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初,在山西省太原市一所监狱里,余斌对着铁窗外的母亲哭泣,不久后他将被处以死刑,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网友义愤填膺,四处评论:“池越忠当年真不应该救他!”
早在1983年余斌遇到危险时,15岁女孩池越忠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换回余斌和另一名男孩的生命。当时,余斌在墓碑前保证:“我以后会好好学习,不让姐姐失望。”
群众都想不通,余斌在20年里,是怎么一步步变成死刑犯的?而另一名男孩,是不是也走上了歧途?事情还需要从两人为什么落水说起。
贪玩落湖
1983年12月9日,山西省太原市的市民,好不容易迎来了晴天,纷纷出门来到迎泽湖晒太阳,其中就有余斌和他的朋友们。
在公园里,余斌遇见了大营盘小学的同班同学王锐,以及小伙伴陈晋、吴锐钢。四人都是10岁左右,在公园里奔跑打闹,家长们看都看不住。
在玩闹中,余斌和王锐想起他们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下周就要调走。两人瞬间没了心情,此时,另外两个小伙伴大叫:“你们两个快过来看啊!”
80年代迎泽湖
余斌和王锐跑到湖边,低头一看,竟是小鱼以游行的姿态被冻住。小孩子天真单纯,被这一幕吸引住。余斌此时提出:“我们把它砸出来看看吧。”
四人不知从哪里找来石头和木棍,对着小鱼一顿砸。鱼被冻在冰面上,不一会儿就被弄出来了。小孩们惊奇地观察着比巴掌稍大的冻鱼。
“真漂亮啊,我们把它送给老师吧。”王锐提出。但是另外两个小孩不同意:“这鱼是我们发现的!”
余斌有些恼怒,嘟着嘴说:“谁稀罕,湖那么大,又不是只有这里有!”于是,四个小孩开始争论,在湖的什么位置鱼最多。
此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当然是湖中央。”为了给老师送临别礼物,余斌和王锐大着胆子走向湖中央。
有点生活常识的成年人都知道,结冰的湖面往往都是中间最薄,因为中心湖水深,蓄热性较好,结冰慢且薄,而湖边与陆地相接,蓄热性差,结冰快,更坚固。
显然四个小孩不懂得这些道理,继续走向湖中央。此时冷风阵阵,路人都缩起脖子走进亭子里避风,没注意到他们正靠近危险。
四人走出十几米后,陈晋、吴锐钢觉得脚下的冰面逐渐变薄,害怕地不敢向前,颤声说:“冰越来越薄了,要不我们回去吧。”
余斌听后却笑他们胆子太小,拉着王锐继续往前走。细心的王锐一路上没看到鱼,却注意到脚下产生了一道裂痕,他赶紧站住。
“有裂痕了,不能往前走的”王锐说道。可余斌不以为然,为了证明自己胆子是最大的,他甩开王锐的手继续往前。没想到就是这一步,冰真的裂开了。
此时的冰面还未四分五裂,余斌双腿发抖,哭着大喊救命。王锐很勇敢地伸出手,让他抓住自己。然而用力一拽,冰面反而直接分裂,两人瞬间落入冰冷的湖水中。
陈晋和吴锐钢听到余斌的呼救声,跑上岸请人帮忙。正好撞上在公园看书的池越忠,她听到呼救声,顺着小孩所指的方向,正好看见王锐和余斌落水那一幕。池越忠来不及多想,扔下书包急忙走上冰面。
余斌的母亲也赶来岸边,正想冲上去时,被周围的人拉住:“你会游泳吗,不会就别上去添乱了!”母亲听后只能焦急地在岸边张望。
王锐和余斌落水后,瞬间被冰冷刺骨的湖水包围,又冷又怕。十岁的小孩没法在生死关头克制情绪,在水中用力挣扎,快速消耗着体力。
池越忠见状心急如焚,可是冰面很滑,让她重重摔倒。考虑到可能会让冰面再次裂开,快靠近余斌两人时,她趴在冰面上滑过去。
此时两个小孩脸色苍白,用尽力气扑腾不让身体沉下去。池越忠趴在冰窟窿的边缘,把手递过去,让孩子抓住自己。
距离池越忠比较近的余斌,试了好几次才抓住。池越忠握紧余斌的手拼命拉,可她只是十几岁的小女生,力气有限,一直拉不上来。
就在这会儿,她的身下传来破裂的声音。下一秒,池越忠也落入水中。原因是她趴在冰的边缘用力,导致薄冰破裂。
15岁女孩牺牲自己
岸边的人见女孩也落水了,好几个会水的人纷纷走向冰面。这时,从人群中冲出一个男人。
此人名叫王志胜,是公园里的绿化工人。孩子刚落水时,他正在工人屋里休息,迷迷糊糊中有人把他晃醒,问他会不会游泳,有两个孩子落水了。
王志胜二话不说就往湖边跑,远远地,他看到湖里有三个人,猜想肯定是救人者也落水了。所以他尽量节省时间,边跑边脱下大衣,到冰面薄的地方,用力一蹦,踩碎冰面落入水中,朝三人游过去。
此时余斌和王锐身上厚厚的棉袄已经湿透,几乎有他们半个人重,扑棱了十几分钟,两人快没了力气。
池越忠见状,用尽力气将两个孩子推到边缘,让他们扒住冰缘,而她自己的情况也不乐观。
另一边,王志胜一路破冰而来,破碎的冰有锐利的边缘,将他的手划出鲜血,泡在冰冷的水里,更加疼痛刺骨。他咬着牙坚持,终于到了三人身边。
这个时候,三个人已经非常虚弱。可是一次最多救两个,在王志胜纠结时,池越忠说道:“先救孩子吧,我还可以。”
情急之下,王志胜只能带着孩子先走。上岸后,群众围上来用衣服包住孩子,抱着往最近的医院跑,王志胜再次朝池越忠游去。
此时的池越忠泡在水里近20分钟,浑身冻得僵硬,时不时抽搐一下。当时她以头朝下的方式落水,嗓子里灌入大量冰冷的湖水,现在被冻得说不出话。
王志胜返回时,却不见池越忠的身影,他潜入冰下四处摸找,才碰到池越忠的身体。她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了,脸色几乎和雪一样苍白。王志胜晚来一会儿,她可能就沉下去了。
众人来到冰面上帮忙,将池越忠抬到岸边,好心人脱下棉袄和大衣盖在她的身上。池越忠呼吸微弱,眼睛微睁着,冻紫的嘴唇不停在动,浑身都在抽搐。
派出所和现场群众将她送到最近的医院救治。当天下午六点左右,余斌和王锐苏醒过来,但是池越忠一直紧闭双眼。
母亲高丽君得知孩子落水,疯了般跑到医院。“这是我最听话懂事的小女儿,老天爷别带走她!”母亲在急救室外心急如焚。姐姐和弟弟放学后,也直接跑到了医院。
病房里,池越忠正在和死神抗争。病房外,母亲攥紧姐姐的手一语不发,神经高度紧绷。几个小时后,池越忠恢复了呼吸。
医生将她转到重症监护室,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人,家人几乎痛哭出声,又怕惊醒,赶紧用手捂住嘴巴。此时房间里只剩下,仪器的滴滴声和压抑的抽泣声。
可是一个小时后,家人放松的神经又紧绷起来,池越忠再次没了呼吸。医生全力抢救,暂时控制住了。可是,还没等医生将她推回病房,池越忠又没了呼吸。
可惜这一次,医生也回天乏术。池越忠突然受冰水刺激,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加上她身体本就虚弱,最终因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第二天凌晨时分,医生宣布池越忠去世。医生掀开白布,让家人做最后的告别,母亲双眼呆滞,轻轻抚摸女儿的脸庞,眼泪止不住地滴落。
听闻池越忠去世,当时的围观群众都很惋惜,他们都来到池家进行悼念,同时安慰池越忠母亲:“您女儿真的了不起,将生死置之度外,救了两个生命,是真正的英雄。”
14日上午,政府为她举办了公开追悼会,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同学,热心群众,共一千多人参加。
第二天,池越忠被追封烈士,授予她“优秀共青团员、太原市三好学生”的称号,还在迎泽胡公园,建立了一座纪念雕像,雕像上刻有一行字:“红烛虽小,精神永存。”
母亲看着女儿的雕像,沉浸在悲伤中,回顾她仅仅15年的人生。
善良懂事池越忠
1968年农历九月十六,池越忠生于山西太原一个普通家庭,有两个姐姐,她是最小的女儿。半岁时,高丽君因伤住院,池越忠喝不到母乳,只能靠爸爸省吃俭用买羊奶喝。
当她一岁左右,家里又迎来的弟弟池越强。家人的重心难免偏移,但是池越忠不哭不闹,年仅三岁时,就懂得守护弟弟,不让弟弟翻身掉下床边。
池越忠
不幸的是,在四岁那年,父亲到东北出差,途中发生意外,英年早逝。家人悲痛万分,家中老人和孩子的负担全落在了高丽君身上。
尽管高丽君是当时北营学校的老师,薪水还是不够生活,只能将三个女儿送到爷爷家抚养,年纪尚小的弟弟被母亲带在身边。
爷爷奶奶住在乡下,老人成长起来的年代相当艰苦,以至于建国后也保持一样的生活习惯。所以,池越忠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
小小年纪就带着背篓到山上挖野菜,捡野果。一年到头,也穿不了一件新衣服,都是穿姐姐们剩下的,破了的,经过奶奶缝补,继续接着穿。
当池越忠10岁时,高丽君终于将她们接回家里。不过,生活还是一样的拮据。一次,邻居家给了他们几双帆布手套。高丽君拆开做成简易的挎包,姐姐和弟弟嫌弃的跑开,只有池越忠心疼母亲,背起包包夸赞她的手艺
池越忠自小身体虚弱,导致她体育课的表现很糟糕,老师将情况反应给母亲。池越忠却觉得丢脸,每天早上起来锻炼身体,坚持大半年后,体育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她拿着成绩条回家邀功,母亲笑着奖励她一颗荷包蛋。尝到努力的甜头后,池越忠在学习方面,也十分刻苦。成绩不至于拔尖,但是也算优秀。
初升高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放弃考大学的路,选择就读当时太原十五中的职业班,就是为了尽快就业。
现在的太原十五中
据母亲高丽君回忆,1982年春节,高丽君把结婚时的旧棉衣拆补缝制,当做新衣服给池越忠。女儿穿上衣服很高兴,站在镜子前踮起脚尖说:“妈,我像你年轻时候吗?”高丽君笑骂她讲废话。
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多后,池越忠就在冰冷的湖水里结束了生命。就在去世前一周,她还期待着下一个新年,和弟弟约定回爷爷家过年,放鞭炮。
在追悼会当天,无数的人都夸赞池越忠是英雄。此后,太原十五中每年12月9日,都会到迎泽胡池越忠的雕像前纪念她。
池越忠的母亲
殊不知池越忠牺牲自己救回的生命,会在20年后,变成恶人夺走别人的生命。
走上歧途的落水娃
1983年余斌落水时,年仅10岁。按理说,经历过生死的人,尤其是受到帮助的人,会对社会有积极的看法,但是余斌却是一个异数。
余斌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且在当时的体制内工作。他出生时,父亲32岁,总觉得自己是老来得子,十分疼惜余斌。
而且余斌是家里的独子,备受父母和其他长辈的疼爱。只要是他想得到的东西,父母都会给他。
余斌八九岁时,将人家的窗纱用剪刀剪下,当做渔网。主人家知道后,拎着余斌上门理论。但是父母处处维护余斌。待主人家走后,父亲甚至夸奖余斌“头脑灵活”。
十岁那年,他意外落水,池越忠为救他身亡。经过此事,他懂得了生命的重要。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池越忠的追悼会表示感谢。
余斌看着池越忠的照片说:“姐姐。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以后会好好学习,像你一样做个英雄。”
可是,这次意外让父母更加溺爱他,在家人的层层宠爱下,余斌越发顽劣,在家是“小皇帝”,在外是“熊孩子”。
在学校上课,余斌完全根据个人喜好学习,上课讲小话、老师叫他也不答应,甚至是无理的顶嘴。渐渐地,老师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余斌的学习差得不行。
到了初中,知识难度上了一个台阶,余斌学不会、也学不进去。一次考试,他成为全班倒数第一,老师提醒他好好学习,几个平时被他欺负的人,趁机嘲笑。
余斌觉得丢脸,看着成堆的课本更加心烦。当天晚上回家,就告诉父母:“我不念书了!”父母当然不同意,教训了他几句。余斌回房将门重重关上,而这也是他人生失败的起点。
余斌辍学后,光明正大在家啃老。偶尔看看漫画,而社会上的青年吃吃喝喝,终日无所作为。每次父母生气,他总有办法哄得他们团团转。
后来,余斌嚷嚷着要当出租车司机,父母拿出积蓄给他买车。事后,余斌不仅没有用来谋生,反而把车当做团伙的作案工具。
90年代,余斌加入了当时以吴尧为首的黑帮团伙,经营赌场、用枪支讨债、非法拘禁、甚至是多次夺人性命。
此时的余斌早已完全忘记了,当年命悬一线时,是同样家境清贫的池越忠和王志胜出手相救。
2002年,山西太原全力打击黑恶势力。同年12月14日,余斌被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法院对他的判语是:“罪大恶极,残害生命”。
一年后,临刑前几个月,余斌与母亲进行最后的会面,再一次面临死亡,余斌终于想起了当年救他的池越忠。
他提出最后一个请求,哭着说:“12月9日快到了,今年是我被救、池越忠姐姐牺牲的20周年。请妈妈再去池越忠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再去看望看望高丽君阿姨和王志胜叔叔,就说我向他们磕头谢罪了,请他们多多保重……
王志胜听到余斌沦为死刑犯,为池越忠后心痛不已,他回忆道:“当年我把池越忠拉起来,她的棉袄上全是补丁,一双帆布手套像是工人用的,看起来真的可怜。”
左二王志胜
而当年另一名落水儿童,王锐,因为父母离世,早早当家,后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退伍后,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也选择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为了警醒世人不要溺爱孩子,珍惜生命。仅有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的王志胜,用十年的时间,走访池越忠、余斌、王锐等家庭,并经过一定改编,在公益人士帮助下,拍成公益电影《冰裂》,于2015年公映。
池越忠雕像
影片上映后,不少人悲愤地认为池越忠当初就不应该救余斌,为她感到不值得。这样的逻辑否定了池越忠勇敢无畏的品质,这场“值不值得”的讨论难得结果。
参考资料:
《为救落水儿童,15岁女孩献出宝贵生命,20年后被救者却成死刑犯》 晋州普法 2022年1月17日
《当年救人英雄 今年拍出《冰裂》》 山西新闻网 2015年6月3日
《15岁少年救人溺亡成烈士 母校师生31年祭奠》 中国新闻网 2014年12月9日
《太原严惩一批黑恶团伙成员 132名黑恶之徒被判刑》 新华网 2002年12月14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追认池越忠为革命烈士的批复》 晋政发 198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