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第4势力,斩杀袁绍后代,力压高句丽,他们是谁?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三国时期存在魏蜀吴三国,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常识。不过在三国存在的前期,其实在汉地还曾经长期存在过一个基本自立的政权,而这个政权总共经历了三世四主,统治时间也维持了50年之久。而在它存在期间,不但曾与曹魏和袁氏都发生过深度纠结,甚至还曾在朝鲜半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可以说也是实实在在地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那么这个政权究竟是谁?它存在期间又发生过什么呢?

东汉时期公孙氏在今天的辽宁地区就是大家族
今天我们要说的政权是辽东的公孙政权,其建立者名叫公孙度,而这个人的崛起过程可以说充满了奇特的转折。公孙氏在当时的辽东郡曾经长期是个大姓,在东汉末年时,担任辽东太守的人就叫做公孙琙(yù)。而这个公孙琙有个儿子,名叫公孙度。但是大家别误会,这个公孙度却并不是后来在辽东建立了公孙氏政权的公孙度。
而这个公孙度虽然是辽东太守的儿子,按说生活条件应该不错,但他却没命享受,很早就死了,而痛失爱子的公孙琙自然非常悲痛。但不可思议的是,当时在公孙琙的衙门里,竟然还有一个小吏也叫公孙度,而且和他死去的儿子还是同一年出生的。而这个公孙度聪明伶俐,很会办事,很快竟然被刚刚失去儿子的公孙琙当成了情感寄托的对象。
不久之后,这个公孙度就被公孙琙收为义子。公孙琙不但供他读书,为他娶妻,还对他大力栽培,真得把他当成亲生儿子去培养。这样不久之后,这个小吏出身的公孙度就被举为孝廉,并被推荐到了东汉朝廷的尚书台,来到了东汉的中央政权工作。

董卓曾助推公孙度的崛起
而当时东汉已经进入了动荡时期,公孙度在朝廷也没有什么根基,因此很快得到的官职就又丢失了,可以说他的崛起之路刚刚开始就也要夭折了。但不久之后,他的命运又迎来了第二次转折。很快董卓掌控了东汉朝廷,而董卓手下有一个重要将领徐荣也是出身于辽东,和公孙度是同乡。不久后公孙度很快和徐荣熟络了起来,徐荣又向董卓推荐了公孙度。公元189年,董卓把公孙度任命为辽东太守。就这样,公孙度这名小吏就通过这种奇特的路径取得了辽东政权。
而在东汉中央待过的公孙度对于当时东汉大厦将倾的局面也非常清楚,所以他在掌控了辽东政权之后,很快就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开始自行割据。在到辽东之后不久,他就公开处死了一名挑衅自己的县令公孙昭,很快树立了权威。而在第二年,他就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并自行扩招军队,开始了在辽东的割据。

公孙度也是汉末的重要割据插势力之一
之后,他很快把辽东郡一分为三,设置了辽东、辽中和辽西三郡,很快还派兵占领了今天山东的登州半岛,并控制了汉朝的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的乐浪和玄菟二郡。使其控制范围很快扩大到了辽东5郡加上山东半岛一部,成为了极具实力的诸侯之一。
而除了在军事上迅速扩张之外,公孙度还在辽东为自己的割据做足了舆论准备,他曾公开对亲信表示,当时有民间传言说有个叫孙登的人要成为天子,而自己姓公孙,字升济,升和登同意,所以这个要成为天子的孙登其实就是自己,这样他后来甚至在出行时还使用过天子的仪仗。
而在当时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公孙度也很快产生了染指中原的企图。曾经一度想趁曹操远征的机会动用1万骑兵和3万步兵突袭当时曹操的大本营邺城。但当时被他扣留的知名谋士凉茂却为他详细分析了他与曹操的实力对比,认为他贸然挑战曹操难有胜算,不如巩固辽东,旁观中原混战。公孙度在审时度势之后采纳了凉茂的意见,此后采取了保境自守的策略。

公孙氏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
但在辽东,公孙度却仍然非常进取。因为当时辽东周边的局势也非常复杂,存在着高句丽、乌恒和扶余等族群。其中高句丽有着类似霸主的地位,在东汉时就经常会挑战汉朝边郡,数次攻打辽东和玄菟等地,将曾在战场上将汉朝辽东太守杀死。
而公孙度在与高句丽的对抗中却很快占据了上风,还曾一度想扶植高句丽失势的王弟夺取王位,进而控制高句丽政权。当时他曾借兵3万给高句丽王弟发歧,但发歧最终失败,公孙度控制高句丽的企图没能成功。但这段历史也足以说明当时他对高句丽的压制了。
此外,公孙度还曾西击乌桓,并通过和亲使针对当时一直受到高句丽打压的扶余族群臣服于自己,以至于在史书里留下了“东夷九种皆服事”的记载。

曹操也曾与公孙氏有过交集
这样公孙度也就成功地在辽东稳固了统治,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在他的儿子公孙康统治期间,公孙氏政权的地位甚至还曾进一步增强。首先是在公元207年,曹操击败了乌桓与袁熙、袁尚的联军之后,乌桓单于苏仆延和袁熙、袁尚曾一度率领残军投奔了公孙康,而当时东吴的孙权也派使臣来到了辽东,想让辽东归顺自己,也就是想与其结盟。可以说公孙政权一度成为了几方都想拉拢的香饽饽。
不过公孙康权衡利弊之后认定曹操在华北已经是一家独大,所以自己联合其它势力挑战曹操并不明智。因此他干脆把乌桓单于、袁氏兄弟和东吴使臣一并斩杀,对曹操表示臣服,换取了曹操对自己割据辽东的认可。
袁绍的两个儿子都被公孙康杀死
而在稳住了曹操之后,公孙康又再次集中力量对高句丽进行了打击,“破其国,焚其邑落”,从其手中夺取了大量领土。之后,公孙康在乐浪郡的南方又设立了带方郡,而带方郡甚至已经触及到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区域,可以说当时的公孙氏政权已经对高句丽形成了完全的压制,以至于在史书里留下了“雄张海东、威服外夷”的记载。
但在公元221年,公孙康去世,之后他的弟弟公孙恭掌握了辽东政权。而公孙恭的能力与父兄相比差了不少,在内部也始终没能服众,在公元228年被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夺走了大权。
但公孙渊掌控辽东之后,却也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首先放弃了保境自守的策略,主动联络东吴,使东吴同意册封他为燕王。但公孙渊很快又意识到东吴远在江南,对自己很难有实质性帮助,所以竟然又将东吴的使者张弥等人斩首,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曹魏。
公孙氏政权最终被司马懿灭亡
但公孙渊借东吴力量称王的举动却使曹魏意识到辽东在未来也可能给自己造成麻烦,所以很快要求他入朝,但公孙渊当然不肯。这样曹魏与公孙氏政权公开翻脸,最终在公元238年,曹魏重臣司马懿率大军讨伐公孙氏,在当年8月攻占其都城襄平,公孙渊和儿子向东南方突围,却在不久后被魏军追上,被杀死在梁水(今辽宁太子河)。这样,持续了50年左右的公孙氏政权宣告灭亡,但其开发辽东、诸杀袁氏,压制高句丽等等作为,可以说也都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