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冲突后,苏联百万大军持核南下,最后为何撤退了



1969年春天开始,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依旧是冰天雪地。我国的两个巡逻队正在黑龙江边界例行巡逻,行至珍宝岛边界时,两辆苏联装甲车的出现打破了这冰封的寂静。

车上的人下车后便摆出了战斗队形,并以极快的速度包围了我军的一个巡逻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开枪射杀了巡逻队6名队员。
第二只巡逻队闻声赶来,和队友向苏军进行了反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后,中国边防部队驱逐了冒然进入我国境内的苏军。
冲突爆发后的两个星期里,苏方在中苏边界调取4个空军团、55个步兵师、10个坦克师和12个战役火箭师。共计近乎100万的兵力,对着我国的边界线虎视眈眈。

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我国也紧急备战。
然而就在战争爆发的前夕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知什么原因苏联方面突然放弃了战争,将持续集结的军队悉数撤回。
是什么原因让苏联突然撤军了?
中苏边境问题的摩擦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滴水石穿属于自然地现象,然而如今爆发的珍宝岛冲突也不是一日之功,这次珍宝岛保卫战的起因,就是中苏边境长期的领土纠纷所导致的。
早在19世纪中叶,清政府腐败无能让俄国与我们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条约规定将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割让俄国,但可以给中国人居住,以东40万平方公里完全由俄国管辖。
自20世纪30到70年代,这期间新中国成立、中苏建交。新中国成立后,领土原则问题成了中国建国后的主要问题。

经过我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曾经失去的大部分领土主权都被夺回。而苏联也因为与我国关系建立后,承认归还部分领土主权。
但是,领土主权是我国不能让步的原则,于是就过去的条约割让的土地与苏联进行了谈判。
然而在谈判过程中,苏联却依旧不让步,由于双方在边界问题上都达不成一致,谈判就这样无果而终。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的虎林县境内,因为它酷似元宝,所以将它叫做珍宝岛。而在这场谈判中,苏联竟然将珍宝岛的管辖权归自己所有,于是,在珍宝岛地带就一直出现摩擦。
自从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就发生了更大的改变。他对于中苏边境的主权问题更为重视。

从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苏联在边界就挑起了4000多起边界冲突。
1966年,苏联禁止中国船只在黑龙江的江面通过,而且还派遣了炮艇对江面的船只进行拦截。
1967年,在黑龙江的八岔岛,苏联军队及黑龙江炮艇人员殴打和驱逐在岛上的人民。
1967年中旬,苏军多次侵入乌苏里江,阻止中国边防巡逻军在岛上巡逻。
到1968年,在珍宝岛不远处的七里沁岛爆发军民冲突,苏军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横冲直撞,当场撞死4个岛民。

而在这些冲突中,由于中苏关系的特殊性,我方采取的应对措施都是“棍棒驱逐”。
在1968年冬日便有了珍宝岛的冲突。
在长期与苏联就边境问题的矛盾下,在边境与苏联军队有着不少的摩擦,苏联凭借着自己军备的优势,在珍宝岛保卫战时将百万军队和自己核威慑力量带到前线。
在曾经100年前,俄国就是以这种“威慑”的力量,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当条约。而因为我们抱有对中苏关系友好的幻想,所以没有对其入侵边界的行为进行打击,苏联一直得寸进尺。
苏联认为如今的中国还和100年前一样软弱,还想和100年前一样对我们进行武力的震慑,所以屯兵百万。
然而不久后,他们意识到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曾经那只只会装睡的狮子。
祖国核力量的成长
苏军屯军百万,飞机大炮都在中苏边境集结,在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又撤军的原因离不开我国核武器力量的成长。
中国威胁论在如今还是存在,但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把在战争时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作为军事战略。
在整个50年代,中国多次面临美国核威胁。
毛主席决心与苏联建立关系,就是担心在日后还会受到美国的核威胁。毕竟在美国人心里,中国是来自大洋这边的威胁,但中国当时却没有能力来应对美国对“威胁”的恐吓。
在当时的情况看来,我们要迅速掌握更先进的武器,就要通过苏联来实现。
但是我们研究这些武器也成了与苏联关系分裂的主要原因。

毛主席曾经说:
“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有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的确如此,在那个时代有原子弹意味着拥有一定的国际地位;有核武器力量可以保护国家的安全,而且才成立的新中国总是会有一些人“眼红”,对于别人的核威胁我们无能为力。
于是在1958年6月毛主席就在会议上强调说:
“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我看十几年的功夫完全可以。”
然而,我们那时的情况并不是能够靠自主研发就能拥有“原子弹”,还是要以苏联为主。于是我们开始了向苏联探求关于核武器研发的计划。
首先,中国得请求苏联帮助规划发展原子能的总体计划。在那个时期我们没有知识也没有技术,如果没有苏联的帮助,发展核武这个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随后,周恩来与驻苏大使向苏联提出发展核武的计划。苏联就原子核能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了讨论建设东方核子研究问题的会议。
在那之后,苏联先是与我方涉及核能发展计划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商谈,制定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的协定》。
虽然说苏联已经确定了对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提供帮助,但是苏联方面却认为应该培养相关技术人员,并且建议我方先培养干部开始。
于是就派遣多名专家前往中国的学校,挑选50名学生,为中国培养导弹技术方面的专家。
在此期间,苏联还多次援助我国建设原子工业的材料和技术。让我国的原子技术得到一定的提升。
然而正在我国原子弹技术在苏联的帮助下要取得成果时,我国和苏联的关系却出现了变故。

首先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开幕。赫鲁晓夫在会议后做了长达4个小时的报告,指责斯大林在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尤其是在“肃反”过程中的极端方式进行了抨击,这份报告几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然而我国的中央领导人毛主席等人却不赞同这个报告,毛主席认为斯大林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由此毛主席还利用会议对否认斯大林做出批判。
这个事情传到了苏联,赫鲁晓夫知道后便对这件事心存芥蒂,而此时中苏关系就已经出现裂痕。
后来,赫鲁晓夫为了缓解中苏在这件事的矛盾,在1958年又一次前往了中国,想要与中国讨论建设“联合舰队”还有“长波电台”。

“长波电台”是苏联提议说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设超大功率的发射电台和接收中心,可以增强两国的联系,但是他们希望,这个电台建成后能归苏联所拥有。
“联合舰队”是赫鲁晓夫向毛主席提出想要在中国有一个临时的潜水艇基地,可以给俄罗斯的潜艇进行维修和加油,为了表示他们的诚意,还愿意让我们的潜艇去他们的摩尔曼斯克。
毛主席听到这些条件,毅然地拒绝了。认为这就是想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规划自己的地盘,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把我们国家领土上的外国人赶走,而现在苏联却来商讨规划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他们的设施,这自然是不能同意。
就这样,此次会谈不欢而散。
在谈判中吃瘪的赫鲁晓夫当然不肯罢休,加上之前“否定斯大林”毛主席对他公开批评,赫鲁晓夫决定“制裁”一下中国。

在1959年,赫鲁晓夫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访问了美国。因为“超级大国”的竞争,两个国家从未有过外交活动,此次赫鲁晓夫访美必定是有问题的。
的确不出所料,赫鲁晓夫去到美国后,与英国、美国签署了《核禁试条约》。苏联不去缓和与中国的矛盾,却开始缓和起了美国的关系。
在回到苏联后,苏联就单方面撕毁了曾经与中国签下的援助协定,还将派往中国协助研制原子弹的专家都撤回苏联,而且在命令中还提到了“撤退时破坏研究文件”的决定。

苏联的“背叛”让我们陷入了被动,但是此时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核武器不能没有,如今苏联的核力量已经不再“庇护”中国的土地,我们更应该站起来。
从那以后,中共中央就决定,自主研发原子弹。
当时环境艰苦,全国上下对于粮食的供应都不够,研究人员就只能饿着肚子搞研究,经常干到大半夜。
没有计算机我们用算盘算数据,我们的技术落后但能够用时间弥补,用算盘算数据很复杂,但是经过一堆堆草稿纸的积累,在1962年的9月,我国研究人员还是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方案。

方案一出,中央领导人全都看到了原子弹成功的希望。全国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我们做齐了材料,完善了技术,最后原子弹拼装而成。
此时的美国也知道我国造原子弹的消息,并且联合台湾想对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研究基地进行打击。
没有核武器的情况就是如此,总是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为了加快原子弹的研制,我们将原子弹的“试爆”提上了日程。最终,将试爆地点确定在了新疆罗布泊。
此次参与罗布泊原子弹测试的工作人员有将近5000多人,而这5000多人没有记载过他们的名字,在这群人中有大部分到原子弹爆炸时才知道自己来到罗布泊是干什么。

技术差我们就学,没有数据我们就自己试。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
一声巨响,响彻了地球的每一片角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核压迫对我国领土安全的威胁,打破了我国军事力量的薄弱的局面。
而我国原子弹的研究成功,也是1967年苏联屯兵百万撤军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苏美关系的变化
苏联与中国如果因为珍宝岛事件在中苏边境发起核战争,苏联不得不考虑世界格局的问题。
而在此事件中,影响苏联决策战争的因素大多来自于美国。
自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让世界的局势变成“两极格局”,其中以美国和苏联的军备斗争为主要问题,两国就此爆发了“冷战”。

在1962年甚至还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建立导弹基地,想改变苏联与美国在核力量的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
然而美国知道这一行动后,也立即武装封锁了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谈判两边才同时做出让步。
可以说,自从“两极格局”形成以来,除了苏联曾主动联合美国对中国核力量研制形成制裁,苏美的出现短暂的“和解”。但是,由于制裁行动未果,苏美关系还是以竞争为主。
在1967年的中苏冲突事件中,苏联认为应该对中国进行核武器打击,称作“用核武器给中国做外科手术”。

但是在这一决策出来后,苏联的领导人考虑到,如果与中国进行核战争,必定对自己核力量有所消耗,如果这时美国对苏联发动战争,必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结果。
于是,苏联在集结兵力与我国边境时还在试探美国的“口风”。
苏联住美大使在华盛顿与美国安全事物大使进行详谈,其中就包括向美国方面透露苏联要对中国发动核战争的消息,并且有意无意的打探美国的意见。
然而在美国卷入越南战场后,在亚洲战场美军投入4000多亿美元,其中还有20多万士兵。
如果中苏爆发核战争,中国必定会全力对苏进行反击。这样肯定会牵扯到如今在越南作战的士兵,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而且,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必然会再次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中国核武器研制成功,宣布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两极格局”的局面被打破,现在就是美国第一;苏联第二,中国第三,而现在中苏关系出现问题,那么美国认为只要不改变现在的局面,苏联就不会直接威胁美国。
为此,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做出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行动。
首先是将苏联对中国即将进行核打击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中国此时已经研发出原子弹等核武器力量,知道消息后,紧急备战。保留国内一切领导力量,向中苏边界屯兵。

其次,表现出与中国和解和达成外交的诚意,想要在中苏即将交战时刻与中国建交,并且对苏联发动核战争强烈反对。
最后就是让苏联完全放弃对中国作战的决策,美国方面决定对苏联本土进行核打击的决定。
在这场危机中,苏联和美国相互制衡。我国处于军备研发初期,是军事力量较为薄弱的一方。
但是我国面对苏联的核威胁却从没有表示出退缩的趋势,从中央到地方所表现得都是“不怕打”,我国已经做好与苏战斗的准备,随时与当时的苏联决一死战。
1969年10月20日,中国和苏联就中苏边境冲突在北京进行了谈判。而中苏边界的军队也各自撤回。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到70年代末,中美苏正式形成战略三角关系。
尾声
中苏边界的冲突是我国维护领土主权原则不可打破的具体表现,为了我国领土的完整,是当时中国领导人不懈努力才达成的结果。
中苏冲突的化解,除了国际形势对苏联的影响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核力量的研发。
只有国家实力增强,才能保证我国国民安全,拥有了核武器力量就等于在国际问题中有了底气,中国人民才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直起腰杆。
我们不知道当年参与研制原子弹大多数人的名字,但是他们研制原子弹时的科研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如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面对占领我们国家领土,试图破坏我们领土主权的势力绝不姑息。

我国对于领土主权的原则永远不变:
“中国在领土完整方面,寸土必争,寸土必守。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1954—1962)(连载一)》.戴超武
《珍宝岛事件始末》.刘志青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历程与重大意义研究综述》.聂文婷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演变因素研究》.鲁宸伊
《冷战后的中俄美三角关系》.董武
1944年,他脱下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军装回到家乡河南开封。奇怪的是,却将自己的衣衫和荣誉勋章烧掉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美国贵妇欲求不满,将情人藏阁楼十年!丈夫被其情夫所杀才知真相
2005年,张德胜在收废品时发现一篇文章中的信息都符合自己的爷爷,更令人意外的是文章说爷爷是位一等功臣,曾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