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为什么中原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个性价比的问题,就是值不值得。具体来说就是把朝鲜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能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而不把它纳入进来又有什么利弊?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一下,其实答案是很容易发现的。
中原王朝为什么要扩大版图?
首先在说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把朝鲜半岛纳入版图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应该先搞清楚中原王朝在历史上扩大版图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中华古文明基本上从一诞生开始就是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安定,厌恶战争的倾向的。因为农耕文明得以维持的根本要素就是保证社会稳定,让生产周期特别长的农业劳作能够稳定进行。
所以它和游牧文明以及海洋文明的价值取向都不一样,在那些文明的基本形态里,安定比农业文明更难获得,因此反而使他们对安定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这些文明也找到了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替代要素,比如通过战争或者贸易抢夺或者交换财富,所以这两类文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外扩张的冲动,因为对外扩张的越大,就会有更多的领土(市场)去进行掠夺或者交换。

所以中原地区最初的统一王朝秦朝就是中原地区适合进行农耕地区的一个联合,因为对于这些农耕地区来说,拥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是最适合进行农业生产的,也就是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最有利的方式,所以秦朝的统一虽然也是通过武力实现的,但它最根本的内在原因却还是基于农业文明所渴望的稳定。也正因为如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不惜用国本持续用兵,而统一六国之后却没有任何再向周边扩张的欲望,反而修了一道万里长的城墙,自己给自己设定了版图的边界。
说到这肯定有些朋友会说,那为什么后来中原王朝又扩张出了长城的边界呢?这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经过秦汉将近一百年的统一之后,中原人发现,只靠长城没法维持中原的和平,也就是没法完全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要想减少这种侵扰,只能主动出击,所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原王朝也多次发兵进入漠北草原。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原王朝又发现,因为中原在马匹骑兵方面的劣势,所以仅凭中原农耕地区,很难与长期拥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抗衡,要想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只能将游牧和农耕杂处的西域地区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才能改善自己武力的劣势,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所以汉武帝时代之后,经营西域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基本国策。

(汉匈战争也是汉朝在经过了70年防御求和无法改变匈奴袭扰之后的无奈之举)
所以这西域和漠北也就成了中原王朝较早纳入版图的地区。而在唐朝时期,吐蕃王朝崛起,不但在安史之乱后攻占了河西走廊,将西域两个都护府与中原隔绝,最终一度并吞了西域大部。而且在公元763年10月,吐蕃甚至发兵20万,攻占了唐朝首都长安,并在长安立了伪皇帝。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其实也使中原王朝认识到,青藏高原对中原王朝和生存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西南的威胁不消除,西域和漠北也很难稳固。所以到元明清三朝,中原王朝的版图也扩展到了青藏高原。
隋唐为什么要对高句丽用兵?
所以中原王朝对外扩张其实都是被动进行的,即在面对生存威胁,没有别的办法之后,才会去通过扩展领土的方式尽量消除这种威胁。其实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隋唐两朝才会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持续用兵,因为高句丽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朝鲜半岛上的王朝,它领土的主体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它其实与后来的辽金清等发源于东北地区的政权更加类似。
而且高句丽的主体民族也不是朝鲜半岛的民族,而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叫扶余的古民族。此外在它的存在期间,它深度参与中原政治,在南北朝时期通过向南朝称臣牵制北朝,并曾与北朝多个政权发生过激烈战争。而到隋唐时期,高句丽又与突厥联盟,继续骚扰牵制中原王朝。所以如果任其发展,恐怕金朝和清朝入主中原的历史在唐朝就会出现,这当然是中原王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隋唐两朝才会不惜国本地对高句丽持续用兵。

(高句丽其实和其它中国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政权更接近)
为什么高句丽之后不再用兵朝鲜半岛?
但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也都知道,隋唐对高句丽的持续用兵也并不顺利。隋朝大家都知道了,隋炀帝为了征高句丽,不惜大费人力物力修建京杭大运河,使中原大军能够在中原地区的北境幽云地区集结,以求得胜机。但三征高句丽还是耗尽了国库,隋朝最后的灭亡都和征高句丽的战争有关。而唐朝也一样,雄才大略,威震西域,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率领大军御驾亲征竟然都没能成功征服高句丽,最后还是在唐高宗时期又历时八年左右,两次发兵高句丽才将其征服。
而这种不顺利的过程,除了在一方面说明高句丽确实具有很强实力,堪称-1.0版的辽金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国本位于黄河流域的隋唐,在征高句丽的时候会面临非常大的后勤困扰。在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的主要人口都还是位于黄河流域,因此要征高句丽,大军也要先在中原地区集结,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再发往高句丽,而光在路上粮草乃至疾病等对军队的自然消耗就会占去很大比例,在当时为这种规模的大军提供粮草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无论是隋军还是唐军,到达高句丽地区的时候,其实都不可能发挥最强战力,这也是隋唐两代征高句丽都不太顺利的主要原因。

(唐朝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战争)
不过唐高宗时期,还是凭借其超强国力,完全灭亡了高句丽。但唐朝维持对朝鲜半岛的统治还是面临和之前一样的问题,就是在当地要长期维持大量驻军,后勤消耗太大,得不偿失。但在唐朝灭亡了高句丽之后,朝鲜半岛周边的政权其实已经接受了无力再和中原王朝抗衡,其影响力不可能迈出朝鲜半岛的现实,所以虽然后来唐朝也并非心甘情愿地退出了朝鲜半岛,但面对一个甘心称臣,没有任何野心的朝鲜半岛,唐朝和后来的中原政权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后来朝鲜半岛和中原政权之间基本就定型成了这样的关系,即朝鲜半岛向所有中原王朝称臣,在各种礼制以及军事、政治方面不越雷池一步,而中原王朝也不再去招惹他们。

(甲午战争之前,朝鲜的王宫景福宫都是始终按照中国郡王府的规制建设的)
所以在后来,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是最有利的关系,朝鲜半岛不可能对中原形成威胁,而将其完全征服的获益比不上让其自立,但基本听命于中原王朝的状态。对于朝鲜半岛来说,在明知无力与中原王朝抗衡的情况下,以称臣换取自立也不失为一种自存的策略,所以双方的这种关系就一直得到了维持,一直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打破这种平衡为止。
而在此之后,其实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旅顺屠城,918事变乃至抗战期间中国的沉重牺牲在某种程度上也都跟失去了朝鲜半岛有一定关系。所以回过头去看,其实中国古代上朝鲜半岛维持听命而自立的状态,其实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一种方式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