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实这样划分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来划分的,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族群开始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
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区别
纵观世界各地的历史分期,基本都会把封建社会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开始逐渐壮大,最终成为主流社会制度的这段过渡期作为近代史的开端。
比如世界最早步入近代社会的是西欧地区,一般认为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欧洲社会受到极大震动,各种社会变革开始萌动,新的思维和新的实践大批出现。特别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原东罗马帝国故地之后,原来西欧与亚洲的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帝国阻断,迫使欧洲人必需去寻找新的航路,以继续和亚洲开展贸易。
(大家一看到这样的图就知道是古代社会)
正是以此动机为直接诱因,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39年之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新大陆的发现为欧洲带来了巨量财富,又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变革,资本主义得到蓬勃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人们思维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开始倡导符合欧洲世俗贵族利益的宗教改革,持续了1000年的教会神权统治以及神权统治对人思想的各种桎梏被打破。之后欧洲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在法国又出现了使哲学与神学脱钩的启蒙运动,各种人本主义思潮开始涌现,并渐渐成为社会主流。
(大航海时代也是近代化的开端)
之后思想领域的活动又催生了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大规模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最后又促使欧洲各国相继发生政治革命,旧有的封建制度一个接一个地被推翻,使整个欧洲社会都迈入了资本主义。
(科学革命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其实古代史和近代史分界线的确定主要是依据促使古代社会发生巨大转变,最终迈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而进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划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社会整体形态的近代社会的巨大差别。比如古代社会,除了中国之外,都是神权社会,基本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宗教文明,掌握最高权力的都是神权统治者,而宗教组织也是当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普通人生存的意义甚至也都是通过对神的崇拜,通过神造人、神祐人等教义体现出来的。而古代中国尽管是个特例,在商朝结束之后就终结了神权统治,但也仍然在名义上维持了君权天授这种神秘主义的世界观,而普通人也主要是以宗族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方式进行组织。所以本质上也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古代社会特征。
(工业革命是近代化的核心)
而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宗教的社会作用淡化,神权统治被抛弃,世俗政治开始成为主流。同时各种近代哲学思想兴起,人本身的价值开始得到突显,即人的意义不在于被神创造或是得到神的庇祐,而是来自人的本身价值。这种认识观念的转变也促使各国政治制度发生转变,从君权神授变成了人民意志至上。所以至少在名义上,近代各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都变成了某种形式的民主体制。而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也发生很大变化,从原来主要从属于各种宗教组织和家族变成主要从属于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比如自己的公司和与自己个人身份相关的组织,比如各种行业协会和政党。
中国的转变正是始自鸦片战争
而在中国,所有的这些转变就是开始于鸦片战争。尽管许多人认为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也存在资本主义萌牙,但无论是否真正存在,在中国社会不是主流这是肯定的。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也像欧洲在君士坦丁堡失守之后一样,在危机中被迫开始转型,各种新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组织形式被不断引入。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还是完全的古代社会,跟1000年前其实变化不大)
比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基本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铁路。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仅仅23年,中国就有了第一条铁路,而到20世纪初,中国全国铁路总长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而铁路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内其实都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衡量标准,当时1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虽然跟其它先进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但也说明那时的中国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而工业化也正是近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到20世纪初,中国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铁路工人)
同样在政治制度和思想领域,鸦片战争和之后的历史也都触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在清朝末期,各种西方近代哲学也大量涌入中国,最终在鸦片战争结束69年后,促使中国封建制度终结。
而所有的这些转变,确实都跟鸦片战争以及鸦片战争之后的相关历史进程有关。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很正常的。当然,石头君在这里赞同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进程促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并不是赞同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就好像欧洲的近代化没必要感谢给欧洲造成了危机的穆斯林一样,中国的近代化也没必要感谢给中国带来了危机甚至是沉重灾难的列强侵略。中国的近代化,只是中国人在面对危机时努力变革的结果,没有列强侵略的任何功劳。(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