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武器研究成功后,他的学生和同事,都成为了英雄,受到了嘉奖,偏偏没有他的名字?



如果没有杨承宗,中国的原子弹就无法爆炸,在核武器研究成功后,他的学生和同事,都成为了英雄,受到了嘉奖,偏偏没有他的名字。 我们都知道,研究原子弹,元素铀235是不可缺少的核燃料,在当时的中国,只有杨承宗掌握了铀235的技术,他是唯一一个能为原子弹加铀的人。1911年9月5日,杨承宗出生在江苏吴江县,1932年,21岁的杨承宗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前往北平研究院从事放射化学方面的研究。1947年,36岁的杨承宗前往巴黎大学留学,进入镭研究所,并成为了居里夫人的助手。在这里杨承宗很快就读完了博士,毕业后,他拒绝了研究中心55万法郎的年薪,执意回到中国。面对居里夫人的挽留,杨承宗说,“我从不在意什么薪酬和荣誉,只为建设新中国。”当时,中国在核事业上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美、苏、欧各国,杨承宗知道祖国需要自己,他就是打开新中国原子弹的钥匙。众所周知,从事放射性工作,需要以自身的健康为代价,而杨承宗却不在意这些,回国后,他便马上着手编写教材,将这些年来的所有知识保留下来,然后开设“放射化学方面的课程。并开始筹建实验室,其后辗转全国各地名校,边授课边为祖国筹集一些人才。1953年,有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一套特殊的装置,据说是日本人留下的放射性化学元素。 杨承宗接到命令后,马上赶往了现场,一眼就认出了,玻璃容器中装着的就是他最为熟悉的镭。可是,这个容器早在抗战时期,就被日寇破坏过,放射性气体已经开始在空中蔓延,杨承宗和自己的两个学生以及一个做玻璃容器的师傅,需要在第一时间,把容器裂口堵住,将“镭”封印起来。 杨承宗了解这种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危害,他直接拦下学生,自己亲自上去完成了修复工作。医院安全了,可是杨承宗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损伤,在其后的几年间,视力在不断地下降。没过多长时间,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到了关键时刻,给原子弹注入铀235的任务交给了杨承宗来完成。 那时候,杨承宗的眼疾已经非常严重,但是他全然不顾,在接受任务后,杨承宗开始了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其后的三年间,除吃饭睡觉外,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实验室,在巴黎时,杨承宗可以用最先进的设备来做实验,可到了中国他的实验工具,只有一架天平,两个坩埚。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杨承宗完成了铀235的提取,并提前三个月为原子弹加上了铀。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上空升起了一朵蘑菇云,全国人民欢庆这一伟大胜利的时候,杨承宗却病倒了,他由于工作没空治疗眼睛,整个右眼彻底失明了。中央专委和国防工办下令嘉奖有功人员,杨承宗的学生和同事,有的成为两弹元勋,有的成为院士,而他却什么都没有。因为杨承宗隶属于中国科大,因而没有享受到任何荣誉,即使他的学识、贡献、资历都已超过了院士的标准,可是他不是院士,自然不能佩戴上共和国的勋章。很多人为他鸣不平,不只是杨承宗为了原子弹失去了一只眼睛,更是没有他这个给核武器加铀的人,原子弹就不会成功。 可是,杨承宗却对此毫不在意,如果执着于名利的话,他当初就不会放弃法国优厚的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了。2011年5月27日,接近百岁的杨承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位老人可以不在意“名利”这些身外之物,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他所做的贡献。
母狼产子时无食物,老猎人送猪头救活狼崽,数年后狼群前来报恩
2005年,广东男孩与蛇同吃同住,将蛇当成亲人,蛇真的能养熟吗?
2007年,四川一91岁老太身体不适,去医院竟查出已经怀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