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河南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抗战期间河南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河南是抗战的主力军,虽然河南境内没有发生像武汉会战、上海会战和长沙会战那样规模超大的会战,但河南在抗战期间出兵的人数却是排名全国前列的。同时河南在抗战之中多次遭受无妄之灾,其中以人祸为主,因此河南也是在抗战期间付出牺牲最大的省份之一。
抗战主力军的河南
据统计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全中国一共征调壮丁1405万人左右,但在当时征调壮丁的过程中,各省的指标分配却非常不公平,而且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各地在战时的实际情况。比如在1938年之后,河南大约有一半的地区已经被日本占领,但下发给河南的征丁名额仍然是按照全省人口为基数制定的,这就造成河南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征丁比例奇高。
比如仅仅在1943年,国民政府就计划在河南征调壮丁20万人,而这一年经过1942年的旷世大灾,河南人口已经锐减300余万,但国民政府仍然拒不改变计划,使河南当时男性人口中有2.25%都被征调走。也许一些朋友不知道2.25%是个什么概念,在这里桃花石杂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对比。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全部阵亡军人有210万左右,这个数字也就占当时整个日本人口的2%左右(当时日本人口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的人口,因为当时这些地区是日本殖民地,日军也曾从这些地区征兵)。整个抗战八年,河南有差不多189万多人从军入伍,投入抗战战场。这一数字占全国总出兵兵力的13.5%,也就是八分之一强,也就是说在各地的抗战中,可以说有无数重大战役的主战兵力都来自河南。这一数字也占战前整个河南人口(大约3500万)的5.5%,如果按遭受大灾之后的人口,比例只能更高。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河南在一半土地早早就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在抗战前5年仍然排名全国出兵人数第一,在全省于1944年都被日军完全占领的情况下,仍然在全面抗战八年的全国出兵人数总排名里排第二位,仅次于当时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四川省,但出兵比例则高于四川。除了正面战场,在后方战场发挥了核心作用的晋冀鲁豫根据地也有大片区域位于河南,河南在敌后战场也曾发挥重要作用。

(在河南黄泛区作战的中国士兵)
除此之外,在几百万河南人在大灾中被饿死的几年中,河南竟然还是全国军粮征收排名前列的省份。1941年河南大灾已经出现苗头,但当年国民政府仍然在河南征收了158万担粮食,排名全国第四。而1942年,在河南饿死几百万人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在河南征收的粮食不减反增,达到245万担;到1943年更进一步增加到302万担。可以说河南在一半领土被日军占领,其它地区遭遇罕见大灾的情况下,还为国家的抗战竭尽了全力。
多灾多难的河南
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河南在抗战期间所遭受的灾难也是世间罕见的。抗战伊始,国民政府就兵败如山倒,日军势如破竹,到1938年,河南全省111个县里有一半沦陷敌手。而在军事上无力阻挡日军进攻,国民政府竟然想出了人工制造洪水这种绝世损招,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炸开,以迟滞日军进军速度。

(花园口决堤之后的灾民)
但这一决策完全将大堤周边几百万河南民众视为无物,在实施之前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防灾举措,致使周边44个县形成了巨大的黄泛区,其中20个县位于河南境内,而毫无防备的民众则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仅根据河南17个县的统计,共有6141个村庄被淹,淹没率高达44%。战后国民政府的统计是当时河南总共死了32万人,但根据受灾情况看,实际数字肯定远高于官方数字,目前普遍认为遇难者高达89万人。

(因花园口决堤形成的黄泛区)
而在黄河水退去之后,可能是因为黄泛区的泥沙成为蝗虫滋生的绝佳温床(此观目前非定论),1942年又旱情严重,蝗虫繁殖旺盛,使河南遭受了史上罕见的蝗灾,许多地区粮食颗粒无收,全省3500万人,有3000万人都处于饥荒状态。而在这时,国军驻河南的汤恩伯部在河南仍然横征暴敛,甚至进行有组织的抢劫,致使河南灾民的处境雪上加霜。因此水旱蝗汤也被处于人间炼狱中的河南民众归纳成了河南四殃。

(1942年河南灾区的儿童)
因为民国时期根本没有规范的人口统计,所以对于遇难人数只能估算,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当时河南共有300万人饿死。另外据战后官方提供的数字,1942至1943年期间,整个河南共有500多万人流亡外省,800多万人被迫在省内流落他乡,合计1300多万人。
面对国难时,身为中原人的河南人如历史上任何一次中原战乱时一样,始终站在了抗战第一线,在半数领土早早沦陷的情况下派出将近200万子弟兵与日军在全国各地血战,极大的延缓了日军的侵华进程,同时身为中原人的河南人也一如继往地在国难时承受了最大的牺牲。河南在抗战期间的贡献之大,牺牲之重在当时的全国都毫无疑问是可以排名前列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