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像小龙虾,罗非鱼,还有非洲牛蛙等外来入侵物种,都能被吃货们给吃到需要人工养殖才能满足需求了,现在竟然能有一个地方有多达8亿公斤的鱼没有人敢去吃?很难想象现在还有我们不敢吃的鱼,而这种鱼究竟是什么情况,才能让它长到如此数量都没人敢去吃?
8亿公斤的鱼怎么来的?
这种多达8亿公斤的鱼就是生存在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湖里的高原裸鲤。而羊卓雍措湖是个低浓度的咸水湖,里面的环境非常适合高原裸鲤等鱼类的生长,本身就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
而高原裸鲤也叫瓦氏裸鲤,主要聚居地就是高原湖泊,这种鱼主要就吃一些小型硅藻类和轮虫类,每年差不多在5~6月份就繁殖,并且高原裸鲤虽然体型瘦长,但是肌肉丰满,味道鲜美,算得上是羊卓雍措湖的特产。
这种裸鲤为何能发展到如此规模?
首先就是这种鱼的繁殖能力很强,雌鱼每次怀卵数量甚至能达到1086~11400粒之间,所以每次繁殖期过后,湖里便会出现大量的鱼卵,而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种鱼类能大量繁衍后代,那么附近就一定会有它的天敌,比如别的大型鱼类来控制其数量,但偏偏羊卓雍措湖是个例外。
因为由于羊卓雍措湖独特的地理结构,以及湖水的水质问题导致湖里的物种数量变少。所以高原裸鲤几乎没有什么天敌,竞争对手也少,生存压力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原裸鲤鱼群数量便逐年增加。
且羊卓雍措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所以湖里的鱼也跟着享福,而且每年还都有不少人买鱼苗到湖里放生来祈求平安。再一个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圣湖在当地人心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羊卓雍错湖名字在藏语中的解释,按字面意义翻译的话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而实际上它在当地藏民心中的解释是天上神女掉下来的绿松石耳坠,由此可见其珍贵。
而为了保护羊卓雍措的生态环境,西藏当地政府还编制完成了《羊卓雍措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3-2015年)》和《羊卓雍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现在中国已正式将羊卓雍措纳入100个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项目之中,可见当地人民对羊卓雍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所以当地人基本上不会大规模捕杀鱼类,这也让鱼群数量能够飞速增长。
现在这种鱼多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已经到了站在湖边就能直接看见里面大量鱼儿欢快畅游的情景。
泛滥至此为何不吃?而没人去吃的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就是藏族人民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因为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而为了抵御严寒,藏族人民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要求很高。
而满足这种条件的就是各种牲畜,禽类的肉,但是高原上气候严寒,并不适合驯养禽类,反而一些牛羊倒是生活得很好,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的,所以羊也是藏族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生存,藏族人民就选择了能够适应高原生活的牦牛肉和羊肉来作为主食,并且因为地域差异并没有其他地区生活那么便利,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的烹饪方式,直接白水煮熟再配上当地特有的蘸料来吃,既简单方便又原汁原味儿,而这种烹饪方式也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而鱼肉吃起来,就没有牛羊肉方便,牛羊肉吃不完的就可以风干成腊肉,鱼肉就比较麻烦了,也不好大量储存,所以说藏族人民一般不会花大力气去特意去抓鱼来吃,也没这个必要。
还有就是信仰问题,自从佛教传入藏族之后,藏族便认为杀生就是杀孽,会有业果报应,而杀的越多,那么业果就会越多。
如果吃鱼的话,而鱼的话体型较小,如果非要吃的话,那么就要杀死很多条,这与藏民们的信仰相悖。特别是在5~6月份产卵的鱼,杀死一条鱼就相当于杀死成千上万个生命,而这样的方式是西藏人民所不能接受的,而只杀死一头牦牛,就可以提供一家人将近一年的食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只算一个杀生,相对来说这样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
最后就是藏族独特的送葬习俗,比如天葬,塔葬,水葬等等。而水葬习俗,是藏族一直以来都有的将逝去的亲人放在木筏上,再送入水中,最后让鱼吃掉遗体的送葬习俗。
所以他们认为吃鱼的话可能会吃掉离世亲人的血肉,这样的想法让他们一般不会去捕捞羊卓雍措里的鱼来吃。
所以主要就是因为西藏奇特的地域特征和藏族人民独有的饮食文化,才导致了8亿公斤的鱼没人吃这种奇特现象。
但不管是吃鱼还是不吃鱼,这都是别的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我们尊重就好。而且正因为有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才更能体现出我国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作者:真菌道友 校稿编辑: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