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反围剿”行动中渡江失败之后转战云南扎西。中央红军领导人就目前战场形势举行了会议,会后又有了新的部署。在扎西的石坎子河坝头边,400多名战士正在修整,等待着上级的指示。就在这时,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同志走向河坝头的高处,开始传达会议的内容:
“抽调你们在川南成立一支游击纵队,一要打击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二要安置和保护伤员;三要建立革命根据地。”
配合红军主力突围的任务非常艰巨,然而心中坚定的革命意志激发着这群红军战士激昂的斗志,“保证完成任务”的喊声响彻山谷,誓死留守扎西的承诺盖过了河流的水声。
400多人的队伍面对难以统计的“围剿”部队,结局可能已经注定。看到如此英勇的战士们,周恩来同志热泪盈眶地看着眼前的战士,说道:
“我们的分别肯定只是暂时的,等到红军主力部队突围出去,会通知你们撤退,让我们再次重逢,你们重新归队。”
随后,周恩来同志还亲自给这只队伍授予了番号:
“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周恩来同志指令下达完成后,为了不拖慢红军突围的进程,快马加鞭赶回队伍。
川南游击纵队在红军离开后,往相反的方向前进,开始了他们艰巨的任务。
与敌军多次周旋,让红军成功突围
川南游击纵队的成立,前期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红军主力部队的转移提供条件,与敌人周旋,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突围,游击部队就要让追击我军的国民党“围剿”部队摸不清我军部队的具体撤退路线,让中央做好提前的准备,纵观全局,做出更好地战略部署。
川南游击纵队从背面向川南一代流窜,在途中还与敌军多次发生交火。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当地匪患勾结,参与“围剿”的山匪不计其数。于是在黄泥嘴、树坪一代发生了猛烈的交火。
这种敢战又不停转移的方法,让敌军的决策出现了错误。由于川南游击队对与黄泥嘴匪军的冲突,让国民党高层认为:红军的主力就在这个地方,他们的目标是突袭包围网进入四川。
如此便开始向四川方面集结部队,想要对我军进行歼灭打击。由此川滇两地的主力军全都来到了川南一代,但是由于川南游击队机动性强,再付出一定伤亡后,还是摆脱了追击。
但与此同时,因为川南游击队拖住了在四川和云南敌军的主要战斗力量,让两大敌军主力不能够及时支援。为贵州遵义红军主力军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川滇敌军主力的围捕,川南游击纵队不得不转移。在1935年3月5日川南游击队转移到了木场梁子山。
因为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鼓动下,在落后的川滇地区有着不少的“围剿”民团。这些民团多半是在村子里组成,这些人对地形了解,而且对于游击队的追踪有着很强的积极性。
在转移途中被民团发现后,在他们的带领下,敌人很快确定了在木场梁子山上的川南游击队。敌人为了防止我军逃脱,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发起进攻。
川南游击队奋力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先前的战斗,敌人听到“围剿”川南游击队,增援兵力越来越多,如果持续战斗,那情况不容乐观。于是为了突破敌人两面合围的包围圈,游击队的领导们决定将队伍分为两支进行突破。
正面突破的战士们必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从后面突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突围途中遇到敌人一个营的兵力进行拦截,又在梁子山后进行了战斗。
最后,无论是正面突破还是侧面突围,都受到了重创。当两支队伍摆脱敌军的“围剿”合在一起时,队伍的人员已经牺牲了大半,其中还包括纵队中的两个队长。
队伍里出现的伤亡,并没有让川南游击队干扰敌军“围剿”的行动停下来,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川南游击队多次转移迷惑敌军,在敌军力量薄弱的环节连连打了多次胜仗。且在辗转途中还动员了村民参与革命,让川南游击队的革命力量又一次得到扩充。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川南游击纵队继续吸引敌军。红军主力军向东迁移,川南游击纵队就在西边穿插战斗。
虽然川南纵队在牵制敌人的过程中频频传来捷报,但是一个更大的威胁暴露了出来。
在队伍中,游击纵队司令员王逸涛因为个人原因背叛革命。在一次于川滇边界作战时,王逸涛丢下部队向敌军投降。
他是川南游击队司令员,对于游击队内部所有决策都有参与。当他投降敌军后,对游击队的行军路线和战略目的一一向国民党反动派说明。
这一举动,必然对川南游击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到红军主力军的撤退。
在通过王逸涛了解川南游击队的意图后,蒋介石立马集结兵力,想要在红军主力军突围前合围红军,而且下令在“围剿”主力军期间,对川南游击纵队进行打击。
川南游击纵队在此次行动中损失惨重。由于王逸涛的出卖,游击纵队长期策划的“奔袭”趋势被改变。在如今刻不容缓的局面下,游击队内部进行了重新整编。
川南游击部队不停地对蒋介石的部署进行干扰,也成为了红军突破包围圈的关键。当蒋介石认清川南游击部队“佯攻”,便不再管游击队对各小部队的袭击。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捕转移途中的红军。在六月末,已经形成了对红军主力军的合围趋势。
在这危机关头,川南游击纵队发起了对国民党在四川重要的战略地区——洛表的进攻。击败压迫百姓的保商队,驱逐当地的国民党匪患和民团。
这一消息即可传到了蒋介石的耳中,为了保住洛表和对川南游击纵队的打击,蒋介石只能从围捕红军的主要队伍中抽调来追击游击队。
蒋介石看着川滇两支队伍,心中越来越气。最终派遣了多支队伍去围剿川南游击纵队。可是我军早就料到如此,在蒋介石的队伍到来前便已经离开。
因为队伍抽调的原因,围剿红军主力的部队也出现了缺口。红军大部队立即从缺口进攻,在蒋介石编织的大网里突围了出去,顺利地实现了战略转移。
红军主力部队的突围,也决定这掩护撤退任务的结束。可是因为争取突围的时间,主力部队认为在突围计划中分支出去的游击队伍已经被冲散了。所以,川南游击队在红军突围后,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就留在了川滇交界。
主力部队的成功突袭,也让川南游击队暴露在敌人的搜索圈中。国民党反动派追击突围出去的红军主力部队也将围剿重心转到了这支队伍的身上。
两次“三省围剿”
主力部队突围后,在没有接到撤退指令的川南游击队还继续完成着周恩来同志传达的任务。
联合残余的革命力量,一起对抗接下来反动派的围剿;另一方面,接触该地区的民众,发展新的革命武装。完成创立革命根据地的任务,川南游击纵队也扩充到三个分支队伍,云南分支游击队和贵州分支游击队。
革命力量的壮大,让这只队伍在川滇黔地区和反动派小股势力的冲突中屡次获得胜利。随着红军主力部队的离开,蒋介石也注意到了川南游击纵队。就将追击的队伍中调回了一些兵力,对川南地区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三省围剿”。
蒋介石认为,川南游击部队对地形的熟悉程度,使单一的围剿变得不再有效果。长期的奔袭作战还会让自己的部队出现损失。
蒋介石就调取了川滇黔三地的部队,对川南游击队进行了三面围剿。
由各地的军官分别驻守川滇黔地区重要的关口和城镇,形成一条封锁线。川军负责川南一代;滇军负责川滇交界处;黔军负责对红军进行实时围剿。三省军队形成“围剿剩余游击队”行政公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后来,川南游击队攻打兴文县城。在前往的途中就遇到了敌军四川部队的阻截,以包围形势向游击队逼来,游击纵队措手不及,造成巨大损失。
同一天下午,冲出包围圈的队伍在主要领导人余泽鸿和刘干臣的领导下,躲避敌人搜索,来到了罗布坳。正打算在此修整却又遭到了滇军独立营的突袭,纵队主要干部徐策等人在战斗中牺牲。
接下来的四个月中,川南游击部队大大小小与敌军发生冲突二十多次,其中有胜有负。但是纵队内有生力量都被突如其来的敌军冲垮,1935年的七月到十一月,川南游击队几乎被打散。
在十一月下旬,部队连续数月的激战,只剩下百余人。经过辗转想回到曾经在川南已经建立的根据地,可是才到川南,又遇到了黔军的伏击。余泽鸿等人突围过程中,身中数枪,牺牲在突围的路上。
突围过后,川南游击队仅剩下二十余人,这二十人都受了伤。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利用对地形的了解,躲进了连天山隐蔽处。
蒋介石知道这“喜讯”后,下令一定要彻底清除游击队伍。三省军队各自派出队伍,在连天山周围搜寻一个多月,最终没有结果,而第一次“三省围剿”才告一段落。
在连天山连续隐蔽数月后,川南游击队剩余的二十多人,以刘复初等人为主要领导人沿途寻找被第一次围剿打散的队伍。
在次年的五月,川南游击队通过对当地的宣传和动员,与在上一次围剿中冲散的队伍结合起来,川南游击队再一次发展到了八九百人的部队。
逐渐对当地欺压百姓的反动派民团进行整治,蒋介石得到川南游击队的消息后,当晚便发了多份电报。和上一次一样调派多方兵力,执行清缴计划。发动了第二次“三省清缴”。
在1936年六月下旬,由于红军内部错误思想的引导,队伍出现分歧。单独行动的分支队在毕节被大批的敌军“清缴”。由于革命力量难以集中,被敌人逐个击破,剩余的川南游击队伍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损失惨重,队伍人数递减到一百多人。
到同年十一月,纵队主要力量被包围至大雪山。面对三省敌军的包围,剩余的战士和干部不屈服与反动派,向前拼杀,全部壮烈牺牲。
后来,游击纵队全体覆没,队伍中的干部也都没有存活。在围剿途中被冲散的幸存者,也回到川南游击纵队的分支队伍,云南分支队和贵州分支队。
川南游击纵队分支出的云南游击支队和贵州游击支队,在川南游击队伍全军覆没后,继续在川滇黔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
川南游击队持久斗争精神永垂不朽
川南游击队的奋力抗战,完成了周恩来同志和中央的任务。顽强的与敌军周旋,给红军主要部队的转移提供了时间和条件,让红军主力军顺利的完成突围任务。
其次,英勇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长期在川南地区与反动势力作战;壮大自身革命力量,创造分支的游击队伍,为革命胜利储备了力量。
在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的突围时,牵制住了敌军。帮助红军的主力部队完成了突围。在整个掩护过程中,多次和敌军周旋,在川南地区多次和敌军展开激战,为红军撤退争取时间。
川南游击队多次破坏国民党反对势力对红军主力军的追击和围剿计划。在敌军追击红军主力时,川南游击纵队多与敌人战斗,造成敌军“分不清主力军”的困扰,让敌人对红军主力队伍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蒋介石围剿计划形成之际,分散蒋介石的兵力部署,化解了“合围”的危机。
在红军主力部队突袭成功后,为了拖慢敌人追击的速度。多次与地方反动势力引发冲突,在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后,直面蒋介石的两次“三省合围”。在多次的辗转后,川南游击队伍全军覆没;主要领导余泽鸿、徐策等人均牺牲战场。
在川南游击队全军覆没后,川南游击纵队还在当地宣传革命和动员群众斗争。多人参加到游击的队伍中,跟随队伍抗战,十二年间,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我党的就有两千人左右,将共产党人的信念传递在川西南的土地上。
当时纵队的战士们在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军撤退的任务时,还依然对周恩来同志“下达撤退指令”一直都有期盼,但是在心中都有着只要上级没有下达撤退指令就是任务还没有完成的信念。
掩护红军主力部队撤退,吸引敌军主要追击目标的任务完成了,那还要拖慢敌军追击的脚步,用了整个游击队的力量,不惜游击队全军覆没,有剩余的人依然要为了革命事业去奋斗。
突围的红军主力部队领导以及周恩来同志都没有想过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这只队伍还能存在。在他们的印象中,应该已经被冲散了,所以也就没有下达撤退指令这么一说。
到1947年,中央到川渝地区才发现原来这只队伍的番号依然存在,“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不但没有因找不到组织而解散,还将革命力量壮大了。
和曾经一样,中央向这支队伍下达“撤退”指令,撤退后继续在当地完成斗争任务。像是在石坎子河坝头,还是那样坚毅的眼神,还是那句“保证完成任务”。
曾经牺牲的战士和干部也全都以烈士埋葬,那群等待撤退指令的战士,在12年后,终于等到了。
尾声
川南游击队牺牲的所有战士,他们把满腔热血洒在了川南地区的土地上,人民会永远牢记他们的功绩。这支部队是一支传奇的部队,在红军长征的征途中有着不可埋没的功劳。
这是一部英雄悲壮的历史,十二年的艰苦奋斗是一个令人传颂的壮举。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中,它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革命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论川南游击纵队在革命史上的斗争历程》.李元勋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刘国语
《余泽鸿献身乌蒙山深处的红军战将》.冯晓蔚
1956年,山东男子高其煊从嘴里咳出一团黑色物体,医院检查发现竟是一颗留在体内多年的子弹!那这颗子弹是如何进入高其煊体内的呢?
59年邓小平到河南,得知常香玉入党困难:河南不解决,中央解决
薛岳:累计消灭10万日军,晚年却因交不起房租,被银行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