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征日本为何失败?神风是日本人自嗨吗?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忽必烈征日本为何失败?神风是日本人自嗨吗?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先后发动过两次征讨日本的战争,但当时在欧亚大陆难逢敌手的蒙古大军,两次征日却都以惨败告终。还在日本留下了神风助战的传说,这是为什么呢?

神风帮日本战胜元军?也是也不是
其实细说起来,忽必烈这两次征日的动机都很可疑。因为公元13世纪时,人类尚未进入航海时代,海岛国家并无太大经济和政治价值,对陆地上的人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中原王朝在元朝之前和之后从来也没有对进攻日本有过任何兴趣。即使是喜欢征伐四方的唐朝,在占领朝鲜半岛之后,曾大败想趁乱入侵朝鲜半岛的日本舰队,但之后也并没有乘胜越过窄窄的对马海峡,染指日本本土。至于后来,唐朝向西一路发展到今天的伊朗境内,也没有对东边这个海岛邻居产生过什么兴趣。究其原因,其实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日本列岛多火山地震,气候恶劣,可耕地很少,其实对中国王朝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但到元朝时,忽必烈似乎突然对日本产生了莫名的兴趣。有人或许会说因为蒙古人嗜战成性,看见哪不服不打就难受。但当时的蒙古人虽然好战,却也不是没有任何理性的。他们好战是因为那个时代正好是草原骑兵的黄金时代,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使蒙古骑兵在当时的欧亚大陆拥有了最强的战斗力,所以他们确实可以不付出太大代价就占领广大领土。
可是去征讨日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蒙古骑兵在海上战斗力等于零,即使登陆,日本沿海的地形也没有可供骑兵施展战斗力的开阔平原。元朝在灭宋最后几年其实早已占据了几乎所有陆地领土,只是南宋残存的一点海军在沿海打游击都让元朝非常头痛,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崖山得胜。当时的这种海军战斗力,征讨日本根本没有胜算,甚至可以说是必败的。

襄阳之战后,吕文焕招降了大量南宋军队
但忽必烈还是两次让自己的军队去送死,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两次征讨,恐怕还是和元朝灭南宋期间的两个重要事件在很大关系。元朝两次征讨日本分别是公元1274年和1281年。而在此之前一年和两年,在宋蒙战争中分别发生了两个重大转折,即襄阳之围结束和崖山之战。这两个事件除了元朝胜利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有大量宋军投降。其中襄阳之围经过六年苦战,以襄阳守将吕文焕率部投降告终。而之后吕文焕为元廷所用,作为元军先锋,为元廷招降了自己的老部下及其部属,对元军能够迅速在襄阳之战后占领南宋首都临安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崖山之战前后,元朝也收服了大量南宋军队。

崖山之战前后,也有大量宋军投降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大规模战争之后,如何处理战争遗留的军队和将领都是很大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秦军坑杀赵军,朱元璋杀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都是与此有关的事件。元灭宋是一场规模超大的战争,期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量南宋降军如何安置。这时候忽必烈就想出了这个损招,让他们去打仗,但不是打陆地上的敌人,而是跨越作战,去打日本。
我们只要看看两次征日的兵力构成就可以了解这一点。第一次征日,3.2万元军中,汉军占了2万人,占比超过60%,而且另外还有5000军队是高丽人,一样是忽必烈希望消耗的力量。而第二次征日光南宋降军就有十万人,其它军队则寥寥无几。看到这个兵力构成,忽必烈打的什么算盘恐怕就非常明显了。其实他完全知道凭当时的海战能力,想跨海击败日本这样多年尚武,并且有完整政权体系的国家根本不可能。但他仍然两次这样做,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耗襄阳之战后和崖山之战后收编的大量南宋降军。
当然当时的日本人未必能够明白忽必烈的意图,而且无论忽必烈的目的如何,日本人看到的就是大量元军来袭,那就只能是死战了。结果正好海风就给元军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但其实这种海风恐怕并不罕见,当时船只的跨海能力本身就极弱,大规模军队跨海航行不遇到海风袭击才是罕见的情况。但既然是海风的作用,就当是天神帮忙吧,正好还有利于统治,所以平常的海风才成了日本的千年传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