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保持华人属性,泰国华人却被同化,为何如此不同?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东南亚地区从很早开始就是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所以在现代东南亚各国也都存在有大量的华裔人口。在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可以说都是华裔人口排名前列的国家。近年的一些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泰国华裔的数量大约为700万到1000万人之间,而在马来西亚华人则有670万人左右。不过这两个国家虽然都有海量的华人人口,但华人在当地的生存状态却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泰国华裔在现代仍然会说华语的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都已改说泰语,而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却是海外华人群体中华语普及率最高的,目前多数马来西亚华人仍然会说华语。那么作为两个邻国,为什么华人的生存状况差异如此之大?这种差异和他们各自的历史有什么关系?两国华人的现状又分别如何呢?
华人如何到了泰国和马来西亚?
其实华人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早期历史是非常像的,华人在这两个国家真正连续的历史都始于公元13世纪。

泰国(橙)和马来西亚(绿)的地理位置
当时,在泰国克拉地峡两岸的春蓬、素叻他尼和六坤等商港,开始出现了一些前往当地经商的华人。而到公元1420年前后,在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又称大城王朝)兴建其重要寺庙拉加布拉那寺时,曾有大量华人参加了这项建筑工程。而其中一些华人在建筑过程中还在寺庙中留下了自己的姓氏等汉字铭文,使其成为了泰国最早的华人印记之一。
而在公元1289年,当时称霸今天印尼和马来西亚地区的爪哇统治者克尔塔纳加腊在来访的元朝使节孟琪脸上刺字,以羞辱元廷,结果招致元世祖忽必烈大怒,在公元1292年对爪哇国发动了一次讨伐行动。而在此战过后,一些元军的病卒(主要是汉人)没有撤回中国,而是留在了周边岛屿定居,成为了今天马来西亚境内最早的华人群体。

描绘忽必烈南征爪哇船队的画作
当时,这些华人在今天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京那巴当岸河两岸建立起了一系列定居点,逐渐和当地人一起繁衍生息。因为这些华人为当地带去了来自中国的丝绸、陶器和各种手工业产品,所以他们也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和当地人相处也比较融洽。
到公元15世纪后,郑和船队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曾多次到访马六甲等地,而随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人员中也有一些在后来留在了当地,使当地的华人群体得到进一步壮大。到明朝末期,当地就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华人社区,以至于《明史》中都曾提及他们的存在。

郑和下西洋使南洋华人进一步增加
而在公元1684年清朝开放海禁之后,泰国的华人群体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到公元1730年前后,泰国的华人数量已经增长到了两万人左右。在阿瑜陀耶的首都阿瑜陀耶城(又称大城)内,华人已经占据了相当比例,并对阿瑜陀耶朝廷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昭的画像
而此时的华人已经开始大量与当地人通婚。在公元1767年,中泰混血人出身的阿瑜陀耶王朝大将郑昭在阿瑜陀耶王朝被缅甸贡榜王朝灭亡之后率领军队将缅甸人逐出,建立了自己的吞武里王朝,成为了泰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达信大帝。而在他统治期间,大力推动华人移居当地并在当地经商,使当地华人再次出现急速增长。虽然吞武里王朝在达信晚年就宣告灭亡,但华人移居当地的势头却得到了延续。到公元1825年左右,今天泰国境内的华人已经达到了23万人左右。

近代一对峇峇娘惹夫妇
而在马来西亚周边地区,其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早期华人也曾在马来西亚周边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后来统治马六甲和今天文莱地区的王族也都曾与华人联姻,并与中国中原王朝建立朝贡关系。中国移民和当地人也很快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融合,以至于当地很快出现了一个华人和当地人混血形成的独特族群,也就是峇峇(bābā)娘惹族群。所以可以说在早期,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发展轨迹还是基本相同的。
殖民历史决定泰马华人族群命运?
但在公元1511年,马来西亚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一年,明朝的忠实藩属马六甲苏丹国被葡萄牙殖民者征服,而这也对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描绘葡萄牙人征服马六甲的画作
刚才我们提到,在此之前,其实马来西亚的华人与当地人的关系和泰国华人与当地人的关系类似,就是都处在一个融合的进程之中。这是因为虽然泰国和马来西亚本地的族群不同,而且信仰的宗教也不同,但当时统治这些地区的政权都属是东方政权,和中国古代的政权一样,当时这些政权可以说也都是跨越族群的政权。
而这些王朝在统治时,通常都不会有意区分境内的各个族群,相反会鼓励不同族群联姻融合,减少其差异,从而增加自己统治的稳定性。所以在这种统治体系下,不同族群是很容易发生融合的。

在马来西亚长期是西方人占据统治地位
但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建立统治之后,因为其本身是外来者,所以并不愿意看到当地已经存在的各个族群发生融合,进而彼此彼此认同,最终形成反抗自己统治的合力。所以这些西方人建立的殖民政权对自己统治下的不同族群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法,对不同民族进行差异对待,并且为跨族通婚设置很多障碍,所以在他们统治下的马来西亚,华人与当地人的融合很快就陷入了停顿。
而在此期间,泰国却成为了东南亚唯一一个始终没有被西方列强灭亡的国家,也就是说泰国始终没有成为西方人的殖民地。在郑昭建立的吞武里王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并延续至今的扎克里王朝其实也是由一个中泰混血儿建立。而吞武里王朝和扎克里王朝王族这种中泰混血的背景也就决定了他们都始终鼓励华人与泰国其它民族实现融合,所以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里,尽管新华人仍然源源不断地进入泰国,但泰国的民族融合趋势却一直得到了延续。所以这两地的统治者在几百年时间里对于民族融合始终抱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而这种差异也就是造成现代泰马两国华人群体差异最根本的原因了。

建立扎克里王朝的拉玛一世也是混血华人,《清实录》将他称为郑华
当然,除了泰国有华人背景的本土政权和马来西亚西方殖民政权的根本差异之外,泰国和马来西亚本身的差异对于两地华人群体的不同也产生了一些影响。首先泰国的主体民族泰人其实也不这完全是在现代泰国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族群,一些观点认为他们也是在公元10世纪前后才迁入今天泰国所在区域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与之前居住在当地的孟-高棉族群发生了深度混血。所以可以说泰国的诞生本身就伴随着不同族群的混血。所以直到20世纪泰国转型成现代民族国家之前,泰国的跨族群通婚比例相对于其它国家一直就高得多。在此期间和泰族融合其实不光有移居的华人,还有大量老挝人、高棉人和孟族人等东南亚族群。

华人和泰族的融合持续了几百年
而马来西亚则没有这种族群融合传统,而且在公元15世纪前后,原本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马来西亚周边地区逐渐转信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和中国中原地区多数民众的传统信仰差异较大,进一步抬高了华人和当地族群融合的门槛,可以说这个因素对于马来西亚华人没有和当地人融合也起到了次要的作用。
泰国和马来西亚华人族群的现状
不过,虽然在殖民时代开启之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的发展轨迹就已经渐行渐远,但这两个群体在很多方面还是保持了一些共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相对于当地族群的文化和经济优势。但因为华人在这两个地区社会中地位的不同,这种经济优势在保持华人身份,保留华语等方面却又起到了截然相反的推动作用。

泰国首任总理玛奴巴功是纯正华裔,汉姓为华
在泰国,因为华人的经济和文化优势,所以虽然他们在泰国是少数,却处在泰国社会的上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泰国的政府主要是被泰国华人群体所掌控的。在这方面其实有非常简单的例证:虽然泰国华裔在泰国人口的的占比只有11%~14%,但自1932年泰国开始君主立宪以来,泰国产生的37位总理和5位代总理中,只有5个人是泰国原住民血统,而所有其它总理都是华裔或者混血华裔。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华人群体对于融入泰国社会可以说抵触情绪很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努力融入其中,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其更多地掌控各方面资源。

泰国前任总理川·立派汉名吕基文
所以虽然华人在泰国的政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泰国王室也有华人血统),但泰国却在1925年强制要求所有泰国境内的民族都换用泰国姓氏。而这个运动一直持续到了1950年代。而这也就导致目前泰国虽然华人众多,但在其姓名上却已完全看不出华人属性。
只有极少数当时生活在泰国南部的华人通过变通的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中国姓氏。比如在泰国南部有Saechio和Sae-ear这两个姓氏,其中Sae其实都是泰语对中文“姓”这个字的音译,而Chio和Ear则分别是汉姓周和杨的音译,所以这两位足球运动员的姓氏如果翻译过来其实是“姓周”和“姓杨”。可以说他们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保留了家族原本的姓氏,但这种情况在泰国华人里是极为罕见的。

泰国的华人寺庙
而在语言方面其实也一样。从1930年代开始,华人主导的泰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汉语在泰国的教学,虽然这些措施也受到了部分华人群体的抵制,但总体上反对声音比较弱小,没有对政策实施产生根本性影响。从那时起,泰国会说华语的华裔就越来越少。在现代泰国的700到1000万华裔人口中,只有20多万人会说华语(包括潮州话、闽南话、广东话和客家话等中国方言)。但这即并不意味着泰国华人群体的消失,可以说一直到现代,泰国的华裔群体对于泰国政治经济的掌控程度还是非常高的,泰国的华裔群体其实是以语言等为交换,换取对泰国社会更高的掌控度。

殖民时代马来西亚华人既受制于英国人又受制于马来人
而马来西亚华人在马来西亚虽然相对当地人经济地位也比较高,但因为之前在殖民体系下马来西亚的局势始终牢牢掌握在欧洲人手里,所以马来西亚华人并没能像泰国华人一样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而在殖民时代结束之后,华人数量相对于当地族群又处于劣势,所以政治上的弱势始终没能得到改变。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再不抱团取暖,就可能面临在经济上也被当地人分化瓦解,最终财富被夺走的情况。所以对于马来西亚的华人来说,中华传统文化和华语就成为了维系不同华裔群体彼此认同,维护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华语在华人群体中的普及率就成了保护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重中之重。此外,华人虽然是少数族群,但在马来西亚的绝对数量(670万人)和人口占比(占20%左右)也并不算低,也为华语和中华文化的生存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空间,使其在马来西亚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承。

马来西亚充满中华元素的华人店铺
所以综合来看,泰国和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目前在语言文化方面的状态确实差异很大,但可以说这也仍然是不同华人群体在不同环境中为求得最佳生存状态进行取舍的自然结果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