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戚继光抗倭,为送情报自创诗词密电码,影响中国军事情报史! 1561年,倭寇在福建兴化一带盘踞,再加上守城的参将侯熙不给力,不但没有意识到倭寇进犯的严重性,还私通倭寇,致使兴化府民不聊生。 次年,朝廷也意识到了倭寇进犯的严重性,于是派戚继光率兵援助福建。这是戚继光第一次抗倭,虽然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戚继光的队伍损失惨重,但结果是打了胜仗,可以说戚继光打出了国威与血性。
戚继光
但是,当戚家军刚从福建撤走后,倭寇纠集了6000多人,展开疯狂反扑。他们包围了兴化府城。朝廷派广东总兵刘显率兵增援,不料刘显派出的8名通信士兵被倭寇杀死。 不仅如此,狡猾的倭寇穿上被杀士兵的衣服,冒充士兵带着伪造的刘显书信混进了城中,里应外合占领了兴化府。 朝廷得知后,痛定思痛!又派出骁兵勇将俞大猷任福建总兵,谭纶为福建巡抚主持抗倭军事,并命戚继光增援。 接到任务的戚继光愁容满面,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困难:第一,自己兵力不足;第二,担心跟谭纶、俞大猷和刘显三人取得联时,悲剧重演。
鉴于前面的惨痛教训,戚继光一直没有与谭纶、俞大猷和刘显三人联系。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好的方法与对方取得联系。一天,他看到城中的百姓在为上元节准备灯谜,他受到启发,有了办法。 他连忙到募军处,命人拿来了笔墨和纸砚,挥笔写下两首诗。 第一首: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第二首: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有机可乘歪遮沟。 另外,附上一封数字的信。然后叫随从将这首诗背下,乔装后将信送给三位大人。
当送信的随从将数字信交给谭纶、俞大猷和刘显,又将戚继光的诗背出后,三位大人大喜:这是密电码! 于是立即用同样的数字与诗的方法回了信。 戚继光的这两首诗到底与数字有什么关系呢,他到底传递了怎样的情报呢? 戚继光在前一首诗中取15个字的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取后一首诗中36个字的韵母,依次编号1-36;再将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上1-8的号码。 这其实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反切码”,比如,“8-22-1”,对应来看,声母是“zh”,韵母是“ong”,声调为平声,就是“中”字。 这样即使信件落到敌人手中,敌人也不会想到这是一封藏有军事情报的信函。 三人通上信后,才得以迅速作出了作战部署,三路夹击,一举歼灭了敌人。并成功营救了3000多群众。从此,兴化城的倭患得以消除。
戚继光一战封神,被誉为抗倭名将。 戚继光也及时总结经验,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用来在重要的军事战争中传递情报。这本书,在中国军事情报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