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线北移,导致新疆正成为塞北江南?暖湿隐患:沙漠洪水或变多



西北地区深入我国内陆,很难受到来自海上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少,自古以来就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词,以此来表现西北地区干旱的现状。目前来说,整个西北地区处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甚至不足50毫米。
然而,随着目前全球的气候变暖和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西北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降雨量增加的现象,丰富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北地区干旱的现状,但是从长远来说真的有利于西北干旱地区吗?会不会带来洪水等灾害呢?

我国的降水分布情况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的大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也就意味着我国存在多种多样的气候,当然也就造成了各地区降水量的显著不同。总的来说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华南地区的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左右,长江流域可以达到1000毫米,而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到了西北内陆这个数值只有400毫米。
整个西北内陆地区,除了天山和阿勒泰山因为山地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能够达到600毫米,其他地区的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许多干旱的中心地区,降水量甚至达不到50毫米,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这里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然而,近年来北方地区降水有显著增多的趋势,这似乎在预示着我国的降水带在慢慢地北移,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降水带北移的依据
2021年7月份,河南省遭受了百年难遇的大暴雨,郑州城区的短时间降雨量达到了500毫米以上,河南省10个地区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突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同年夏天,西北内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被淹没了300平方公里,这些局部降水的增多似乎都表现出了降水带的大幅度北移,有人甚至相信新疆能够成为第二个塞上江南。

其实,在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发表的预测数据中也体现出了降水带北移的趋势。2022年3月24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2022年全国汛期预测情况表,这张图表预测今年夏季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北方,黄河的中下游,东北地区的辽河、海河、嫩江降水将会显著增多,有很大的概率出现较大的汛情。虽然说这份报告只是一份预测数据,但是在准确性上还是有较高的保障。

除了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测数据,相关科研人员还从大量黄土剖面层当中寻找到了部分证据。我国学者丁仲礼等人于2015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国降雨带变化情况的论文。该论文通过分析黄土层的剖面,发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降雨带的变化情况。
科学家通过对于泥土当中碳十四和碳同位素分析,发现黄土高原地区在两万年的时间内夏季降雨带至少向西北地区推进了300公里,同时这项报告也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的等降水线从侧面验证了报告的真实性。

同时,我国南方独特的梅雨天气似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降水带北移的趋势。 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国的降水大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北方的降水在减少,夏季经常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然而到了新世纪初,这一局面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此时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减少,更靠北方的淮河流域降水显著增加。自从2000年以来,各地的气象观测站都发现了梅雨降水带北移的迹象。

正是通过许多直接或间接地证据,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我国降雨带北移的事实,北移的降雨带确实改变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带来了更多的降水。
降雨带北移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夏季降雨带的北移给新疆等地区带去了更多的降水,根据相关气象数据,新疆的年降水量在过去的50年间,在以每十年增加8毫米左右的速度增长,同时新疆地区的气温也在过去50年间大约上升了1.5摄氏度左右。
对于新疆地区改变最大的还要数毛乌素沙漠,许多科研人员一直将毛乌素沙漠的改善归功于降雨带的北移。毛乌素沙漠在最近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60万亩的流沙得到了固定或者半固定,通过大量的植树造林将其森林覆盖率从原本的不到1%上升到了30%以上,真正将这座沙漠恢复到了以前的模样,重新焕发了生机。

然而,将毛乌素沙漠变为绿洲的最大原因不是降水带北移所带来的更多降水,而是几代人的辛勤劳动。降雨带的北移确实给毛乌素沙漠带来了更多的降水,但是即使降水增加,其最终的降水量大约也只在400毫米左右,还是无法独立满足树木的生长。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无数的林木工人在毛乌素沙漠挥洒汗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沙漠治理事业,是他们将毛乌素沙漠树木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0%以上,给毛乌素沙漠带来了更多的绿色。

劳动人员不仅将毛乌素沙漠变成了绿洲,还给塔里木河进行了新的生态补水。2000年-2019年,塔里木河管理局先后19次为塔里木河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每年补水平均超过15亿立方米,彻底改变了塔里木河下游河段经常断流的问题。同时,西北地区人民还专注于湿地的修复和扩建,新疆的湿地数量已经增加了8000多块,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了湿润的环境。
由此可见,降水带的北移是给西北地区带来了更多的降水,但是将生态环境进行翻天覆地改变的还是我国可爱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将广袤无垠的荒漠、沙漠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绿洲。在看到西北地区环境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降雨带北移也可能给西北地区带来的危害?

降雨带北移的危害
降雨带的北移其实本质上是给西北地区带来了一种“暖湿化”气候。但是这种突然的气候改变也有可能带了许多不确定性的危害,比如前文提到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遭受大暴雨淹没事件,这次洪水让50辆勘察车辆被淹,3万套设备被泡,石油工人不得已在沙漠当中进行抗洪,这次洪水爆发的原因就是这种暖湿化气候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降水产生。

这种暖湿化的气候特点只能在较短时间内影响某地的局部气候,如果要真的将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得到彻底扭转,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湿润气流到达西北地区,那时候地改变可不止降水带北移这一点,而是整个北方气候地剧变。
同时,降水带北移带来的较多降水有可能会让西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得更加敏感,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动植物数量较少,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短时间地降水增加有可能会让当地出现洪涝灾害,影响当地居民地生产生活。当地许多以充足太阳能为生的植物也有可能遭受到雨水的毁坏,降水所带来的气温升高也会导致高山地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极易造成雪崩。

总结
我国的降水带北移目前来说还是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科学推测,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危害还不得而知,在短期内带来的不确定也在增加。
同时,降水带北移带来的降水也需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利用,尽可能减少其有可能带来的洪涝影响,充分发挥其降水优势,做到趋利避害。
作者:丫丫 校稿编辑:W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