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为什么西方国家不承认夏朝?其实这个问题如果这样问可能更合适:为什么夏朝还没得到国际承认?因为有没有国际承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殷墟发现之前,商朝其实也得不到国际承认的,所以其实这种状况也是会变化的。至于为什么不承认,其实这就牵涉到一些文明定义的标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朝”缺了什么?其实夏朝缺的,只有一样,就是文字。夏朝在现在难以得到国际公认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字。说没有发现文字不是说中国古籍里的文字都不算数,而是说没有发现夏朝存在时的文字。而且不但是没有夏朝存在时的文字,连商朝的甲骨文里也没有发现提到夏朝的记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国际公认确实是比较难的。要知道商朝被国际公认就是在殷墟甲骨被发现之后,而在殷墟可是发现了超过5000个甲骨汉字的。
(夏朝可能的大致疆域)
而中国最早记载了夏朝历史的文献,都要到周朝才出现,比如《逸周书》、《尚书》和《论语》等。而像真正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夏朝历史经过的文献,比如《史记》甚至是出现在汉朝的。另外即使是身份十分可疑的《竹书纪年》,虽然是在西晋时代出土的“古籍”,但这个“古”也没古到哪去,因为根据它的记载,它被埋葬的年代也是战国时代,距离夏朝灭亡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疑似文字的陶纹碎片)
当然近代关于夏朝的考古也不是没有发现任何可能是文字的东西。比如在最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实也曾经发现过数十个非常像文字的陶纹。但这些文字却都是单个出现的,没有组成整句的情况,因此是不是文字也没法确定,更没法破解。所以也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古籍里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商朝历史过于相似,比如夏桀和商纣王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中间夏朝的兴衰起伏也似乎都有商朝的影子,所以有些人认为夏朝是周朝人编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商朝代夏的历史来证明自己取代商朝的合理性。
夏朝是否存在,也许只是名称和标准之争不过虽然夏朝是否存在在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在夏朝可能存在的时期,在史书上记载的夏朝所在地,存在了比较发达的文明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因为最近这几十年的考古活动,已经在可能的夏朝故地发现了不止一处高度疑似夏朝都城的遗址,其中最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了。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地基图)
首先二里头遗址的地点与史书里记载的夏朝核心区域非常吻合,其次是根据碳14测年,二里头遗址的存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395年到1625年之间,也和夏朝可能的存在时间高度吻合。而且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大的惊人,目前已经至少发现了两座宫殿遗址,其中的一号宫殿面积达到9500多平方米。此外在这两座宫殿遗址里还都发现了陶制的排水管道,这也是当时文明水平和城市规模的一种证明了。所以二里头遗址无疑是一个比较大的远古城市,而城市的出现,其实也是文字以外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了。而后来在二里头遗址的周边地区,又发现了大量与其类似的遗址,现在这些遗址被统称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酒爵)
另外关于夏朝建立的传说,最近这两年似乎也找到了一点间接的证据。2016年南京大学联合美国普渡大学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公元前1920年前后,青海地区发生过地震引发的山崩,之后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堰塞湖,而这个堰塞湖阻断了黄河,几个月之后积水满溢形成崩堤,导致了大洪水,给下游2000公里的范围内都造成了灾害。而这个时间和整体情况,似乎就是跟大禹治水前后的情况非常像。也跟现代认为的夏朝建立时间非常接近,所以这个发现被公布之后,也被普遍认为是夏朝存在的另外一个间接证据。
另外在商朝的甲骨文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夏朝,但却多次提到了在周朝被视为夏朝后裔的杞国,而且有一些学者通过分析甲骨文里的相关记载,认为甲骨文里曾经多次提到的“土方”就是商朝对夏朝的称呼,因此这些文字差不多也可以算是夏朝存在的间接证据了。而且关于周朝人发明夏朝的说法,其实在逻辑上也有很大的漏洞,因为在周朝建立之时,很多商朝遗民还存在,如果周朝就那样硬编出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夏朝,至少那些商朝遗民是根本骗不了的,那么他们的说法也就不可能骗的了其他人了。
(二里头文化不同遗址分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正反两面综合分析,可以说商朝之前存在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王朝,或者至少是大型部落或者城邦联盟应该是没什么疑问的,而它很有可能就是后来周人所说的夏朝。只是从现有证据看,也许夏朝人确实没有发明文字,而且“夏”这个名字可能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所以商朝的记载并没有直接提到它。但二里头遗址和其它与其类似的遗址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就是商朝之前存在文明的明证,唯一的差别只是他们是不是叫“夏”而已。至于有没有文字,其实这只是学术层面的标准,对于一个对本民族文化历史怀有情感的普通人,其实是没有必要过于在意的。(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