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一场紧张的“人质”式在叙利亚战场进行,交换双方分别是“伊斯兰国”以及叙利亚库尔德人民军(俄罗斯盟友)。时间一到,只见六名被捆住双手的“伊斯兰国”战俘被荷枪实弹的叙利亚库尔德人民军押解着走向约定地点。而他们要交换的,不是被恐怖分子俘虏的战友,而是一具被俄罗斯总统普京点名要运回俄罗斯的尸体。
普京总统因为强硬的外交手腕,以及硬汉式的生活作风而在中国吸粉无数。对于在俄罗斯犯下滔天罪行的恐怖分子,他曾经放下狠话:
“我们将到处追击恐怖分子,在机场抓到,就在机场——抱歉,原谅我——当场枪毙,在厕所抓到就把他淹死在马桶里;如此,所有问题最终都将得以解决。”
就是这样一位铁腕总统,在步兵中尉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牺牲在叙利亚之后。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把他的遗体运回国,甚至和恐怖分子展开艰难的谈判都可以接受。
这是为什么?
硬汉普京
出兵叙利亚
这件事情得先从俄罗斯出兵叙利亚说起了。2011年初西亚以及北非爆发了大规模反对现任政府的抗议活动,抗议活动导致突尼斯、埃及、也门和利比亚四国领导人下台。这场抗议活动也波及叙利亚,并在境外势力的煽风点火下升级为武装斗争。在反对派武装的攻击下,叙利亚巴沙尔政府节节败退,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为了维护自己在海外的利益,同时稳定周边局势,普京总统在经过周密的思考后,决定支持巴沙尔政府。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给予巴沙尔政府以支援,曾七次在联合国反对叙利亚战争的提案。俄罗斯的支持缓解了巴沙尔政府的压力,但除了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外,巴沙尔政府还有个棘手的问题要面对,那就是逐渐在叙利亚境内发展壮大的极端宗教势力——“伊斯兰国”。
为了帮助盟友巴沙尔政府,普京在2015年7月接到巴沙尔总统的求助后,同意出兵叙利亚打击反政府武装势力以及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经过周密准备后,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军队正式出兵叙利亚,这也是冷战后俄罗斯第一次在海外进行军事行动。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就是支援巴沙尔政府的俄罗斯武装人员之一。
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左)
英勇牺牲
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以下简称亚历山大)的父亲是一位光荣的军人,他的两个哥哥也曾在军队中光荣服役,他也在父亲以及兄弟的感染下决心入伍参军。在中学毕业后,亚历山大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军校读书,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某特种部队服役。
叙利亚局势紧张,亚历山大所属的部队按命令立刻往叙利亚进发。由于事发紧急,他只能轻轻在已经怀孕的妻子额头上亲吻一下,然后背起行囊,告别依依不舍的妻子,前往那复杂而又危险的叙利亚战场。为了不让怀孕的妻子为他担心,亚历山大在临行前告知自己是去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服役。
亚历山大在叙利亚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单独渗透进恐怖分子控制的地区,侦查敌情并标注出敌人的军事目标。这样俄罗斯空军在轰炸敌人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误炸而产生过多的平民伤亡。这项任务过于危险,因为如果独自行动的特战队员陷入重重包围,那么他基本上没有幸存的可能。
由于训练有素,亚历山大多次成功完成了任务。本以为他可以在完成服役后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但是,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5岁。2016年3月17日,亚历山大在接受到命令后,前往军事重地巴尔米拉侦查敌情,为友军轰炸机指示目标。在他的帮助下,俄军轰炸机把地面上的恐怖分子据点一个接一个地拔除了。发现有人在指示轰炸目标,恼羞成怒的恐怖分子立刻把亚历山大团团包围。他们打算活捉亚历山大,并用惨无人道的手段把他活活折磨致死。
在敌人优势兵力面前,亚历山大并没有束手就擒。他手上的突击步枪吐出无数条火舌,把那些妄图往他靠拢的恐怖分子打倒在地。然后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电和总部交流:“指挥员,我被包围了,我又被包围了。”
虽然远在后方指挥作战,指挥员对亚历山大目前的困境也十分关心:“请重复并确认。”见指挥部有了回应,亚历山大立刻汇报了当前的情况:“他们发现了我。附近正在交火,我被困住。我请求马上撤离。”指挥员:“我询问一下能否撤离。” 亚历山大换下了一个打空的步枪弹匣:“请尽快,剩余的子弹已经不多。他们从四面八方逼过来,我坚持不了多久,请尽快回复。” 指挥员立刻给出了建议:“确认可以撤离。请坚持以火力阻止住他们。然后转移至安全地带,空中支援正在路上。请给出联络信息。”
见疯狂的恐怖分子仍然往自己的方向靠拢,亚历山大向指挥部发出了撤离的申请:“(说出位置坐标) 指挥员,(重复位置坐标)。请确认。确认。请尽快,我所剩弹药不多。这帮畜生,他们正在包围我。 指挥员:“距撤离还有12分钟,请返回掩体。重复一遍,请返回掩体。”
表现亚历山大战斗的油画
已经没有突围的希望了!亚历山大打算以自己为诱饵,消灭被他吸引过来的恐怖分子:“他们靠近了。我已经被包围。撤离可能为时已晚。请转告我的家人,我爱他们。” 指挥员:“请返回绿线(指俄叙联军占领区和恐怖分子占领区的分界线),保持住火力,救援正在赶来。请等待空中火力支援。”
亚历山大:“我无法再等,我被包围,这帮狗杂种人数众多。” 指挥员:“十分钟后请返回绿线。” 亚历山大:“我做不到,他们把我包围了,已经逼近。请尽快。” 指挥员:“向绿线转移,重新向绿线转移。” 亚历山大:“他们在这里。我请求空中打击。(说出位置坐标)。请快一点……已经完了。请转告我的家人——我爱他们,我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战斗而死。” 指挥员:“不予批准,请立即返回绿线。”
亚历山大:“我做不到。指挥员,我被包围。他们正在这里。我绝不会投降,也不想被他们俘虏……我请求空中打击……他们会凌辱我,侮辱我这身制服。我希望能够有尊严地牺牲,希望与这帮狗杂种们同归于尽。请满足我最后的愿望——请求空中打击。他们终究会杀死我的。”
指挥员:“请确认自己的请求。” 亚历山大:“他们在这里。已经完了,指挥员同志,谢谢。请告诉我所热爱的我的家庭和我的祖国,告诉他们,我英勇无畏,我坚持战斗,但我已经无能为力。请照顾好我的家人,为我的死亡复仇。指挥员同志,再见了。告诉我的家人和同志们,我非常爱他们。”
虽然这段珍贵的无线电录音在这里戛然而止,但是亚历山大的指挥官此时肯定已经忍受不住悲伤以及骄傲,哭倒在指挥台前。指挥官把亚历山大的坐标告知了飞行员,十分钟后战机轰炸了亚历山大和数百名武装分子僵持的区域,把他们当场炸死。不过,根据打扫战场的俄军报告,在轰炸结束后恐怖分子还是夺去了亚历山大的尸体。
夺回遗体
亚历山大在叙利亚牺牲的消息在俄罗斯掀起大波,很多人为亚历山大的事迹感动落泪。就连号称“硬汉”的普京总统,在听到亚历山大牺牲前和指挥部的通话时也忍不住暗自落泪。普京下令:“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夺回烈士的遗体!”
普京一直以对恐怖分子的强硬手段而出名,“马桶”言论足见他对恐怖分子的恨之入骨。曾经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就是在普京总统的命令下,以极大的人质伤亡换取的胜利。
落泪的普京
2002年10月23日,俄罗斯境内的车臣恐怖分子为了谋求“独立”,派遣40多人组成“敢死队”,劫持了莫斯科剧院的850位观众做人质。带头的恐怖分子放出狠话:“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诉求,那就引爆莫斯科剧院,炸死全部被劫持的人质;如果俄罗斯警察打算强攻剧院解救人质,那么警察每打死一个自己人,那么就杀死十个人质做赔偿……”
普京政府并不打算和恐怖分子进行和谈,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满足恐怖分子第一个要求,那么他们接下来将会提出更夸张的要求。在经过紧张讨论后,普京下令在保证控制人质伤亡的前提下,发起对困守在莫斯科大剧院内恐怖分子的强攻。为了稳住恐怖分子的情绪,警察的谈判专家多次与他们交涉。在谈判专家的努力下,恐怖分子分批释放了几位外国人以及身体虚弱的老人。
强攻开始了,只见在莫斯科警察的配合下,阿尔法特种部队往剧院内部释放了大量麻醉性气体。在确定大多数人质被麻醉后,阿尔法部队从楼顶破开的大洞从天而降,对负隅顽抗的恐怖分子发动突袭。
阿尔法部队的攻击非常顺利,大多数恐怖分子在与特种部队的交火过程中被击毙。少数妄图混进人质队伍逃跑,结果被全部抓获。而训练有素的阿尔法部队几乎无人伤亡。不过,被特种部队麻醉的人质可没有那么幸运了。根据事后的统计,有129名人质被特种部队释放的麻醉气体杀死。
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足见普京对付恐怖分子的雷霆手段,即使他们手上有无辜平民做人质,但是普京仍然命令在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发动强攻。
那么普京是如何处理这位在反恐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呢?这可能令你意外,不是发起强攻,从恐怖分子手里抢回烈士的遗体;不是用无人机彻底破坏落入恐怖分子手里的烈士遗体,而是——谈判!
普京政府虽然一向以强硬著称,但是强硬有时候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就在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后,有很多人批评用麻醉气体辅助强攻这种强硬的手法。普京政府也反省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人质家属给予了10万卢布(9018人民币)的赔偿金。
除了转变应对策略外,普京政府认为亚历山大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放任他的遗体遭受恐怖分子的侮辱,势必会对驻叙利亚俄军的士气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会让为国效力多年的老兵们感到寒心。经过紧张的讨论后,普京决定就遗体交还问题同恐怖分子展开谈判。
由于“伊斯兰国”并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认,俄罗斯同他们的谈判只能通过第三方帮忙传话。这个重任落得了库尔德人民军肩上,在他们的帮助下俄罗斯的谈判小组与恐怖分子搭上了线。
库尔德人民军
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正如普京总统担忧的那样,“向恐怖分子‘妥协’一点,他们就想要更多的东西。”但是,在悲痛欲绝的烈士家属以及国内无数期待的目光面前,普京政府还是决定耐心地坐回谈判桌面前,和这群阴险狡猾的家伙谈谈。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交涉,驻叙俄军在库尔德人民军的帮助下,以6名“伊斯兰国”战俘为代价,换回了亚历山大的遗体。由于时间过长,亚历山大的遗体高度腐烂,已经完全辨别不出到底是谁。在通过DNA检测后,驻叙俄军证实了恐怖分子归还的尸体就是亚历山大本人,立刻把他装入棺材,运回祖国安葬。
在亚历山大遗体于4月29日归国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接见了亚历山大的亲人,并向他追授了俄罗斯最高荣誉——“俄罗斯英雄”勋章。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在亚历山大的遗体回国后,他曾经就读的中学决定把校名改成他的名字,他居住的城市也打算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城市的一条街道。
除了俄罗斯人外,欧洲也有很多人对亚历山大的英雄事迹赞叹不已,因为他是在抗击恐怖主义行动中英勇牺牲的。为了表示对亚历山大英雄事迹的尊敬,法国人米其林·格林以及克罗格·马格将自己父母在二战时期获取的荣誉勋章赠与亚历山大的父母以及兄弟。而亚历山大居住的城市也接受了这两位法国人赠予的勋章。
尊重军人
就在亚历山大牺牲后没多久,俄罗斯决定把“两法一局”结合起来,保护像他一样为国牺牲的战斗英雄。
所谓“两法”分别指的是叶利钦于1993年签署的《卫国烈士纪念法》以及普京于2006年签署的《卫国烈士纪念问题》的总统令。而“一局”指的则是国防部卫国烈士纪念管理局,它主要负责管理烈士纪念馆的设施以及负责烈士的纪念工作。
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如果服役期间,应征入伍者死亡,其家庭可领到相当于120个月薪金的补偿金,约为80多万人民币。政府还为死亡军人家属提供路费支持,每年可有一位家属免费前往其安葬地。同时,政府还会为军人提供强制保险,联邦法律对保险事故清单、排除赔偿可能性的案例清单、受益人清单、保险收益数额以及所需文件和程序进行了规定。
除了立法保护阵亡军人的合法权益外,俄罗斯也十分注意在全国宣扬尊军、拥军的思想。就在亚历山大英勇牺牲的一年之后,俄罗斯就拍摄了超过一百部的军事题材纪录片,同时录制了超过两百部的军事类节目。这类节目大多是给俄罗斯青少年学习使用的,对塑造新一代俄罗斯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了传统媒体外,俄罗斯军方也利用社交媒体来展现俄罗斯军方在国际社会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就在俄叙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期间,俄罗斯军方的社交账号几乎是同步发布俄罗斯的反恐成果,抢占舆论的高地。在俄罗斯军方宣传部门的努力下,俄军的形象前所未有地提高。俄罗斯对维护地区和平、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重要作用也得到国内外民众的普遍承认。在各方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军队的声望达到了苏联解体以来最高,对军队的负面评价从2012年的31%降到了15%左右。
当然,表面工作是做好了,内在工作也需要得到完善。在俄罗斯陆军(尤其是沙俄时期的陆军)服役曾经是种羞辱,因为待遇差、工作条件艰苦、同时又得承受高级军官的打骂。俄罗斯陆军士兵也由于糟糕的工作环境外加忍耐服从的性格而被戏称为“灰色牲口”。
“灰色牲口”
不过,“灰色牲口”已经是过去式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俄罗斯陆军进行现代化军营建设,开始完全革除旧军队的流毒。首先需要的是丰富士兵的日常生活,包括娱乐中心、互联网图书馆、体育馆等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设施在俄国军营里扎根。甚至连驻守边疆的士兵也可以通过安装的高速宽带看数字电视。
除了兵役硬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外,士兵的负担也大大降低了。曾经的沙俄帝国陆军士兵就是高级军官圈养的奴隶,各种体罚士兵、强迫底层士兵干苦力的现象层出不穷。经过现代化改革的俄军士兵,除了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外,不用承担过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家庭情况特殊的士兵,可以享受就近服役的优待,这大大降低了俄罗斯适龄青年对服役的恐惧。
最重要的是,俄罗斯陆军的待遇以及含金量也进一步提升了。曾经的沙俄陆军士兵是愚蠢而又贫穷的象征,很多士兵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只能进行最基本的军事行动。同时,由于高级军官的贪婪,沙俄军队拖欠军饷的情况层出不穷。
被剥削的沙俄军队
俄罗斯陆军决定革除这一弊端。从2013年开始为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军队服役、提高俄罗斯军队的兵员素质,俄罗斯军队开始设立“科学连”。科学连内设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同时生活设施也十分完善。很多俄罗斯高校毕业生,因为羡慕科学连的科研设备,在完成学业后选择进入兵营服役。
当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报酬问题。很多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曾因为当兵的报酬过低而选择其他职业。这导致俄罗斯的征兵工作曾出现了困难。2012年,俄罗斯军方对士兵的报酬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数据表示,俄罗斯军队的士兵薪资水平早已跃居世界前五。生活有了保障,自然能吸引大量有志青年来为国效力。
除了现役军人外,为俄罗斯服役的老兵以及烈士子女的待遇也得到显著提高。而至关重要的退伍老兵安置问题更是得到了重视,2010年俄罗斯推行《落实退役军人社会保障的专项纲要》。根据这个纲要“15个军事教育机构和34个分支机构为退役军人提供了250个民用专业的培训,帮助其再就业”。
现代俄军
有了如此完备的士兵保障机制,任何心怀爱国主义理想的俄罗斯士兵,都愿意在战场上为俄罗斯抛头颅、洒热血。
普京总统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回壮烈牺牲的烈士遗体十分感人,同时也表现出了俄罗斯政府以及俄罗斯平民对英雄的尊重与敬佩。而更深次的则是表现出俄罗斯对军人这个崇高职业的重视以及保障。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中尉,自然愿意为自己的祖国献出生命。
虽然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中尉不是中国人,但我也为他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佩服——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