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无论是对历史抱持什么观点的人,恐怕都不会否认现代世界和古代世界存在着诸多不同,人类的生活方式在过去数百年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这些转变的基础,就是一个又一个在后世得到认可,甚至得到纪念的成就,正是这些成就的叠加,使人类社会实现了沧桑巨变。而在这些成就之中,对全球几乎所有人群共同都产生影响的成就有很多是发生在医学领域。其中有两项成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所有人的生活,一是疫苗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应用,二是抗生素的发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项成就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世界最早的疫苗
虽然人类的医学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出现之时就差不多也出现了,但疫苗这个概念却实实在在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可以说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不曾有过疫苗这个概念。
而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最早的疫苗就是出现在中国古代,不过具体的时间还是有比较大的争议,目前主要的说法有三种,都是通过种植人痘预防天花的。第一种说法出现在清朝末年董玉山所写的《牛痘新书》一书中,说“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也就是说如果董玉山的说法可信,那么早在公元8世纪的开元盛世时期,在中国民间就已经有了人痘接种的雏形了。
不过这种说法受到很多质疑,因为它并没有给出任何当时的记载作为凭据。现代人在唐朝古籍里只在《千金要方》里发现了与之有点类似的记载,但这个记载却是治疗小儿疣目(又称千日疮)的,而不是用来预防天花的。
在宋真宗时期可能中国就已经存在最早的人痘疫苗接种术了
另外一种说法则出自清朝初年的医者朱纯嘏(gǔ)的著作《痘疹定论》,其中记载说北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都不幸死于天花,后来他在年龄很大时又得了一个儿子,为了防止他再次被因天花而夭折,王旦召集来很多名医商议为儿子防治天花的办法。其中有人说当时四川峨眉山有个神医会为人种人痘,可以防治天花。于是王旦把这位医生请来给儿子种了痘,结果他儿子在种痘7天之后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但比较轻微,13天时所出的痘疮就已经结痂,之后果然没有再患上天花,最后活了6、70岁,在当时绝对堪称长寿了。
应该说这个记载是比较详细的了,不但有名有姓,而且还提到了具体的过程和种痘病人的结果。但它的问题也是并非第一手材料,而且缺乏宋朝时相关记载的佐证。不过在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到1572年),安徽宁国府太平县曾发生天花疫情,当地的医生大量实施了人痘种植法,留下了许多记载,后来这些医生还受到了隆庆皇帝的嘉奖。这说明当时这种方法已经非常普及,其发明时间应该远远早于这个时期。但不管怎么样,宁国府种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得到记载而且没有争议的疫苗种植实践了。
近代疫苗技术的发展
而随着明清之交中西交流的加深,中国的疫苗实践很快传到了西方。公元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的两位医生马丁·利斯特和克莱普顿·哈沃斯收到了两例中国人通过种植人痘预防天花的报告,其中一例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驻中国的雇员所报告的。这差不多是西欧人第一次得知这种免疫实践的存在。
最早了解到中国古老种痘方法的英国医生马丁·利斯特
很快,两位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希腊医生开始在伊斯坦布尔试验这种免疫方法,并在公元1714年发表了自己的试验结果。公元1716年,这种方法被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的夫人蒙塔古引入了英国。之后人痘种植就开始在英国及其北美殖民地推广开来。
而在公元1742年,法国启蒙运动大家伏尔泰在一篇著作里提到,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会用类似方法免疫天花。他说土耳其人是从邻近的高加索切尔克西亚人那里学会这种免疫方法的,同时他还非常肯定地说这种方法中国人已经“实践了几百年”。
但人痘种植虽然能够直到预防天花的作用,其风险却也是非常大的。当时人痘种植的死亡率可以达到2%,也就是说如果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去种植人痘,那么100个人里可能就有两个人会因为防疫而死亡。虽然这跟天花20%到60%的成份死亡率和80%的儿童死亡率相比已经低多了,但它当时的争议还是非常大,所以只是在某地爆发天花疫情的情况下才会作为应急手段应用。
爱德华·詹纳第一次进行牛痘植入的场景
但在公元18世纪,欧洲各国死于天花的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仍然高达8%至20%,所以能够预防天花的方法当然对各国政府和医学界都极具吸引力,因此当时的欧洲也始终有人在研究更好的方式。而在此期间,有人发现感染过牛痘病毒的人极少会再患上天花,而牛痘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比较低,所以很快有人开始研究通过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公元1798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通过行医实践发明出了将牛痘患者的痘痂植入健康人胳膊的牛痘种植方法,并将其写入自己出版的《关于牛痘预防接种的原因与后果》一书中,迅速引发轰动。
描绘早期欧洲人接种疫苗场景的画作
虽然当时这种方法因为伦理等原因在医学界和宗教界招致了许多人的反对,但因为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天花这种夺命无数的疾病,因此还是很快被推广开来。牛痘疫苗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基于近代医学的疫苗,发明了这种疫苗的爱德华·詹纳也因此后人誉为“疫苗之父”。
1957年瑞典开始给儿童应用小儿麻痹疫苗的场景
而比预防天花更为重要的是,牛痘疫苗的诞生为通过疫苗预防其它疾病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在此之后,狂犬病、炭疽病和霍乱等恶性传染病的疫苗也先后研制成功。进入20世纪之后,新的疾病疫苗更是不断诞生。到目前为止,能够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数量已经达到了30种,而最早被疫苗攻克的天花也在1980年之后绝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确定被人类消灭的恶性传染病。
抗生素给世界带来的改变
在被发明之后的100年间,疫苗可以说已经为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公元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了47岁左右,而在之前的几千年,所有国家所有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据估计都不超过35岁。但疫苗只能是在感染传染病之前使用有效,一旦感染和发病,疫苗就基本上无能为力了。而且各种疾病作用机理不同,能够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进入20世纪之后,医学界又开始探索能够在一些感染性疾病发病之后也能对其产生治疗作用的新方法。
公元1880年代,德国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发现有些染料可以使一些人类、动物和细菌细胞上色,他意识到通过这种原理可以发明出一些能够附着在细菌之上并将其杀灭,同时还不伤害健康人体组织的药物,之后他立即开始了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他在1907年研制出了世界第一种合成灭菌药物606(萨尔佛散),而这个药物的诞生也拉开了人类治疗传染病的新篇章。
研制出世界第一种合成灭菌药的埃尔利希
而在埃尔利希研制606的同时,英国科学家布尔顿-桑德森也在试验中发现,由霉菌覆盖的培养液里不会生长出细菌。后来其它一些科学家又先后发现了灰绿青霉菌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的抗菌作用。到1928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在一个致病菌培养基里,霉菌菌斑周围的致病菌菌落被溶解掉了,因此他认定,这些霉菌一定是分泌出了某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penicillin)。
发现了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
但弗莱明一直没能找到纯化青霉素的方法,所以青霉素在被发现之后并没有马上被应用于医学实践之中。直到1940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研制出了提纯青霉素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在二战期间得到大幅改善,1942年美国有企业成功实现了大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青霉素立即被美军大量订购,在二战中对于治疗伤口感染发挥了巨大作用。
世界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分子
在此之后,其它类型的抗生素也被不断研制出来,使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也开始在此之后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增长。从3、40岁逐渐增长到了6、70岁甚至更高。当然,每个国家人均寿命的增长并不完全是得益于以疫苗和抗生素为代表的现代医疗技术,在现实中与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也都密切相关,但以疫苗和抗生素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其助推作用也无疑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将疫苗和抗生素发明都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