶尔东赞没有半句怨言。他一心一意,辅佐少年国君。而幸运之神,也再次光顾。大臣琼波,嫉妒尚囊功高,设计将其害死,并霸占了相位。此后,他又邀请国君,去他的部落巡视。国君对他毫无戒备,命噶尔东赞先去,替他搭建行帐。很快,这场阴谋,就被噶尔东赞发现了。此时,他有两条路:第一,揭发阴谋,继续为国君效力;第二,暗布兵力,将国君、琼波一网打尽,自己当王。几乎没有思考,噶尔东赞快马加鞭,揭穿了琼波。而他,也被国君重用,成为新的吐蕃大相。
为臣的日子里,他鞠躬尽瘁,带领5个儿子,南征北战,并协助文成公主,大力改革经济、军事、医疗,让吐蕃国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为他不平,国君松赞干布的成就,有一半归公于他,但他却傻乎乎,只管埋头苦干。可如此君臣相守的岁月,只持续了几年,就嘎然而止——松赞干布因瘟疫,于 650年意外离世。更崩溃的是,国君的儿子也因骑马跌死,而国君的孙子,还是个吃奶的婴儿!此时不篡政,更待何时?连仇家都替他着急!可噶尔东赞,再次选择当“愚人”,他与文成公主携手,对内,打压叛乱者,忠心辅佐幼主;对外,疯狂扩张,彻底剿灭吐谷浑,打入西域,令四邻心惊胆战。666年,他在返回逻些城时,不幸途中染疾,抱憾离世。而他的5个儿子,继续父亲的遗志,戎马一生。可以说,嘎尔东赞有3次机会,伸手便是巅峰,但他却视而不见,选择安分守己,慢慢往前爬。常言道,“笨”到极点,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慢”到了极点,就是“加速”。嘎尔东赞聪明绝顶,仍知道大道至简,捷径就是歧路。放眼当下,许多人不愿脚踏实地,四处探路子、寻窍门,其实,大可不必。没有一份成功,是一蹴而就的。退一步,即使凭运气成功,也会靠实力打回原形。你瞧那些中大奖的,有几个不是挥霍无度、亲人反目?到最后,还不如没中。所以啊,人呐,莫贪,做个“拙”人,能胜天下至巧!
丈夫吃糠咽菜,供养奇丑风尘女,对方无以为报,敞开衣襟,供世人观摩
22岁朱祁镇被活捉,瓦剌太后发誓同生共死,还告诉女儿:今夜你来侍寝
英女王访问加拿大,突然一个踉跄,官员连忙搀扶,竟引起英国民愤:让她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