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诸侯国西申国和鄫(zēng)国联合犬戎灭亡,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被犬戎军队杀死在骊山下,西周灭亡。第二年,包括西申国、鄫国、许国和郑国等诸侯国立了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为新的周王,也就是周平王。不久之后,周平王在晋文侯、郑武公和秦襄公的护送下东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但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个诸侯国虢(guó)国的国君虢公翰则指责周平王称王不正,自行在携(今陕西西安北)又立了一个周王,也就是周携王。而就是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东周的历史拉开了帷幕。那么当时诸侯之间为什么矛盾重重?东周建立后又是否恢复过元气?它最后又是怎么衰落的呢?
犬戎之祸
根据近年一些新史料的解读,很有可能传统上被认为灭亡了西周的犬戎在这整个事件中只是起到了次要的作用,而当时的混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周王室内乱。而内乱的起因是:周幽王之前将西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申后给他所生的儿子宜臼立为太子。但后来周幽王有了新宠褒姒,就想废掉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后世描绘“烽火戏诸侯”的画作,但烽火戏诸侯未必是史实
而宜臼看到这种情况,很快出逃,逃到了自己外公家西申国(可能位于陕西郿县)。而周幽王对此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于是率领大军去攻打西申国。本来这个西申国并不是周军的对手。但这西申国可能有一些西戎的背景,所以此后不久,西申国搬来了犬戎为自己撑腰。而犬戎的到来让周幽王措手不及,最终兵败身死,褒姒被犬戎抢走,西周也随之灭亡。
那么这段历史就被称为了犬戎之祸。但是根据上面我们所介绍的这些记载,宜臼和拥立他为周王的西申国以及鄫国可以说在犬戎之祸的过程中也都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所以当时虢公翰指责宜臼称王不正也就不算特别奇怪了。而被虢公翰所拥立的周王名叫余臣,是周幽王的弟弟。因为他称王的地方叫携,所以他在后来就被称为了周携王。
东周盟书,周平王是在异常混乱的局面中成为周王的
所以在东周建立的时候,连周王室都已经处在了一种分裂的状态之下,而这种分裂一直持续了20年。也就是在这20年中间,周朝其实是有两个国王,而不同的诸侯也曾在此期间分别站队,支持不同的周王。直到公元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率军攻杀了周携王,才终结了东周二王并立的局面。当然,这段历史目前能看到的相关记载还是比较少,而且不同记载对于事情的具体经过和事件年份都有出入,但东周建立时局势非常混乱还是没有太大疑问的。
周郑交质
所以从上面这段历史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即使是在西周时代,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区域也主要是集中在周朝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边地区,而稍微远一些的地区都已经是由不同的诸侯国所控制了。在当时周王室能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实力确实要强过其它诸侯国,能够在其它诸侯国不听号令的时候通过实力将其制服,并且能够率领各诸侯国压制周边其它族群。
西周时期周王室相对于诸侯实力超强
但周王室东迁之后,其实是迁离了自己之前控制的核心区域。而这也就意味着原来作为周王室实力基础的土地和人口都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东迁之后周王室仍然直接控制有一些土地和人口,也就是王畿(jī),但相比西周时期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当时周王室凭借王畿连粮食都无法实现自给,长期需要郑国、卫国和晋国等等诸侯为其供应粮食,等于始终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周王室渐渐受制于人也就非常正常了。
在周平王还在位的时候,就曾经先后任命郑国两任国君郑武公和郑庄公担任卿士,也就是周王室的执政官,等于把国政大权都委托给了这两个人。郑武公时期,对于周王室的工作还比较尽心尽力,和周王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久而久之,郑国借机壮大自己,对周王室的差事应付了事也就很难避免了。所以到郑庄公担任周王室卿士的时候,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扩充郑国实力上。
郑国车马,郑国在东周前期是主要诸侯国之一
而这很自然又招致了周平王的不满,所以周平王就想摆脱对郑国的依赖。但周王室这时候确实没有实力,所以要想摆脱对郑国的依赖,就只能借助别的诸侯的力量。而这时候周平王就想到了当时另外一个实力很强的诸侯,也就是虢国。虽然这虢国之前不久还曾经拥立过周携王,但这时显然不是周平王记仇的时候。所以周平王就想提拔虢国君主虢公忌父来制约郑庄公的势力。(长按下文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后回复“东周衰落”阅读本文下半部分,如已关注请直接回复“东周衰落”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