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婚后,孝庄作为康熙的祖母,劝告康熙:与皇后只能同居3天,第4天就不能同居了。
为什么皇帝正常大婚后,跟谁同居,同居多久都要受到限制呢?
事情还要从康熙的父亲顺治帝说起。
据历史记载,清朝时期的顺治皇帝一共有37位妃嫔,其中皇后3名、正妃8名、庶妃9名和格格17名。
但是,顺治皇帝却专宠皇贵妃董鄂氏。
起初,顺治皇帝本来准备遵循本心,爱一个人,就与她同看最美的风景。
所以,他一心要扶持董鄂氏为皇后。
但是,他的这个决定,不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就连他的母后孝庄也极力阻拦。
孝庄钦点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因此耿耿于怀,后来在董鄂生病去世后,顺治也觉得当皇帝没意思,连自己最爱的人都保护不了,就直接撂挑子出家。
只有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被推上了皇位,史称“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为了帮助康熙稳固皇帝之位,太皇太后孝庄开始了新一轮的垂帘听政。
孝庄时不时就会扬起小皮鞭,鞭策玄烨:“你要当一国之主,为了我们大清的江山,你父皇安排了四个老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来辅佐你。”
虽然后宫不允许妇人参与朝事,但是久居宫中,又辅佐了两任天子的孝庄,就是不参与也听了不少,她太知道朝中的时局。
对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位老臣,虽然是先帝留下的重臣。但是螯拜拥兵自重,对8岁的康熙帝不放在眼里。
后来,四大老臣,索尼长期告假,苏克萨哈受到排挤,而遏必隆却长期依附于鳌拜,大家互相拉帮结派。即将对江山稳固构成威胁。
思来想去,孝庄决定从为人正直,不结党营私的索尼下手。如果能让索尼真心实意为朝廷办事,倾心扶持皇上,对于新皇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如何能让索尼对皇上忠心不二呢?她思来想去只有:联姻。
不久,孝庄就亲自到了索尼的府上,不仅过问了索尼的病情,还知道了索尼有一个跟康熙年龄相当的孙女。
当时,孝庄来府上,正是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给敬的茶。孝庄上下打量着赫舍里,眉目清秀,举止得体,很是满意。
于是,当即拉着赫舍里的手,将自己带在身边的一串珠子送给了她说:“皇上龙性初成,该大婚了。赫里这孩子,知书达礼,就做皇上的皇后吧。!”
索尼听完,受宠若惊,立即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他没有想到孝庄太皇后会直接封自己的孙女为皇后,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荣耀!
就这样,康熙与赫舍里11岁那年,也就是1665年成了婚。
但是康熙成婚后,对于朝政的事似乎有所懈怠。
孝庄立即担心起来。当年,顺治帝独宠董鄂氏,她当时没有在意,也没有及时制止,以至于顺治沉迷于董鄂氏,并深陷其中。董鄂氏去世后,他始终走不出来,后来出了家。
为此,孝庄一直很自责,认为顺治走上这条不归路,与自己的管教不够有关。所以,她害怕康熙步父亲顺治的后尘。
于是,康熙新婚后的第四天,孝庄就将他叫到跟前说:“第四天,你和赫舍里就不能同居了。”
要知道,清代皇帝与皇后妃子同居,还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皇帝每天要与谁同房,是要记帐的。这个帐本上会记录皇帝,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与谁同床,并进行留档保存。
所以,康熙与皇后的事,孝庄了如指掌。
孝庄旁敲侧击:“皇上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儿女私情就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以后,皇上还会迎娶其她的妃子,不能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皇后身上。也要珍惜自己的身子。”
当然,孝庄不让康熙与赫舍里同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后宫里,妃嫔之间的争斗,其实都是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
如果皇帝一旦过度宠爱一个妃嫔,这个妃嫔就会在后宫中遭受排挤。尤其尊为皇后,如果不能做到让皇上雨露均沾,后宫中也会起祸患,殃及前朝大臣,大臣们就会找皇帝的麻烦。
所以,孝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赫舍里在宫里不受排挤;另一方面为了康熙能稳固江山,坐稳皇帝的位置。